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現在的瓷器,用“系”的難以看見。為什麼少用“系”,原因很簡單:如今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盛裝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雜物等吊掛起來或提移於他處。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龍山文化黑陶雙系壺

陶瓷器皿上的系,在歷史上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牷系,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為人類的藝術添色加彩。遠在新石器時期,陶器已出現在當時的人類生活之中。

進入階級社會後,陶器在人類生活中的利用價值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作為日常生活器皿,陶器對社會生活有了全方位的參與。還是由於那種盛裝於高處和提移於它處的原因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陶器之上的系不僅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富有變化。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菱形幾何紋雙系壺

陶器上出現系,其來源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來源於陶器中的殘破器;殘破器器壁上的空洞引發了注意,而穿繩於陶器壁上的空洞便可以將這件陶器提起來。這種對空洞的利用使人得到了啟發,於是在陶器壁上有人為地戳出來的洞,以便讓陶器的使用空間擴大化。

其二是用作炊具的陶器,為避免燙手在陶器上安裝把柄,而後固定的把柄逐步成了陶器中的一部分。系設置的位置一般處在陶器的肩部,而立於地面陶器的肩部正是人們席地而坐時視線所及之處。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龍山文化黑陶雙系罐

陶器肩部的系,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從而得到人們的關注,並且以自身如此的引人注目從而得到人們的青睞。系在陶器上的位置分佈,越是符合力學原理越是呈現出不凡的藝術品位;系的位置與系的數量、形狀在各個歷史時間段中都有了變化,都是朝著藝術化不斷髮展的足跡。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大汶口文化白陶雙系壺

系在陶瓷器上的數量,一開始只有兩個;一般是對立、對稱排列。而後系在陶器和以後的瓷器上逐漸增多數量,多至八個以上者到魏晉時期也很常見。

系的數量變多但沒有影響系的分佈排列牷依舊保持著對立並且對稱的傳統。系的形狀在系的變化中不僅變異速率最快,而且變換樣式最多。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

用於陶瓷器之上的系,其位置、其形狀與耳、鈕相差不大,故而在判斷上時有混淆。其實,系與耳、鈕在功能使用上是有差別的;用於穿繩者才有資格稱之為系。

作為炊具的陶器,一般只有一對系。這種安裝在炊器之上的系,形似耳;而且系身粗、系空也大,這種形狀的繫有利於將炊器進行懸掛。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商灰陶刻劃三角紋雙系罐

而安裝在盛裝器上的系,一般為多組並且成雙。這種安裝在盛裝器上的系,形似鈕;而且系身細,系空也小。這種形狀的繫有利於穿繩從而將盛裝器進行提移或吊掛。

系的形狀,的確難以計量;常見的鼻形、環形、半環形、乳釘形、耳形、橋形等。

在大部分的系身之上,施有紋飾。而紋飾的種類,同樣也是難以計數;常見的有弦紋、繩紋、齒紋、勾連雲紋、斜點紋、方格紋、水波紋、曲折紋、回字紋、雲雷紋、羽狀紋和複合紋等,有些系身之上還有彩繪和點彩裝飾。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西漢青釉原始瓷劃花雙系罐

系的形狀、紋飾、釉色的變化,是藝術的寫真;而每一次或每一項藝術的寫真都是一種訴說。

不同形狀、不同紋飾和不同釉色的系訴說著與之相應時代裡的時間段,訴說著與之相應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訴說著與之相應的文化品位和審美趨向。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東漢青釉原始瓷四系洗

青釉盤口瓷壺是東漢、三國東吳至唐代盛行的瓷製品。其之上的系在這一歷史階段中,由環形演變到橋形,再由橋形演變為條形。東漢時出現的橫向系一改豎向系的固有傳統。

自東漢起,採用橫豎系的搭配一直延續下來。東晉時的瓷罐系的形狀也由西晉的半環形變成為橋形;於是,半環形系就成了西晉的標誌,而橋形系也就成為東晉時期的代表樣式。

瓷罐的系由橋形變成了條形,那麼這種瓷罐的年代就應該是南朝或者是南朝以後的瓷制產品。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唐 越窯青釉四系瓶

隋唐時期,由於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社會條件的改善,盛裝食雜的瓷器可以放進櫃櫥之中,於是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將食雜物進行吊掛、提移舉止減少後,逐步變小,並且還逐步將自身的實用功能退讓出來,從而在陶瓷器上成為了一種裝飾符號。

在隋唐時期以前,就有將細小的系安裝在器物口沿部位上的示例;如此細小的系與龐大的器物容量構成了巨大的反差,無法承受器物本身的重量便可以斷定這種系在這種器物上僅是一種點綴而已。

陶瓷器上“系”的來源和特點

唐白釉兔系罐

系在功能使用中的弱化並沒有使系在陶瓷器上的消失,在後代的歲月裡依然可以見到它的存在;在有些壺蓋和壺身上都安有小小的圓系,再用繩串聯以免倒注時壺蓋摔落破碎,如今所用水壺還可以看到這樣的設計。

系與人類的生活一直有著聯繫,這種聯繫是系存在的前提。系從遠古發展而來,確實給人帶來了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應該留意和關注在陶瓷器上那些不起眼的系,因為它們既是藝術寶庫中的一部分,也能將生動的歷史予以細細地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