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早晨起來,清理一下最近關心的問題,找出一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查找一些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串聯起來,在資料的串聯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於自己,是學習,是筆記,是思考,是心得。更準確地說,是退休狀態下一種比較輕鬆的、帶有消遣性的智力活動方式。於那些對此類問題有著非專業化興趣的朋友,也算是提供了一份可以在茶餘飯後做消遣式閱讀的資料。總而言之,方方面面,各各位位,不要過於認真就是了。


緣起:隨著疫情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蔓延,越來越讓人感受到一個問題:疫情與全球化。所謂瘟疫,英文是Plague,就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物質,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也就是說,瘟疫的特性是傳染。但瘟疫實際的傳染速度和範圍,與人類自身的狀況是有直接關係的。這時,我腦子裡跳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第一次世界性的瘟疫是什麼時候發生的?這可以作為我們思考瘟疫與全球化關係的起點。於是,我就按照這個關鍵詞去查找資料。現把有關資料彙集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思考。


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張文宏:全球新增病例超過中國新增病例


最近,張文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很多人記得,在武漢開始封城的時候,我曾經大膽預測過疫情三種可能的走勢。一種情況是,如果各方面都非常順利的話,應該2到4個月我們應該可以把疫情控制住;第二種是比較膠著的狀態,大概需要6個月左右,我們最終把疫情控制住;第三種情況是說中國也控制不住,這個病在全球流行了。

但上述的判斷,都是基於一個基本的假設,疫情是中國的事情,至少說,外部世界的事情不至於對中國的疫情進程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問題是,現在的事情是就在這個基本的假設上出了問題。張文宏說,現在中國的答卷交上來了,確實2到 4個月有可能控制住,但是我們預測到了開始,卻沒有預測到結果。一開始以為中國控制住,世界會沒事,現在發現中國控制住了,世界出事了。更具體地說,現在全世界第一次出現全球新增的病例超過中國新增的病例。

張醫生所講的問題,讓我們更加意識到中國的疫情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


雅典瘟疫:人類有較詳細記載的第一場瘟疫


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他的代表作《瘟疫與人》一書中指出:公元前430年至前429年,雅典與斯巴達人的戰爭難分勝負,而一場來去無蹤的瘟疫,使雅典失去了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改變了地中海世界後來的政治趨向。

資料:直到今天,沒有人知道這場發生在兩千四百多年以前的瘟疫從何而來,但可以確定的是,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雅典的市民們生活在噩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併發出異常惡臭的氣息。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疾病像惡魔一樣席捲整個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藥物都無濟於事,最後,醫生也被感染而生病。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七八天,病人多半就因內部高熱而死亡。恐慌面前,人們開始選擇放縱的生活,沒有什麼比現時的享樂更能使他們逃避現實的恐懼。於是,雅典城因為人們的絕望而土崩瓦解。

記錄了這場瘟疫的是修昔底德,他本人就親身經歷了這場災難,並且倖存了下來。那麼,這場瘟疫具體是一種什麼傳染病?根據當時的記錄,人們認為就是鼠疫。


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對這種索命的疾病,人們避之惟恐不及。但此時希臘北邊馬其頓王國的一位御醫,即希波克拉底,卻冒著生命危險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調查疫情,一面探尋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發現全城只有一種人沒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鐵匠。他由此設想,或許火可以防疫,於是在全城各處燃起火堆來撲滅瘟疫。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雖然雅典城從此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雅典的世紀"風光不再,但是雅典人還是一代一代地活了下來。

花絮: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我要遵守誓約,矢忠不渝。對傳授我醫術的老師,我要像父母一樣敬重。對我的兒子、老師的兒子以及我的門徒,我要悉心傳授醫學知識。我要竭盡全力,採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無論進入誰家,只是為了治病,不為所欲為,不接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看到或聽到不應外傳的私生活,我決不洩露。”


