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运气,是指在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性低、随机性强、无法控制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结果与人们希望的目标相一致的情况,长久以来就深受人们的追捧。毕竟拥有好运气,不仅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还能使人心情愉悦。19世纪末的英国资产阶级文学家狄斯累利曾言道:“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降临时,立刻抓住它。”瑞典著名化学家和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也认为:“运气通常照顾深思熟虑者。”显然,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对运气的存在报以乐观的态度,希望世人在运气出现时将它紧紧抓住,从而实现命运的转折。但是,每个人对待运气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则从来没想过运气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觉得过好每一天就已经很幸福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好运气反而会成为生活的累赘。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2003年韩国MBC电视台出品的宫廷剧作——《大長今》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朝鲜王朝第11任国君、晋城大君、中宗大王——李怿

毗邻中国的朝鲜王朝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出生于王室,却只能胆战心惊地臣服于自己的哥哥,深怕遭到悲惨的下场。然而,命运注定要送他一份大礼,18岁那年阴差阳错地坐上了王位,成为朝鲜王朝的一国之君。本以为能够大施拳脚,结局却是深受束缚,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守护。他的人生从侧面折射出了朝鲜王朝的阴暗面,也印证了君王多面的残酷现实。这个人就是朝鲜王朝第11任国君、中宗大王——李怿。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朝鲜王朝第9任国君、乽山君、成宗大王——李娎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成宗大王第3任王妃、慈顺大妃、贞显王后——尹氏

在2003年韩国MBC出品的韩剧《大長今》里,林湖所饰演的朝鲜中宗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拿着勺子品尝宫廷美食的国君,曾经一度成为韩国国民追捧的偶像,哪怕是餐馆都会贴出他的剧照,让人们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错觉,朝鲜中宗是一位吃货。那么,历史上的中宗李怿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恭僖大王实录》记载,李怿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三月己巳出生在景福宫,父亲是朝鲜王朝第9代国君、成宗大王李娎,母亲是慈顺大妃(贞显王后)尹氏,他是王室的嫡二子。倘若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李怿的降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开挂人生。一方面他生于王室,荣华富贵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另一方面,李怿的母亲身居中宫之首,因此他很有希望成为国家的王世子。可是俗话说的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李怿身为嫡子,却难以成为储君,因为他头顶上还有一位世人皆知的亲哥哥、燕山君李㦕。

弘治元年戊申三月己巳,诞生大王,封晋城大君。少有异质,成宗特奇爱之。

无可否认,王世子李㦕的存在确实让成宗很为难。虽然李㦕的母亲(废妃尹氏)因触犯宫法而被成宗亲手废掉,但顾虑到波及世子将引发政局动荡,所以成宗至始至终都没有动摇李㦕的地位。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当李怿出生后,成宗随即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由于年少的李怿天资聪慧,成宗对他异常喜爱。李怿6岁时就被册封为【晋城大君】,当李怿出阁读书之际,喜出望外的成宗还特地赏赐7000硕的谷物以示鼓励,疼爱之情跃然于纸上。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操劳一生的成宗李娎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大造殿甍逝,享年三十七岁。在一片嚎哭声中,李怿的兄长李㦕顺利即位,是为燕山君,正式开启了朝鲜王朝由盛转衰的大门,而李怿的生活则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给他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传曰:“晋城大君出阁时,例赐谷七千硕,而内需司所储不足,欲以国谷充给,其问政丞等。”政丞等启:“大君赐予之物,不为少矣。内需所储不足,则待后年充给足也。”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朝鲜王朝第10任国君、成宗的嫡长子、燕山君——李㦕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即位后的李㦕放荡不羁、骄纵日盛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因为金驲孙暗指【癸酉靖难】的违法性,导致燕山君李㦕暴怒,下令诛杀相关人员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身为宗室的晋城大君李怿胆战心惊,深怕遭到哥哥的毒手

