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用户4420059108863


要给人带去快乐,而不是嘲弄。


4月1日晴愚人节是西方人的节日,愚人节这天,人们互相捉弄取乐。愚人节的主要项目就是“骗人”。我们用“温暖的欺骗”给家人、同学和朋友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这就是愚人节最大的意义。


17 年前,风华绝代的张国荣选择这一天以跳楼来结束了自己的灿烂人生。当年谁会相信这不是一则愚人节闹剧呢?但事实却那样发生了。今天,除了纪念哥哥,或许我们还可以聊聊这个西洋节日,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发。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在一篇杂志上看过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于愚人节这天在家里开展什么活动都会有所启发的。


下面是作文内容:


那天晚上,我正认真地写着作业。突然,爸爸喊我:“昱含,快来呀!看《哈利·波特》!"我想,不对,爸爸肯定在捉弄我。如果真的是《哈利,波特》的话,爸爸是不会让我看的,再说《哈利,波特》早都播完了,怎么突然就有了呢?于是,我又走进房间,故意大声说:“《哈利.波特》我早就看过了,没什么好看的。"爸爸见我不上他的当,只好一声不吭。我呢,写完了作业,也想捉弄一下爸爸。“爸爸快来呀!我考了一百分,你来签个字。”爸爸兴冲冲地跑过来,拿起一看,什么考卷,分明就是一张草稿纸,我高兴地叫了起来:“爸爸上当喽!”爸爸被气得火冒三丈。这时妈妈不紧不慢地说:“咦?这张十元是谁的?"我想:拿到十元钱也不错。于是,连忙跑过去,嚷道:“这张十元是我的。"妈妈把它拿过来,什么呀!原来是张白纸,上面写着两个字:十元。我气极了,爸爸却大笑道:“你也被骗了吧!哈”厨房里突然传来姐姐的声音:“快来吃西瓜!" 我和爸妈忙挤进厨房,唉!扫兴。姐姐正在切洋葱呢!她笑着说:“瞧,一下被我捉到三个。最后统计,我上当的次数最多,被评为这次家庭愚人节的“愚人王”。虽然我被捉弄的次数最多,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愚人节让全家都很快乐。(河南省巩义市实验小学星苑文学社六(2)班刘昱含)


看,一些小小的恶作剧,给家里带来了多少快乐。

但是闹归闹,恶作剧却必须以“善”为根基,不能恶意捉弄人。我们再看一篇作文:


今天一大早,我收拾好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学校。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突击复习一下,相信不是坏事。在校门口,我正跑得气喘吁吁,同桌李辉从后面追来,一把拽住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你鞋带开了。”我先是一愣,既而低头望了望鞋,没有哇!“Goodmoming! 节日快乐。”李辉向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丢下这句半洋不洋、半土不土的话,飞也似的跑远了。节日,今天是什么节日?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可是,没容我细想,迎面走来二班的卫生检查员高扬,他憨厚地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一脸真城地说:“你的鞋带真的开了。”我赶紧低头看,嗨! 敢情又是骗人的,没有。我气恼得挥起了拳头。“愚人节快乐!”同样是落荒而逃的高扬的话提醒了我,今天是四月一日,是西方国家的愚人节。怪只怪自己“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竟把愚人节这重大的节日给忘记了。接连两次遭受“突然袭击”,我提高了警惕。来到教室,我放下书包,小心翼翼地掏出课本。“喂!”不知是哪个混账东西在我背后拍了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撇下一头雾水的优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哈哈⋯⋯”“嘻嘻⋯⋯”大家豪放不羁地嗤笑起来。 “你自己看吧。”万淑萍从我背上揭下一选张纸条,递到我手里。我拿来一看,上面写着两行字。旁边的王春晖怪声怪气地抢先念道:“我是日本笨猪,我是日本笨猪。”天哪,这不是电视剧《小兵张嘎》里嘎子他们戏弄胖鬼子的话吗?我的脸火辣辣地发热,哪知这群“乌合之众”笑得越发张狂了。“谁写的?谁写的?”我扔下扫帚,恨恨地大喊起来。第三节是自习课,我正为一道难题而冥思苦想,忽觉得又有人悄悄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条件反射般的马上回过头去,寻找贴纸条的“罪魁祸首”。可是,此刻后面的同学全都让课本遮面,一板一眼地放声朗读课文。天哪! 又被捉弄了,防不胜防呀,自认倒霉吧。我伸出双手摸了半天脊梁,什么也没有摸到。咦?这是怎么回事?我让同桌看了看,他说哪有什么纸条,压根儿什么也没有。原来,我又被骗了。就这样,一整天,我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神经如一根根绷得紧紧的弦,时时刻刻提(dī)防着受到意外的袭击。但就这样,我还是逃脱不了被“惩罚”的命运,徒增笑尔。不知从什么时候校园里兴起了过洋节,极受崇洋媚外人士的欢迎。类似以上的恶作剧,相信许多同学都经历过。一整天,人心惶惶,不敢跟人打招呼,迈半步回一下头。唉! 真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真不想再过这样的“愚人节”。愚人节,想说爱你不容易!(山东临沂师范附小五年级 田竹青)