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


鼠疫,也稱為“黑死病”,是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在人類歷史上,鼠疫就曾有三次大規模的流行。

第一次大流行也稱查士丁尼瘟疫。這次鼠疫發生在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因拜占庭帝國版圖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所以這場鼠疫具有一種世界性。

具體說,這次鼠疫於公元541年開始從埃及發端。542年席捲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 次年傳到君士坦丁堡, 並傳播到波斯。這次瘟疫導致了拜占庭帝國失去了接近一半的人口,並在後續200年內反覆肆虐,保守估計200年內至少殺死了2500萬人以上。


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據史料記載,在鼠疫傳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當時叫拜占庭)每天有大約五千到一萬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當時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墓地,所以屍體不得不堆在大街上,整個城市都散發著屍臭味。這次鼠疫致使君士坦丁堡超過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死亡,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

這次瘟疫直接導致東羅馬帝國的衰落,中東出現了權力真空,伊斯蘭教迅速崛起,歐亞商路被伊斯蘭教控制,伊斯蘭教獲得了巨量的財富,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


大航海時代與全球性瘟疫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作地理大發現。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由歐洲人開闢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從此,人類歷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有人認為,有記載的,引發了全球性恐慌的傳染病事件,可以被定義在六七百年前的鼠疫的爆發,也就是黑死病。而這樣一次疾病的爆發恰好和全球人類第一次鏈接在一起,也就是地理大發現以後,我們開始了大航海時代,這兩者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這裡說的,實際上就是第二次鼠疫大流行。


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第二次大規模流行鼠疫開始於公元14世紀20年代。這次的疫情共歷時70多年,波及歐、亞、北非等各大洲,當時以英國、意大利發病最重,死亡人數幾乎佔總人口的1/2,歐洲則共計近1/4的人口喪生。

概況:1348年,處於傳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開羅,每天的死亡人數超過7000人。到1349年,整個中東地區有1/3人口死於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 1/2人死亡。1346年,鼠疫傳播到克里米亞半島。1348年1月,鼠疫侵襲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港口城市,以後蔓延至整個意大利。佛羅倫薩受災最重,城裡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至1348年底,英格蘭南部也受到侵害。一年以後,從愛爾蘭、挪威到維也納的廣大地區都變成了鼠疫流行區。有人估計,1347~1350年間,僅在歐洲,就有2000萬人死於鼠疫。

對於這次疫情的起源,眾口不一。過去曾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1346年,西征的蒙古軍隊包圍黑海港口城市克法,把患鼠疫死亡的死者屍體用投石機射入城內,城裡鼠疫由此開始流行。城裡的居民熱那亞人逃離此城,鼠疫也跟隨他們傳播到西西里,隨後又傳播到歐洲大陸。這也許是最早的關於生物武器的說法。


瘟疫:人類面對的共同敵人


通過上面資料的梳理可以看出,瘟疫,或者流行病、傳染病,是從人類誕生的時候就與之俱來了,但其流行的背景和條件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古希臘的時代,那時的瘟疫雖然慘烈,但畢竟只是一個很有限的地方的事情。但到了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瘟疫的時候,就已經跨越了國界,跨越了大洲。但儘管如此,這主要還是與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及所處的位置有關。但從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時代開始,情況就不一樣了,全球化的時代到來了,瘟疫的傳播也有了新的背景。

這時,我們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的種群,面對著共同的敵人。我們要有應對這個共同敵人的意識、價值觀和機制。


孫立平:第一次世界性瘟疫


剛才查了一下,現在地球上的總人口大約為78億1千3百萬人。截至到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主權國家有195個,地區有38個。也就是說,這78億人口就生活在這200多個共同體當中。在這樣的時候,我們人類的內部,有利益的分殊,有種族的不同,有宗教和文明的差異,甚至有戰爭和對立,但一定不要忘了,人類面對著共同的敵人。我們需要有朋友,有協作,有善意,有同情。對立和仇視,應當放到適當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