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要不是我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想活了……”我心頭一顫,以為自己聽錯了,問他:“你說什麼?”


他微皺著眉頭,一邊寫作業,一邊回答我:“就是的唄,要不是我爺爺奶奶還在,我早就不想活了。”


這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說出來的話。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阿姨,你說,我媽媽到底幾歲的時候生了我?”他又一次問我。


他的媽媽前不久過了二十六歲的生日,生日結束後,他幾乎每天都糾結於這個問題。


“我今年九歲,那我媽媽就是……十六歲生的我。十六歲!這怎麼可能呢?十六歲不是還在上學嗎?怎麼可以生小孩呢?阿姨,我媽媽到底是不是十六歲生的我?”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他媽媽的確不到二十歲就生了他,我能看出來他很在乎這件事,但我不想向他撒謊,我溫和地告訴他:“有些人生小孩就是比較早啦,你看,媽媽那麼年輕就生養了你,吃了很多苦,所以有時候媽媽讓你生氣了,你也不要記恨他好不好?”


他靜悄悄的,我不知道他聽進去了沒有。


他恨他的媽媽,他也瞧不起他的媽媽。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寫作業時,他埋怨媽媽是個文盲,明明題目都教錯了,還硬要讓自己寫上去,一個大人連個小學的題目都不會做。


他討厭他的媽媽,他恨媽媽的蠻不講理,他說媽媽每天都要打他,對於責罵及小懲小罰,他早已習以為常。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因為害怕,他又低聲下氣地討好著他的媽媽。


得了獎勵貼,他氣嘟嘟地說:“回去給我媽看,看她還說不說我寫字粗心了!”


他媽媽問他,假期想住在爺爺家還是媽媽家,明明更想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的他,想了想,回答道,想和媽媽住。


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學會了琢磨大人的想法,他從大人的話語和神情中判斷出對方更希望聽到的回答,然後真誠地說出來。


這種察言觀色的能力不應該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該具有的。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我曾試圖跟他的母親溝通,但是他的母親太過自負和強勢,她始終相信她看到的陽光可愛的男孩就是她最真實的兒子,她難以想象,她的兒子會說出“要不是爺爺奶奶,我早就不想活了”的話語。


同在屋簷下,心與心的距離卻隔了十萬八千里。雖是血濃於水,可看見的全是表象。母親只顧提供好吃好穿,想當然地以為這就是給了孩子全部的愛。孩子呢,因為心懷對母親的嫌棄與恐懼,不想也不敢說出真心話,只顧演戲。


若不是爺爺奶奶還在,我都不活了!不會愛的媽媽請不要生孩子!

他的母親盼望著男孩快快長大,長大後的他能一展宏圖,不辜負她在他身上的投入與付出。他也盼望著他能快點長大,他說長大後,他就可以離開媽媽,帶著爺爺奶奶去環遊世界了。


但願某天,他的母親能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而小小的男孩啊,我想告訴你,我也跟你一樣,盼望你能快點長大,如果快樂不好尋找,請一定健康地長大。我也希望,長大後的你,能對童年不好的回憶,一一釋懷。




我是頭長蘑菇

我在被窩裡思考人生,人生叫我夜不能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