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要讀書,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逼一把?

絲絲媽咪728


大四法學僧來回答一下。

如果孩子不要讀書,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逼一把?

不要逼,逼孩子讀書是行不通的。孩子不讀書,單單靠逼是沒有用的,就像彈簧一樣,你壓的越緊反彈也就越兇,所以我建議你可以試試勸誘,如何勸誘呢?我覺得你可以從這三方面來試試:

1.帶他去大學校園走一走,感受美好的校園生活。其實小孩子讀書是沒有目標的,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讀書,只知道家裡讓他讀書,不讀書也沒事兒做。作為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大學校園走一走,感受大學校園的人文氣息,告訴他好好學習將來也可以來這裡讀書,在這裡生活,度過人身中最美好的學習時光。

2.帶他去看一下普通的勞苦大眾,職業民工。這個點這個我是切身感受,以前小學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每天在學校也是混日子罷了。後來有一次去了我爸他們工作的地方,才發現父母工作真的辛苦,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父母會說:你要好好學習,不然將來就得向我們一樣下苦力,掙血汗錢。有空帶你孩子去感受一下吧,他切身的感受比你空口白話的逼他來得更有效。

3.給他設立合理的學習激勵體系。小孩子真的真的挺難懂為啥要好好學習,家長此時就可以考慮適當合理的學習獎勵來激勵他了,比如成績考的好就給他買啥玩具呀,帶他去哪玩呀!任何獎勵都可以,但一定要適度,千萬不要過,不然就適得其反。

說真的,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自己,內心無數次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讀書,自己怎麼又不努力啊,各種懊悔,悔之晚矣,也只能現在重新再來繼續努力啦。


懂一點法律


孩子讀書的習慣養成以後是不需要“逼”的,孩子會自動自發的讀書。

當孩子還沒有培養好讀書習慣的時候,家長要陪伴閱讀的,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出一年的時間,孩子就會養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閱讀可以從繪本開始,剛開始就看那些文字很少的繪本,慢慢的可以看文字多點的,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就給孩子建立起來閱讀的習慣了!





睿爸育兒記


仔細看了看這個問題的闡述,感覺到和題目有一些出入。讀書和學珠心算、學拼音、寫作業並不是一個概念範疇。所以,所以這個問題並不能很好的反應你心中的疑問,應該說:做家長的到底要不要逼著孩子很早就學習一些東西?我感覺到這個題目還是比較恰當。

在英國有一所夏山學校,這所學校以尊重人的本性為宗旨,它建築奇特,茅草屋,純木質的桌椅板凳,沒有圍牆的校園,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孩子們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就可以到教室外面去玩,學校有時間等你回心轉意的一天,其中有一個孩子一直在那裡玩了七年,然後才走進教室開始學習。據說,那個學校出來的學生特別的自信、開朗、心態超好。當然,也有人稱他為烏托邦,根本就不是學校,是一所託兒所。

他把尊重學生髮揮到了極致,但你不得不看到,那裡出來的學生確實比諸如牛津、哈佛的學生差了一大截,進步不可能靠這種方式,作為學校,間接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從別人的經驗中懂得以前的人們的認知,繼承和發展,這才是學校教育的所在。

學習在某些人看來,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正如錢文忠老師所說:學習是項苦差事。學習是快樂的言論從來就是騙人的!

所以,我認為在孩子學習的初期該逼得時候還是要逼一逼的,這樣有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好了,那麼以後會省心很多。開始可能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但一旦入門了,解題、思考、讀書的興趣也會有了。如果一味的按照她的興趣而來,那麼試問有幾個人天生就對事物有興趣呢。所以,我認為開始還是要逼著學一學。

不過,我看到你孩子還沒有上一年級,就已經學習了珠心算、拼音、英語等,這就多了,那麼小的孩子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就學習那麼多,肯定接受起來不容易。這就難怪你有時候講解十遍她都不一定會了。

別慌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輔導機構製造的噱頭,不足信!學習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家長和孩子足夠的耐力和信心!



