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璋:京胡的指法與氣口處理

吳炳璋:京胡的指法與氣口處理


1、滑音:滑音一般指用一根手指在琴絃上滑奏,歸納起來可分為三種:上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低音滑向高音。下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高音滑向低音。回滑音,是指由本音滑向較低或較高的音,再滑回本音,滑動幅度應用的最多的為大二、小二、小三幾種。


2、打音:俗稱”掛”。是指在奏出本音的同時用按弦指之外的手指在弦上快速地打一下,二音雖有前後之分,但聽起來幾乎同時發出,如:66實際效果為66。

3、顫音:俗稱打”嘟嚕”。即用按弦指之外的手指迅速地連續地打弦(兩下以上)。如:2實際效果為23232。”顫音”與”打音”容易被歸為一類,其實從實際應用上來看,兩者一個打得多一個打得少,”打音”與”倚音”相似,它與”顫音”的聽覺效果還是有區別的。

4、揉音:這是絃樂器(特別是弓弦樂器)普遍應用的一種技巧,它的目的是使音的起伏呈波浪狀,京胡的揉弦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國民間樂器普遍採用的方法,即手指一緊一鬆地按弦,我們稱之為”壓揉”;另一種採用小提琴的揉弦方法,即手腕帶動手指在弦上來回滾動,我們稱之為滾動法。除了以上四大類指法外,京胡還有一種特殊的指法——”泛按”(俗稱”開花音”)。即用手指先虛後實地按弦,隨著弓子的運動人為地製造出短暫的”撕裂音”。這種”泛按”在伴奏中應用非常頻繁。京胡的指法運用往往直接關係各行當派別的區分,不可亂用。如:老生唱腔指法運用要硬朗;旦角唱腔要柔和;梅派大方;程派要陰鬱,忌大抹、大滑;尚派則要大抹、大滑;荀派要活潑。總之,京胡指法看似簡單,但在實際運用中則要演奏者對各個流派有深刻了解,才能真正發揮這些指法的長處。


吳炳璋:京胡的指法與氣口處理


關於氣口的處理


氣口處理不單單是演唱者必須注意的問題,對伴奏者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氣口的作用並不全在於演唱者的換氣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對唱腔起著運氣自如、行腔貫穿、陰陽頓挫分明的作用。因此對於伴奏者來說應和演唱者”共呼吸、同心氣”。有時還必須在演員演唱運用氣口時給予一定的補充、烘托來加強藝術的感染力。


吳炳璋:京胡的指法與氣口處理


1、氣口在伴奏處理上和演唱完全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則要求伴奏者與演唱者心氣齊。例如:荀派新編劇目《桃花酒店》李鳳娘[高撥子回龍]這段唱腔的前面部分頓挫比較多,感覺比較俏,所以這裡的伴奏頓挫感要與演唱一致,音量也無需太強。演唱到”驚”字時,預示著唱腔高潮部分即將到來,所以這裡的伴奏不可拖拉,在6567與2之間不要搶,要稍留一個空隙給演員換氣,不至於使演員演唱感到吃力,使整段唱腔能順利進行。

2、演唱上的頓挫,有時換氣有時並不換氣而只是造成一種短促的頓挫感,在這種情況下,伴奏大多運用頓弓,氣口前音符的時值也應縮短。例如:荀派《金玉奴》[二黃原板]這句唱腔結尾處有兩個氣口標誌,第二個5123演員並不一定換氣,只是造成一個頓音,然後轉原速,那麼這裡的伴奏也需要在6音上頓一下,強調符點以配合唱腔。

3、過門和唱腔銜接上的氣口處理。伴奏與演唱銜接的氣口處理上,無論是大氣口還是頓挫小氣口,伴奏都必須把節奏交代清楚,留出氣口,使開唱銜接自然。當過門作為前一唱詞(字)的補充詞或作為一樂句的短暫逗留時通常最後一音奏得略短,留出很小的氣口以便演員張嘴。例如:[西皮原板]過門(6125" 3612" 16")一般用推弓下滑音6"的時值較短,後面要稍留一個氣口,以便演員接唱。又例:[二黃原板]過門的結尾處(56565"""" " 07"61")要把節奏交代清楚,開唱前的61"上往往就決定了整段的基本節奏也交代給了演員氣口的緩急,所以我們可看出演員張嘴前的伴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馬虎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