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小时候,我们还在学习“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长大后,才慢慢发现我们的国家原来已经由“站起来”迈向“强起来”这一阶段了。也许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或者四大发明上,殊不知,“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高铁,支付宝,网购已经渐渐遍布我们所有的日常生活。

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除了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以外,无论是国防,还是科技,我们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属于我们中国研究成果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主要作用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

FAST的问世绝不简单

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改革后发展缓慢告诉我们“靠山山倒,靠水水流”的道理,若想真正的强大起来,必须相信自己,必须依靠自己。近十年来,在我们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这些奇迹为我们的祖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保驾护航,也是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这些奇迹中,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FAST震惊全世界。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专家就已经发现了全球电信号环境在逐渐恶化,为了避免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10个国家均提出了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想法,这10个国家自然也包括中国在内。

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会议召开后,在1994年才算真正提出了FAST工程概念,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提出了一份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意味着中国将扛起这幅大旗。

直到1995年11月,才算真正确立了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主要人员——以北京天文台为主,由南仁东研究员担任工程主任,再联合国内二十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这样豪华的阵容,足以说明这项工程的难度和重要性。

在以后几年的时间里,工程小组先后取得各地的支持,最终在2011年的3月,FAST工程开工报告获得批复,而且将地址选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开工项目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接着便是长达五年多的建工,最终在2016年7月3日,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伟大的一刻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两个月后,这位巨大的“新生儿”就开始进行它的工作了——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而“天眼”方圆的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一年后,这承载着中国人民希望的“中国天眼”第一次发现了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并且这2颗脉冲星已分别得到认证,这意味着长达22年的工程取得了成功,所有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对于“中国天眼”的诞生,人们充满了好奇,这口拥有4450块反射面板,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望远镜”,人们只能在电视或者手机上目睹它的真容,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得到的恢宏,怎能让人们不产生各种疑问呢?比如,人们虽然知道支撑“中国天眼”工作的是电力,却无法想象“中国天眼”一秒钟需要消耗多少度电。

“中国天眼”一秒钟到底需要使用多少度电?答案是0.83度,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每秒钟消耗0.83度电是一种什么概念,对比一些常用的电器,你就会知道这“超级望远镜”的威力。

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在使用着的冰箱,1秒钟需要用0.000012度电;

能给我们省去很多麻烦的洗衣机,1秒钟需要用0.000018度电;

而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你都渴望得到的空调,1秒钟要用0.00086度电;

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电脑,1秒钟要用0.000009度电;

而快要被我们遗忘的电视机,1秒钟也需要用0.0000065度电。

耗时22年耗资6.67亿的“中国天眼”,一秒钟要用多少度电?


毋庸置疑,每秒0.83度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电器来说都是天文数字,毕竟换算下来这“中国天眼”的用电量是一台普通电脑的9万多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