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一)大盂鼎

西周康王时期,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清道光初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敛口鼓腹,口缘上有两个立耳。口缘下饰分解式曲折角兽面纹,足上部饰外卷角兽面纹,均用雷纹衬地。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壁铸铭文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康王二十三年在宗周封盂的一次册命。第一段盛赞文武二王的功德,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商王的原因;第二段记述康王命盂接续其祖父的官职,主管军事和诉讼,日夜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并赐给鬯酒、命服、旗帜、车马以及大量的臣民奴隶和土地;第三段康王勉励孟克己奉公,不要辜负信任;最后,盂为了感谢王的册命,称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祭祀祖父南公的宝鼎。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二)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厉王时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家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立耳厚大,方唇宽沿,口微敛、腹略鼓,蹄足粗壮,形制厚重。立耳外侧饰体躯交缠的龙纹,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腹部饰宽大的波折纹,三足上部是突出的兽面纹。大克鼎整体气魄雄浑,威严庄重,纹饰疏朗畅达。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腹内壁铸铭文二百九十字,内容可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这篇铭文历来被认为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大克鼎铭文字体特大,字迹端正、质朴,笔划均匀遒健,形体舒展端庄。铭文上半篇刻画有整齐的长方格子,一字一格,所以行款疏密有致,行气规整,是西周金文书法艺术的皇皇巨篇。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三)毛公鼎

西周宣王时期,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体呈半球形,立耳高大,兽蹄形足。口沿下饰大小相间的单行连续式鳞纹,其下饰一道弦纹,十分简朴。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壁铸铭文四百九十九字,是商周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内容记述周宣王册命毛公之事。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追述文武开国之时,君臣相得,政治清平的盛况,接着用沧怀时事的语言,讲述时局并不安宁;第二段册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给予宣示王命的专权,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王命,臣下可以不予奉行;第三段勉诫毛公不要壅塞民意,不要鱼肉鳏寡;第四段赏赐鬯酒、命服、车马和兵器。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毛公鼎鼎铭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有重要价值。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四)利簋

西周武王时器,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1976年陕西临潼西段村西周窖藏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已知的西周最早的一件铜器,绿锈斑驳、凝重典雅,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都很高。侈口鼓腹,下方连禁,兽首耳下有长方珥。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兽面纹,獠牙巨目,狰狞可畏;方禁四壁亦饰外卷角兽面纹,但两旁配有龙纹;禁面四角饰有蝉纹;圈足饰有龙纹,都以雷纹填地。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底铸铭文三十二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日早晨,很快就占领了商国。七天之后的辛未日,在南地的师旅驻地,赏给有司利青铜,利用来作纪念其仙人方亶公的宝器。铭文所记克商日辰与《尚书·牧誓》等典籍相合,是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的实物证据。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五)害夫簋

西周厉王时器,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1978年5月陕西扶风齐村出土,现藏于扶风县博物馆。这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一件商周青铜簋,周厉王害夫作器,形体高大魁梧,可称为簋中之王。侈口方唇,两耳铸成透雕龙首形,珥亦作下垂的龙首,耳高43厘米,两耳间距75厘米。圈足下连铸方禁,稳重大方。颈及圈足饰攀连式兽体卷曲纹,腹及禁壁饰直条纹,禁面饰分解式变形兽面纹。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底铸铭文一百二十四字,是厉王害夫为祭祀先王而作的一篇祝词,大意是说:我尽心经营先王事业,我用义士献民祀奉先王宗室,作此恃大宝簋,祭祀先宗列祖,以祈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的生命,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此簋作于厉王十二年,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且为西周青铜器断代增添了一件标准器。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六)卫盉

西周恭王时器,通高29厘米,口径20厘米,1975年2月陕西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于岐山县博物馆。器形是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的式样。器颈和盖缘均饰回顾式花冠龙纹,盖上增饰弦纹一道,腹部有两道折线纹,流管饰三角雷纹。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盖内铸铭文一百三十二字,是一篇研究西周中期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的极其重要的史料,大意是:恭王三年矩伯因参加周王建大常典礼,向裘街取了价值八十朋的朝觐用玉璋,答应给裘街土地十田,后又取了赤琥、麂绂、贲耠等玉饰礼服,答应给裘街土地三田。裘街把这件事报给伯邑父、荣伯、定伯、无京伯和单伯等执政大臣,于是,这些大臣命令三有司会同矩伯和裘街办理交接手续。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七)何尊

西周成王时器,通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宝鸡市博物馆藏。此尊造型凝重,纹饰华美,铸造工艺精湛,铭文历史价值极高,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出类拔萃的一件艺术瑰宝。器体椭方,口圆而外侈,四面中线均隆起透雕棱脊。口以下以棱脊为间隔,饰仰叶兽体纹,其下为蛇纹,腹部饰牛头纹,牛角外卷,角尖翘出器壁之外,颇富立体感;圈足上饰虎头纹。通体以云雷纹填地,富有变化。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底铸铭文一百二十字,记载成王五年营建成周,在京室对宗小子的一次诰命,大意是:过去宗小子的父辈能为文王效劳,文王接受了上天的大命,武王消灭了商王朝,曾说过要建都于中央地区,以便统治民众。宗小子们要效法父辈,继续有功于王室。这篇铭文补充了史书对周初史实的记载,是研究西周史的重要资料。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八)墙盘

西周恭王时期,通高23.2厘米,口径47.3厘米。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窖藏出土,周原博物馆藏。此盘是西周中晚期常见的式样,但造型大。盘腹及圈足以雷纹填地,分别饰花冠分尾凤纹和兽体卷曲纹。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内底铸铭文二百八十四字,是五十年代以来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内容分为前后两段,前段颂扬周王朝诸先王和当朝天子的主要业绩;后段记述器主的家族史,称颂先祖父考,最后自赞和求福。盘铭所记史实,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九)宜侯夨簋

西周康王时器,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平口方唇,浅腹微鼓,四兽首形耳,高圈足有四扉棱与耳相应。腹壁纹饰,两耳间排列二火纹与回顾式龙纹,周围共有四组。圈足纹饰,两扉棱间排列一对分尾龙纹,周围也有四组。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器底铸铭文十二行约一百三十字(其中十六字残缺不清),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记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并在宜地举行祭祀活动;第二段,王册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赐以礼器、土田和奴隶;第三段,宜侯夨颂扬王的美德,制作此器以纪念亡父虞公。唐兰所作考释以为,被徙封于宜的虞侯夨,即吴国事实上的始封之君周章(《宜侯夨簋考释》《考古学报》一九五六年二期)。此鼎铭文是有关周初分封制度和江南开发的重要资料。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十)虢季子白盘

西周宣王器,通高39.5厘米,口长227.2厘米,口宽86厘米,相传为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形似硕大的浴盆,器口圆角长方形,平唇折沿,深腹下敛,平底,矩形四足。斯比各有两个突起的兽首衔环,环作绳索状。通体满载纹饰,口沿下饰兽目交连纹,中隔突起的宽带文,再饰大波曲纹。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器底铸铭文八行一百十一字,书体整齐秀美。铭文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北方强族犭严狁,折首执讯,立下赫赫战功,周王举行庆功盛典,赐予百乘马、弓矢和铁,使其辅佐周王征伐蛮方,因而制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内容可与《诗经》的某些篇章相印证,是研究西周晚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国之大事,祭祀与戎——中国西周青铜器珍品简介和欣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