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A:“嘿,你知道嗎,今天唯品會彩妝滿減誒。”

B:“真的嗎真的嗎,我馬上去看看。”

C:“話說,上次咱們看的那個牌子的鞋子今天發無門檻優惠券哦。”

A、B:“什麼?優惠券!快快快,去下單。”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以上對話中的場景。在各種消費市場競爭中,商家總會打出各種旗號來吸引消費者購買自己的產品。滿減,或者是無門檻優惠券都是商家的常見手段。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那麼,在這些鋪天蓋地的營銷手段中,哪種手段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呢?換句話說,在購物的時候,消費者更傾向於哪種選擇呢?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你去體驗一下不同營銷手段之間的差別吧。

場景一:


“地點”:某網購APP

商家推出了兩套優惠方案,作為消費者,請你在以下兩種消費政策中快速選擇一種。注意,請憑直覺快速選擇,就像你真的在網購一樣。

方案一:98元代金券

方案二:100元購199元代金券

3~2~1!

請說出你的選擇!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如果你的選擇是方案一的話,那麼你和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中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做出了所謂的“免費選擇”,它代表你在獲得優惠時無需付出任何金錢。

但是……如果你稍加計算,就會發現如果選擇方案一,你實際得到的優惠是98元,但如果選擇方案二,你卻能得到99元的優惠。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動搖我們的理性,促使我們去做方案一的選擇呢?

彆著急,讓我們來模擬一下第二個場景:

場景二:


“地點”:依舊是某網購APP

第二天,商家心血來潮,換了一種營銷方式,作為消費者,請你在以下兩種消費政策中快速選擇一種。再次注意,請你憑直覺快速選擇,就像你真的在網購一樣。

方案三:90元購188元代金券

方案四:100元購199元代金券

你的選擇是?

讓我們一起倒數三個數……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根據心理學家收集的數據顯示,這一次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方案四。

我們能看到,在方案三和方案四的對比中,方案四可以獲得比方案三更多的優惠,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是,類似的優惠政策在第一個情境中就不太一樣了,場景1中,人們似乎更傾向於自願做出一個並不怎麼明智的決定。

究竟是什麼在動搖我們的理性呢?

“免費”!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免費”這個詞會對消費者的理性意識產生巨大的混淆力量,後期的研究也發現,假如讓一件1元的商品變成免費的,人們的高興程度會大於讓一件10元的東西變成9元,哪怕這兩個過程中商品都只便宜了1元。

另外,在免費的“旗幟”下,人們寧願選擇質量較差的產品,也不願付出較低的價格去選擇質量較好的產品。

“免費”虐我千百遍,我待“免費”如初戀

為了解釋為什麼“免費”擁有這麼大的魔力,心理學家們提出了幾種看法——

▶給我免費券的人才最美!

社會的交換規範理論認為,那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多報酬的人是對我們吸引力最大的人,我們總是儘量使自己的社會交往給自己提供最大報酬。因此免費的東西能夠給予我們很大的吸引力,讓我們從中獲得愉悅感。

▶我才不要有損失!

由於人們對物品的價值估計一般不是很準確,他們可能會不確定付出較低的價格來購買質量較好的東西,和免費取得質量沒那麼好的東西之間哪個對自己更為有利,因此為了保證自己是獲利的,人們更願意去選擇免費的產品;

▶我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免費的產品能夠讓人們感覺自己不受任何利益和成本的約束,能夠更“自由”地做出選擇,因此人們對“免費”的認可度更高。

總而言之,“免費”一詞讓消費者感覺良好——由於“我們沒有支付任何東西,所以即使我們的決定是錯誤的,那我們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這一點,瑞幸咖啡很有發言權,在進入國內市場時,他們採取“不賺錢,交個朋友”的燒資本主義金錢進行獲客的策略時,幾乎做到了全民認可!“聽說你不愛喝咖啡?我送!”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其實,這一發現早已經被廣告和營銷人員充分運用在市場中了。

想想那些“買一送一”的交易,它們總是比兩杯打5折更受歡迎,雖然在兩種交易過程中你都一樣付出了商品價格一半的代價。不過,半價雖然很吸引人,但是聽起來沒有“免費”那樣更深得人心,不是嗎?

另外,在實際市場中,免費產品的相關收益大部分其實是要高於非免費產品,比如手遊和單機遊戲,一款免費手遊,玩家可以不知不覺氪金幾百上千甚至更多;但一次性買斷的付費單機遊戲,雖然售價幾百塊,但公司就只賺那麼一波錢。

所以,也就別怪中國做不出好的單機遊戲了,要我是開遊戲公司的,我也會選擇來錢快、成本低的手遊。

扒一扒購物中的“免費”營銷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