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位于北京明清紫禁城外西北角附近的大高玄殿为明清御用道观,因有3座拱券式殿门,故旧称“三座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拍摄于20世纪初年的大高玄殿牌楼与习礼亭。

大高玄殿的大殿面阔7间,黄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和御路,殿后为九天应元雷坛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式建筑,楼中木雕为北京众多古建名胜中的经典之作。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清末时从景山上向西北方向的大高玄殿前部分拍摄的照片。

由于大高玄殿尚未开放,人们从景山到北海之间,常常路过这里,除了能看到大高玄殿的大门外,就是靠近紫禁城筒子河的一座牌楼。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大高玄殿的卫星照片。

其实,大高玄殿前面曾有三座牌楼。

值得一提的是,大高殿前的三座牌楼,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最有特色的纯木结构牌楼,也是北京少见的一组没有戗杆的牌楼。

大高玄殿外原有的三座牌楼,分列于殿门东、西侧及南侧。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能看见大高玄殿前东西侧牌楼的老照片。

其东西各有一座四柱三间九楼(九个屋檐)的大牌坊,上嵌汉白玉石匾,双面都有题词。

东牌坊正面题“孔绥皇祚”,背面题“先天明境”。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东侧牌楼,拍摄于1946年。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东侧牌楼内侧。

西牌坊正面题“弘佑天民”,背面题“太极仙林”。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从西向东拍摄的两座牌楼,拍摄于1940年代。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西侧牌楼内侧。

其中东西两侧的牌楼相传是严嵩的书法。

笔者曾认识有老北京人的一家,其中有出生于建国前的兄弟三人,据其中的老大哥讲,他们的父亲给三位孩子起名字时用了不少心思,后来就是借用了这座牌楼上西侧牌楼上正面题额,名字确定为天民、天弘、天佑。将兄弟三人名字联合起来,正好是牌坊题额上的“弘佑天民”四个字。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图为兄弟三人合影,拍摄于1976年夏的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前。从左至右为天佑、天弘、天民。

在东西牌坊之间,还有两座形似紫禁城角楼、被称为“九梁十八柱”的木阁,功能为习礼亭,东阁称“阳真阁”,西阁称“阴灵轩”。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东侧习礼亭照片。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西侧习礼亭和南侧牌楼照片。

第三座牌楼位于大高玄殿中轴线最南侧位置,由清代同样尊崇道教的雍正皇帝,于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大高玄殿时,在东、西二阁之间偏南处增建的。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康熙年间的大高玄殿布局示意图,其中还没有南侧牌楼。

这座南牌坊的石匾正面题词为“乾元资始”,背面题词为“大德曰生”,用典出自《易经》的乾、坤二卦。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崇尚道教,增建了大高玄殿南侧牌楼的雍正皇帝画像。

至此以后,大高玄殿前就有了三座牌楼,朝南呈“品”字排列,东、西牌楼面向东、西,南牌楼面向南、北。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1900年拍摄的大高玄殿前照片,可见三座牌楼。

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改造和打通了景山前街到北海金鳌玉蝀桥的道路,东、西侧的牌楼就成为了这条道路的跨街牌楼。

北京的牌坊,建造时为了稳固,一般两面均撑有“八”字形的斜向戗柱。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带戗柱的景山寿皇殿前的牌楼,拍摄于2019年10月间。

而大高玄殿前的这些牌坊是用粗大的楠木建成的,坊柱入地极深,因此未用戗柱。这当时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非常有特点。所以老北京曾有一句歇后语是“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这也成为这里牌楼的最大看点。

还是在民国时期,1917年,南侧的“乾元资始”牌楼因严重倾斜,危及筒子河北岸交通,在民国政府的要求下,溥仪小朝廷在1920年3月将其拆除。

据民国初年出版的《燕都丛考》记载:大高玄殿,明世宗斋蘸之所也。有牌楼,甚壮丽。民国六年,以南向一坊倾斜特甚,拆去之。今惟余东西两面。其题额,相传严嵩所书。

南侧牌楼,后又于1937年重建。

民国时期大的高玄殿归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使用。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民国时期大高玄殿内存放的图书。

建国后,大高玄殿由某单位长期占用,损毁严重。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清末的大高玄殿全景照片。

1955年1月,为了拓宽景山前街的道路,大高玄殿前东西相对的两座楠木牌楼被拆除。

1956年,为了方便即将开通的无轨电车通行,两座“九梁八柱”的习礼亭和南侧牌楼被拆除。而南牌坊那块“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至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一个石桌的桌面。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流落月坛的石匾额。

1960年,由东、西两座牌坊所遗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坊在西郊中央党校的庭院中重新树立,并保存至今。而东侧的“孔绥皇祚”和“先天明境”匾额则下落不明。

据《学习时报》刊载署名王秀华的文章《“弘佑天民”牌楼》一文中的记载,当时正值中央党校新建校舍,为进一步美化校园和更好地保护文物,经有关部门批准,将大高殿的牌楼部件调至中央党校内修整后复建。

承担修复工程的是北京房修二公司古建处,据当年参加修复工程的王德宸、尤桂友二位老师傅回忆,原有的牌坊已严重破损不能按原样恢复,后只好将存放在月坛内,原有大高玄殿前的两座东西牌楼构件,择完好者拼组成一座牌楼,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材料,将原来的四柱九楼改为四柱七楼。

改建后的牌楼顶为庑殿式,覆盖黄色琉璃瓦,通长16米,柱子改用钢筋混凝土筑建,夹杆石为后配。从当年的一份修建牌楼的预算表中可见工程造价为3.5万元。

此牌坊的匾额为“弘佑天民”和“太极仙林”。这正是大高殿前西牌楼始建时的匾额。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图为中央党校院内复建的的“弘佑天民”牌楼全景。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中央党校院内复建的牌楼的建筑细部。

1982年和2006年,位于中央党校内的“弘佑天民”坊曾两次被重新油彩、点金。如今,这座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虽历尽沧桑,却格外辉煌。

再说那座由雍正皇帝增建的南牌楼的命运。2004年,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在大高玄殿门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了南牌楼,并且将从月坛公园找回的“乾元资始”石匾,又回归到原位,因此,现在南牌楼上的此匾是雍正朝时的原件。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复建南侧牌楼的内侧。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复建的南侧牌楼外侧。

当时有新闻媒体介绍了相关情况:2002年,位于景山前街,隔着筒子河与紫禁城西北角楼相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将复建南牌楼,南牌楼位于大高玄殿的中轴线上,为四柱九楼式牌楼,黄琉璃绿剪边屋面,明楼、次楼为五踩斗拱,4个夹杆石为汉白玉。

图说北京:解密明清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楼的前世今生

▲同样题额“弘佑天民”的牌楼,在北京京郊的平谷丫髻山也有一座。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谢绝抄袭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兼而订正一些人们观察历史时,由于不实传播而产生的误会,努力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关注,持续解密历史的细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