語文在線


以過來人的經驗看,首先得了解自己孩子。

瞭解孩子的學習力,專注力,意志力,興趣特長及愛好,習慣,環境影響等。當然還有智商,說起智商,大家可能都有些不以為然,因為很多人都對自己和孩子在這方面很自負的,這裡提醒大家不是要貶低自己,是客觀看待,因為成功和幸福者不一定都是智商很高的。

明白了以上情況,就要有選擇的注意培養孩子某方面的特長,避免因方向性錯誤選擇導致大人孩子都不痛快。

一般的,主要是學校的功課如果能學的很好,就不必報許多班,和孩子商量著選擇一到兩個特長報個班學學,不必搞那麼累。要知道,人一生精力有限,術業也必須有專攻。全才有,特少。如果孩子樂意,家長高興,報多少由己。

功課不好的也一樣,報個興趣特長專攻也不錯,就看孩子家長怎麼選,各人情況不同,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複製他人。

同理,要不要逼孩子唸書,就看是什麼情況的孩子,不可一概而論,否則是就是誤導了。


貓看世界


一年級的小孩子還不到學習的時候,你這樣做有點兒急功近利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一個文件,要求幼兒園不能夠提前教那些小學一年級的課程,這本身就是說幼兒園的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齡段兒特點。不能夠拔苗助長。拔苗助長的後果是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享受不到快樂的童年。

小孩子在幼兒園裡,主要是要養成良好的品質。良好的習慣。比如學會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何關愛他人,如何和別人交往,如何能夠自理。這種能力比學習幾個單詞,會算幾個數學題要強得多。因此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兒的特點去對待孩子,不要提前逼孩子做他做不到的那些事情。你比如說孩子如果才是幼兒園,他高中的題都會了,他們這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大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對他影響最大的學校是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裡教給了他很多品質影響了他的一生。學習,在小學開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幼兒園裡之所以會教一些基礎的拼音啊,算數啊,可能與幼兒園他們不瞭解幼兒的基礎知識。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迎合家長急功近利的想法有關。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長切不可以此當真,也不必為孩子認識幾個字而沾沾自喜。學習的路很長,高中前就有15年之多,又何必在意幼兒園的這幾年呢?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要想起跑,處處都是起跑線。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是比較關心教育,關注青少年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支持!


焦老師講教育


【人魚薇沫】逼是沒有用的,但放任不管,也是不行的,未來讀書獲得幸福生活是最簡單的出路。如果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味的由著孩子自由成長,孩子長大後抱怨家長管教不嚴,豈不是要感覺對不住孩子?

1.寫作業時雞飛狗跳

這個情況相信每個家庭都經歷過。後來經過一些學習和調和,我終於抗過這道關了。

我妹妹一是位語文輔導老師,專門給孩子做課外輔導,因為她比較喜歡鑽研,所以在她手裡出去的孩子,基本都能夠從對文字難以理解,到作文分數迅猛提升的程度,包括我的寫作也是她輔導的。

她對我說,孩子不逼是不行的,凡是在她班裡成績提高快的孩子,都是家長特別負責任的。

有些孩子基本上了幾課就有巨大的進步,是因為家長早就打好了學習習慣,只是不懂技巧才來報輔導班的。

通過她的話,我至少懂了一個道理,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多麼重要。

2.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能夠認真完全任務,孩子對待困難的方法是哭、鬧、不完成。

一開始我家大寶也如此,她會哭到快昏厥。

後來哭,我可以哄,但還是一定要完成,我陪著她完成,幾次後她就知道逃避不是辦法,做好後才會有成就感,完成幾次特別難的任務後,就理順了,再有困難也會咬著牙衝上去,而且不是逃避。

參加一些打卡活動。

寶寶的閱讀理解是真的很差,咬字不清,看錯問題,對於題目很難理解。

假期參加了一個文言文打卡班。

一開始那是真的頭疼,她二年級,要打卡閱讀初中的文言文。

我都感覺不容易,但因為競爭,她居然堅持下來了,三天後,已經是這個班佼佼者了,比一些大孩子做的都好。

而且她還很積極,每天到時候就要求我給她播放,通過文言文閱讀,她能夠每天閱讀故事了,理解也增加了不少。

練習寫字,要規範化,要讓她懂得字的結構,不一定非要練筆鋒,但橫與豎的基本比例要讓她理解。

只要她認真的寫字,不隨便亂寫,以後的字體一定不會難看。

不要小看孩子的潛力。


一個成績好,家教棒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你付出多少收穫多少。


人魚薇沫談成長


孩子快上一年級了,你給他學了那麼多東西,完全是把大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沒有從孩子角色考慮問題!你小時候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呢?記得我上小學前,連幼兒班都沒有,8歲前就是散養在鄉村各個場所,整天玩不夠,上了小學後,我的成績也不差。我的女兒上幼兒園,也整天在幼兒園唱、跳,偶而寫寫字,算算數,上了小學成績名列前茅。

孩子書還是要讀的,但不需要逼,要學會培養興趣。什麼讀書的重要性呀,名人成功案例不需要多講,孩子太小,大道理領會不了。可以買一些兒童讀物,媽媽講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再說過爸爸聽。或者讓孩子看畫面,想象故事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孩子講過之後,父母要鼓勵表揚孩子。家裡要有讀書氛圍,一有時間陪孩子讀書,事先設置幾個問題,孩子讀完後和孩子討論,討論過程中鼓勵孩子多說,並適時表揚。