燕山君李㦕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早在成宗大王国丧期间,他就敢手持弓箭猎杀景福宫后苑里的驯鹿,丝毫无视礼法的约束和官民的舆论。即便平日里接见群臣,骄纵的李㦕依旧嬉戏如常,甚至一度呈现出玩乐安逸的倾向。新君举止怪僻,是不是太过分了?不过从人情角度考虑,李㦕说到底还是一国之君,自己的亲生父亲突然离世,行为反常倒可以理解,所以朝鲜大臣们都希望国君能够尽快走出悲伤。很不幸,众人的期待在四年后化作泡影。由于金驲孙在编撰《成宗实录》的过程中收录了自己老师金宗直所写的《吊义帝文》,从而被勋旧派大臣柳子光、李克墩等人添油加醋般大肆宣扬,声称此人居心叵测,借笔墨讥讽世祖大王发动的【癸酉靖难】是无耻行径,极力怂恿国君追查此事。听闻有人敢抹黑自己的曾祖父,震怒的李㦕下令义禁府即刻捉拿金驲孙审问,然后在整个王廷掀起了血腥无比的大屠杀,史称【戊午士祸】,前后近30余人惨遭杀害,品尝到屠戮滋味的李㦕也开启了癫狂模式,荒淫无道、虐杀大臣、任施酷刑,把朝鲜王朝搞得民不聊生、鸡飞狗跳。看到兄长胡作非为,此时身为宗室的晋城大君李怿也胆战心惊,不得不明哲保身,深怕遭到哥哥的毒手。可想而知,在燕山君统治的十二年时间里,李怿的生活是多么辛酸不已。

燕山君的暴虐行径:

及成宗甍,王在丧疚中,无戚容,射杀后苑驯鹿而啗之,戏游如平日。自戊午诛芟之后,王志渐肆,务以严刑制下,士气日索,无敢有正言极论者,王益无所惮,多纵荒欲。其与废妃议及议追崇不可者,皆加以重刑,死者剖斩其尸,籍其产,而坐其族,存者杖讯远窜。又制淫刑,有穿掌、烙讯、斮胸、剮骨、寸斩、刳腹、碎骨飘风之名。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戊午士祸】爆发后,燕山君李㦕任施酷刑、荒淫无道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燕山君李㦕统治下的朝鲜王朝黑暗无比,致使怨恨四起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公元1506年9月1日的傍晚,柳顺汀等人举兵政变,推翻燕山君的统治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燕山君李㦕的倒行逆施,已经致使朝鲜国内人人自危、怨恨四起。正如副正辛允武自己所说的:“方今中外怨叛,王之左右亲信,亦皆离心,祸患朝夕必发。”就连李㦕曾经的宠臣都预言会爆发祸乱,可见当时朝鲜百姓对暴君是多么痛恨。终于,在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九月一日,忍无可忍的吏曹判书柳顺汀聚集了成希颜、朴元宗、张珽、朴永文、辛允武等人,率领義军发动政变,史称【中宗反正】。他们分派部队攻杀奸臣任士洪、慎守勤、慎守英,然后经敦化门一路冲进景福宫内,四处搜寻暴君身影。燕山君李㦕听到宫外嘈杂的人马声,马上意识到有人造反,于是在承旨尹璋、曹继卫、李堣的护卫下仓皇出逃,途中甚至有人跌落水沟,场面极其狼狈。不过这点人很快就被朴元宗率领的義军当场抓获,估计是慑于刀剑的威力,李㦕被迫交出传国玉玺。寻回大宝的朴元宗等人急忙赶往后宫寝殿,请求慈顺大妃尽快颁布懿旨,让晋城大君李怿入宫继承大统。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朴元宗等人夺回传国玉玺后,前往后宫觐见慈顺大妃,让晋城大君继承大统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反正功臣云集在晋城大君的私宅外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晋城大君李怿搭乘龙辇入宫,正式登基,是为中宗大王