看看,如果把愚人节当作捉弄人的好时机,给人带来的就不是快乐,而是烦恼了。


作为成人的我们,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如何对待愚人节这件事上,相信大家现在心里都有谱了吧。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 刘昱含. 我家也过愚人节[J].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5(5):16-16.

  • 田竹青. 愚人节,想说爱你不容易[J].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000(004):P.44-44.


石桥码农


大家好,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我喜欢文化,热爱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结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

愚人节,又叫万愚节、诙谐节,起源于法国。是从19世纪开端在西方鼓起盛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前期移民带到了美国。\r

亦有诙谐节之称,恶作剧捉弄人是节日的原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不能过正午十二点,十二点之后,就成了恶搞。\r

愚人节的优点应该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吧,大都一笑处置,详细没有什么意思!\r

以上就是有关于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同时希望大家能学习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识,提高自我素质,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明天。\r


养息禅


愚人节,又名万愚节、幽默节,起源于法国。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

修根溯源,要从1564年说起。1564年之前,4月1日是新年的开端,也就是西方的新年。但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目前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新历法推行过程中,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仍沿袭旧历,拒绝更新。

守旧派的那些人依旧把四月一日这天当做新年,互赠礼物,组织庆祝新年的活动。而那些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一些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以后,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

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臭味喜相投


愚人节顾名思义,就是骗人、捉弄人的节日。虽然该节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寓意,但实际上,从它的由来来看,愚人节还是有一定寓意所在的。据说,该节日反应了法国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节期为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的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以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新历法推行过程中,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仍沿袭旧历,拒绝更新。

愚人节

  他们依旧在四月一日这天互赠礼物,组织庆祝新年的活动。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以后,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人们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过了中午还找乐子的人是一个比被他取笑的人还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的大笨蛋。

  愚人节可以干什么

 愚人节可以干什么

  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1、送礼物

  如果愚人节那天有人过生日,就送给他一个写着"生日快乐"的大盒子,把盒子里装满碎纸片,并将盒底弄松。当他拿起盒子时,盒底掉落,碎纸片飞得满屋都是,准得让那位被愚者收拾半个钟点。

  2、牙膏夹心饼

  把夹心饼拆封,小心地拨开两片饼干,去掉原来的夹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不错!)挤出适量至饼中,分量随个人"饮食"习惯,最后加以黏合,尽量做得逼真像样。

 愚人节可以干什么

  你一般根本不用特地使用,只需将之放至明显处,最好准备几片原始的夹心饼,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顾品尝了。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到处请人品尝,虽然其风险性较大,但肯定有不少人中圈套。

  3、点歌

  准备好一个饭盆或搪瓷脸盆(其他经打击后可以发出洪亮、高分贝的物体均可)以及电话。尽量用一种很正式的语调给对方打电话,接通后按照下面的话来说:这里是音乐电台,有一位X(可说可不说真实姓)先生/小姐要为Y先生/小姐点一首歌,如果您想听的话,请拨#号键收听(一般人都会按一下)。谢谢,歌曲是动力火车的《当》,请仔细收听。然后敲一下事先准备好的打击物,只敲一下,发出"当"的一声,在对方未反应过来前,说:谢谢收听,愚人节快乐,再见!

