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在中國你要拍軍事科幻,必須要有軍方的支持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

還記得之前大火的《流浪地球》嗎?當時因為題材和吳京的原因,引來了大量的關注。

劉慈欣:在中國你要拍軍事科幻,必須要有軍方的支持

軍事科幻它是一個很特殊的科幻類型。我們指的軍事科幻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都是近未來的,遠未來可能也有軍事,也有軍隊,但它不能被稱為軍事科幻。

軍事科幻

軍事科幻我的認為的概念,它指的就是我們現有的人類的軍隊和某種力量之間的戰爭。這種力量的話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力量,從我們中國自己來說,我們傳統的戰爭片,我們的正面的軍隊所面臨的力量也是人類的力量,是不同地方人類的力量。

劉慈欣:在中國你要拍軍事科幻,必須要有軍方的支持

但是我認為科幻戰爭片它的優勢之一就是能給現有的人類軍隊,把它設置另外的一個敵對力量,這種敵對力量比恐怖分子是強多了。其實恐怖分子你很難用它拍出真正的戰爭片來,它的規模又有限,它的力量也有限,它使用的裝備也有限,你想面對恐怖分子拍出大決戰那種戰爭片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科幻片就可能,科幻片你可能面對極其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從地球上來說,比如反叛的人工智能,從這個更外太空的角度來說,比如說外星人等等。就這些力量都十分強大,可以強大到讓你足以拍出那種氣勢恢宏的戰爭片來。而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中國科幻題材一個大有前途的領域。

在中國你要拍軍事科幻,這一點也是不可少的,你必須有軍方的支持。因為戰爭科幻,遠未來的戰爭科幻無所謂,你怎麼拍都行,近未來的戰爭科幻雖然它有科幻內容,但它必然涉及到現有軍隊的制式裝備,你要沒有軍方的支持,那些裝備你用不上也用不起,特別那些環境。

克服的方式


第一個方面就是目前看來人類的航天員回到地球,產生副作用的主要是失重產生的,失重對人的影響很大,包括對骨骼對肌肉的影響,那在太空中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那就是可以人造重力。

劉慈欣:在中國你要拍軍事科幻,必須要有軍方的支持

另外如果人類長期生活在太空中的話,這些所謂的不良反應也就不成為不良反應,作為太空中的長期生活的人,這些東西都會變成他正常的生理特徵。

太空生活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至少在早期相當長的時間內,太空的生活是很艱苦的,而且充滿著風險。所以進入太空生活的人可能要把人類曾經有過,但是已經消失的一些品質,要把它再度恢復起來。

比如像人類在早期的這個大航海時代,還有更早的時候,人類身上所具有的一種品質就是勇敢,敢於冒險,能夠吃苦,能夠忍受惡劣的環境,同時具有集體主義的協作精神等等這些品質,我認為在太空中必須把它重新恢復起來。

因為太空中的環境可能會再現那個人類曾經經歷過的艱難困苦的這個惡劣環境,但是他艱難的來源可能不同,但是他的艱難困苦的這個程度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人類過去曾經進行過的那些艱苦卓絕的開拓冒險,像大航海時代,美國西部開發時代,這些很可能會在太空開發中再重複一遍。

當然隨著太空開發的進展,以後在太空中的生活,包括在其他的行星中,還是在太空城中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舒適。太空中的那些世界會變成第二個地球。

凡事都有兩方面,有利益自然也會付出些代價,太空開發是個特別重大的實踐,人類在開拓新世界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些活動給我們帶來的風險。

關於主播與課程:

劉慈欣,第一個獲得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的亞洲人,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體》三部曲邁入世界科幻小說經典之列。

其影響力不侷限於虛構作品中。2018年,劉慈欣獲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霍金、NASA、庫布里克的技術顧問也曾獲得克拉克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