对于朴元宗等人的请求,慈顺大妃的举动却很反常(谁不想坐上王位呢)。她一开始是拒绝让自己儿子即位的,这并不是她圣母心发作,而是她清楚柳顺汀这帮人日后可能会成为王权的威胁者。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李怿继续做王室宗亲,反倒活的舒适。可谁知道,领议政柳洵借口主意已定,认为没有理由取消原定计划,遂强行命令柳顺汀和姜浑带着武士前往晋城大君的私邸,恭迎新君登基。见一帮丘八站在自己家门口,聪明的李怿明白来者不善,于是不断找借口推辞迎请(估计是真的不想当),表示自己无德无能,不配继承大统。不想当?柳顺汀见状微微一笑。小屁孩,别跟大人耍心眼儿!在众人的软硬兼施下,李怿被迫搭乘龙辇入宫,于同年九月二日在景福宫勤政殿即位,是为中宗大王,并向朝鲜八道颁布清政教旨,废除燕山君时期的逆政酷刑。霎时间“庭臣咸呼万岁,欢声雷胜”,百姓们欢呼雀跃,朝鲜王朝自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听闻反正功臣要求驱逐端敬王后,中宗李怿异常愤怒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李怿的原配、慎守勤之女、端敬王后——慎氏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迫于形势的险恶,端敬王后不得不离开景福宫,夫妻二人从此天隔一方

到底成为朝鲜国君好不好?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成为中宗李怿的心病,因为他担心功臣集团会对自己不利。果不其然,距离即位仅一周时间,柳洵、柳子光、朴元宗、成希颜、金勘、李蓀、韩斯文等人便带着六曹判书,联名向国君递上奏疏,要求把王妃慎氏(端敬王后)赶出王宫,以安天下人心。听闻反正功臣抱团逼宫,李怿是又急又气。慎氏是自己的结发之妻,彼此感情深厚、共渡患难,如今却要断绝夫妻之情,天底下哪里有这般不要脸的请求?李怿立刻命人传话,驳斥对方的无礼,坚称“宗社至重,何计私情?当从群议出外。”意思是,宗庙社稷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就跟私情扯上关系了?你们赶紧回去从长计议。见李怿无动于衷,反正功臣们死心不改,发誓一定要把逆臣之女慎氏驱逐出去,于是朴元宗等人继续上疏,态度非常强硬,大有你不同意就废了你的意思。面对如此险境,如果再不同意他们的请求,恐怕自己全家都会遭殃。百般无奈之下,李怿被迫在当天黄昏时,用轿子载着慎氏出景福宫建春门,把她寄宿在郑显祖家里,夫妻二人从此天隔一方,再也没能相见。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反正的功臣、吏曹判书——柳順汀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尹汝弼之女、章敬王后——尹氏

处理完慎氏问题后,反正功臣弹冠相庆,借着中宫之位空悬的机会,纷纷推举本族女子入宫,在后宫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不仅在政治上束缚中宗李怿,而且在家事上也处处指手画脚。经过朴元宗、柳順汀几个人的商议,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八月四日,李怿在勤政殿正式册封尹汝弼(朴元宗的妹夫)之女为朝鲜王妃,是为【章敬王后】,并向明朝呈递国书。把自己妹夫的女儿送进王宫,摆明了是想控制中宗李怿,进而谋取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好你个反正功臣,之前驱逐慎氏出宫我就忍了,现在继续得寸进尺,老虎不发威真当我是病猫了!中宗李怿开始积蓄力量,打算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正巧,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政局的走向,他就是中宗时代名士、朱子学派代表者、士林派领袖——赵光祖。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时代名士、朱子学派代表者、士林派领袖——赵光祖

赵光祖在朝鲜历史上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宣祖大王李昖甚至将他的名字列入《国朝儒先录》,号召天下学子投身时政,努力成为国家栋梁。赵光祖与中宗李怿的邂逅在历史上颇具传奇。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宗李怿在思政殿开设讲堂,邀请名儒和优秀儒生给自己讲解经史典籍。由于赵光祖在当年科考及第,遂有幸参与其中。当轮到赵光祖的时候,本来李怿以为他会继续扯那些老掉牙的东西,谁知道他居然把《中庸》一书讲解得头头是道,而且还积极支持中宗提振朝纲,改变目前“臣强君弱”的情况,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至治大同的美好远景。这番话,一下子就吸引了李怿的注意力,因为他太需要支持自己的队友了。大喜过望的李怿很快就记住了眼前这个瘦弱的男人,下令成均馆要重点培养,不能辜负圣心。