  此方法适用于宿舍之间,或可用电话联系的好友,最后是较亲密的人。另外在打电话过程中千万不可以笑,以免影响效果和气氛。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愚人节是什么意思,愚人节是干什么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愚人节内容查






卫冕


1、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2、如今,每逢愚人节,不管对方是否相识,美国人都会开些小玩笑。在愚人节比较常见的把戏是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学生可能会骗同学说学校放假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招数,只要那个无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恶作剧的人就会尖叫【愚人】;

3、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以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新历法推行过程中,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仍沿袭旧历,拒绝更新;

4、他们依旧在四月一日这天互赠礼物,组织庆祝新年的活动。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以后,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5、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过了中午还找乐子的人是一个比被他取笑的人还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的大笨蛋;





快乐的啰嗦


愚人节是流行于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

在这一天,人们习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互相捉弄、取笑甚至欺骗,对方都不会怪罪。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种习俗。

愚人节的意义,在于在忙碌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个轻松、幽默的日子,放慢生活的节奏,获得更多的快乐。

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也有愚人“节日”。

相对而言,中国古代的愚人风俗出现的时间,要早出西方。现存有关愚人节风俗的最早的直接记载,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僧人逸飞所著《局门广录》卷四记载:

“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大意说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

同卷又记载说:

“春四月中,户皆悬杖,以禳恶气。”

此书同时出现了愚人和悬杖这两条风俗,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愚人节风俗的直接记录。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愚人风俗逐渐被固定到了四月一日。南朝南唐时期的小说家穆吉在《岁前旧事》卷八中记载:

“四月朔日,乡人俗尚调欺相狎。见欺者不可怒。盖追宋太祖土木堡故事也。”

“朔日”就是每个月的第一天。“调欺”就是欺骗。“见”可以理解为被。这里说四月一日,乡间的人喜欢互相欺骗来开玩笑,被骗的人不许不高兴,这是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在土木堡靠诈败设伏大破金兵的事情。


土著岷


愚人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起源于法国,印度,美国。等等。是西方的一个民间流传的节日,并不是官方法定节日。

各国,各地的过节习俗都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可以互相捉弄,发布虚假信息等娱乐活动的一种聚会等。

后来,流传到中国,在中国的愚人节,主要是恶作剧为主,善意的欺骗,互相取乐。


星光水晶666


愚人节(4月1日)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西方社会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欧美地区。

愚人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关于节日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一月一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革新,依然按旧历固执地在四月一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改革派对于这些守旧者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就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的礼品,邀请他们赴假的招待会,并把上当的守旧分子称为“四月的傻瓜”、“上勾的鱼”。由此而演变成今天的愚人节。

另一种说法看似也有些靠谱:

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前后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当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了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徙就要被视为异端者,将于每年的四月一日处以死刑。臣民们感觉到非常害怕而恐惧,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以此来冲淡对统治者的恐惧与憎恨。沿用日久,演变成为今天的愚人节。

各种关于愚人起源的说太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在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在这一天里把一只纸鱼偷偷贴在别人背后,并大声喊“四月的傻鱼”。愚人节的恶作剧只能持续到中午十二时,如果过了时还去戏戏弄别人,自己就会变成“四月的傻瓜”。这种习俗更象愚人节起源于法国的说法。

个人认为:这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节日,只适合西方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我们华夏文明格格不入。现在的人引进这个愚人节到国内来,却实无半点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粤北空谷


今天四月一日,愚人节!通俗一点,愚人节就是愚弄人的节日,这一天,无论开多大玩笑,还是做一些出格的事,都有原谅的理由。

愚人节起源于西方国家,亦有幽默节之称,开玩笑捉弄人是节日的本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过中午十二点,十二点之后,就成了恶搞。

愚人节的好处应该能够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吧,大都一笑处置,具体没有什么意思!

今天愚人节,你玩了一把吗?是愚了人还是人愚你?


沙滩阳光飞


这种从西方传过来的无聊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节日不应该在中国盛行。骗人在某些宗教中是一种罪过,哪怕是善意的欺骗。西方国家竟然为欺骗专门设立一种节日,难道是太发达日子过的那般无聊吗?

且看过愚人节有什么结果。如果是骗人的人,纵然成功把别人欺骗,难道自己就会获得什么好处吗?如果是被骗的一方,自己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难道会觉得自己被骗而感到高兴吗?双方会不会因为此事大大出手,一拍两散?

幸亏最近几年大家对这种无聊的节日越来越不看重。要过就过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总之是劝人向善,对社会进步有利,积极向上的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