尤為重要的是,主動讀書和被逼讀書,效果相差很大,學習內容、學習環節儘量讓孩子主動規劃,積極參與,學習興趣將會得到很大提高。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揠苗助長,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要尊重科學,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杏壇耕夫


當家長的當然要“逼”孩子讀書,但是不是發脾氣,動手來逼孩子讀書的。你發脾氣,動手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感覺讀書你為了你而讀書,為了不讓你發脾氣,不打他而被迫讀書。

怎麼“逼”,這裡就是誘導孩子讀書,激發他的興趣。比如數學,孩子們學習了數字後一般都愛算數,1+1等於幾,幾加幾等於幾等,這個時候你給他來個88+88等於幾讓他回答,他就會啞口了,然後你再告訴他這個等以後他就學會的,但是現在要把現在學的學好才能學以後的。爸爸媽媽都是好好學習才會的。這樣他就會有學習的慾望。

看了你說的,女兒快讀一年級了,你給他報了珠心算,拼音,英語,寫字,跳舞,你是在拔苗助長,把孩子的童年徹底給毀了。說下珠心算很牛掰,很炫酷,但是口訣忘記了你還怎麼算,我記得當年打字都是用五筆,現在用五筆的多嗎?孩子不學一年估計啥都記不住了。報孩子自己喜歡的班,很多人會問?哪個她喜歡,簡單,帶她去輔導班看看,她喜歡哪個就給他報哪個?引導而不是把自己的強加給她,


賣手機的小菇涼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就已經被逼著學了這麼多東西,父母實在用心良苦!孩子也實在可憐!物極必反,父母的長期高壓,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厭學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首先應儘可能地讓他們體驗各種生活樂趣,為將來各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生活基礎,一個連小麥、玉米都不認識的孩子,怎麼可能真正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樣的詩句?

其次,可以通過加強對孩子的語言訓練,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這裡所說的語言訓練主要是聽故事、學說話、背誦短詩。筆者從不建議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學拼音、學英語和寫字。拼音和英語容易混淆不清,再加上如果父母發音不標準,將來孩子上學後老師很難糾正。至於寫字,那個筆順筆畫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如果孩子被人誤導,錯成了習慣,將來也很難糾正。

第三,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學1一2種技能,如唱歌、跳舞、畫畫等,目的是鍛鍊身體,培養覌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不是為了將來出人頭地或成名成家。比如,可以讓粗心的孩子學畫面,以便培養其細心觀察的習慣;讓性格內向的孩子學唱歌、跳舞,促使其開朗、活潑等。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首先應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父母可以多與孩子交談,瞭解孩子學習過程中成功與不足,快樂與痛苦,讚美孩子的成功,分享孩子的快樂,化解孩子的痛苦,幫助孩子彌補不足。必要時還可以獎勵孩子的進步,重在精神鼓勵。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勤查字典詞典、書寫工整文面整潔等。

第三,督促孩子學好各科基礎知識,尤其必須夯實語文基礎。語文的拼音、字、詞、句等知識學好了,對孩子終身發展都有用,如果小學階段基礎不牢,以後很難彌補。“鴻浩之志”和“鎮越鐵路”之類笑話,其教訓值得吸取。

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學習習慣和各科基礎知識方面必須嚴格要求。也可以說就是“逼”吧。


耕耘如歌


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作為過來人,我的給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不要太過焦慮,從你表述上看,你真的太焦慮,都考慮到孩子高考了。孩子離高考還有十幾年,未來的考試製度都不知道會怎麼變。作為父母,還是幫助孩子把當下的每一步走好。你要學會放鬆自己情緒,因為你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甚至會影響到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其次,不要給那麼小的孩子,報那麼多的輔導班。這樣效果一定不會好。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她的有效學習時間,也是有限的。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或者你發現孩子在某方面具有一定天賦的,這些可以讓孩子進一步學習。沒有必要,看別人學什麼,就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了,馬上也讓孩子學。每個孩子都不同,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和需求來安排。

最後一點,花點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你當前最重要的,孩子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將來的成績各方面都不會差的。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現在是你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切莫錯過。

在如今的高考制度下,大人孩子都很辛苦。尤其普通人家的父母和孩子,因為沒有更多的選擇,也沒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只能靠知識去改變命運。雖然這條路走的異常艱辛,但也只有這條路才捷徑。願所有的孩子都有精彩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