光祖少时,受学于金宏弼,以研穷性理,振起斯文,为己任。

中宗的旨意在成均馆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人意见很大。为什么呢?因为赵光祖在儒学界是出名的怪人,换句话说就是不走寻常路,类似于别人吃饭他睡觉,别人往东走他偏往西跑,反正就是跟你们不一样。朝鲜王朝的史官在编撰《中宗实录》的时候,记录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是时生员金湜、赵光祖等,传金弘弼之学,不放言不脱冠带,终日危坐,如对宾客,有效之者,言颇诡异。”意思是这俩人师从金弘弼的学说,在日常生活里不随便言谈,也不脱衣服(不知道有没有洗澡),整天正襟危坐,就好像招待客人一样守礼。倘若有人模仿他们,就会听到一些很诡异的话语。这种事情搁在现代,就是神经病的存在,可以想象在当时,他俩有多拉风。虽然怪异的举止可能是金学的内容之一,但对于成均馆的儒生而言,这样的怪胎能够得到君王的重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很快,司经黄汝献给中宗上疏,认为赵光祖有志学问,但举止怪僻、毫无操行,不应该被举荐,而且王廷也需要重新审视人才选拔体制。看完黄汝献奏章,中宗李怿没有言听计从,反而命令吏曹叙用赵光祖。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师承金弘弼学问的赵光祖是朝鲜儒学界著名的怪人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为了抗衡反正功臣的势力,赵光祖被提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中宗新政】

顶着众人的压力,赵光祖先后被中宗任命为造纸署司纸、成均馆典籍、司谏院正言、弘文馆副修撰、检讨官,开始辅佐中宗的改革大业,史称【中宗新政】。赵光祖依据儒学理论基础和现实国情,从言路、科考、朝纲、民政等方面,全方位扫除燕山君时期积累下来的弊端杂说,致力把朝鲜王朝建设成一个天下大同的强盛国家,使中宗李怿成为明君圣主。

广开言路,清正风气

言路之通塞,最关乎国家兴衰,通则治安,塞则乱亡。赵光祖认为,想缔造盛世王朝,首先应该广开言路,允许公卿、百官、市井小民自由上疏言事,即便说错话也不能责备,而要宽容地接纳意见。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赵光祖以朴祥、金净等人失言下罪的例子,指责中宗和台谏不能因为他们说错话就惩罚他们,否则以后哪里还有人敢向王廷直言呢?广开言路不是做做样子就算了,搞形式主义是没有未来的。在赵光祖的倡议下,中宗开始鼓励百官上疏言事,王廷之上开始刮起“万物皆可聊”的风气,甚至有官员一天内接连上疏好几道,攻驳之势有增无减,导致中宗担心广开言路的政策会翻车,对郑光弼说道:“此风,自赵光祖而始。不紧之事,而以一人之攻,至于尽遞台谏,甚不可也。”不过相比于前朝,中宗确实收到了不少建设国家的正面意见,慵懒的朝政也变得活跃起来。

正言赵光祖启曰:“故人君务广言路,上自公卿、百执事,下至閭巷、市井之民,俾皆得言。”

改革科举,招纳贤才

科举制度传入朝鲜半岛后,遂成为历代政权筛选人才的重要途径,朝鲜王朝也不例外。太祖大王李成桂开国创业,奉明朝为正朔,尊明制、仿明服、行明礼,科考诸试也取材中国经验。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七月二十八日,李成桂在中外教旨里明确规定,以后中央选拔经国之才,分三场依次进行,即“通三场相考入格者,送于吏曹,量才擢用”。但是,朝鲜王朝有一个很恶心的规定,那就是“庶孽制度”。在朝鲜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正规的科举考试,贱民、庶子、罪人等都会被拒之门外,所以纵观朝鲜王朝历史,某些名人因为家庭背景而无法参加科考,最后在其他领域取得成绩,例如李舜臣和许浚。显然,赵光祖在这方面很有眼光。

贤良科,非祖宗旧章,其初设科时,大臣多言其不可者,但有用之材,非科举。

赵光祖认为,凡是通过正规科举迈入官场的人,不见得有多少真东西,因为还有一群不擅长考试的人才,这些人统称为“山林隐士”。他们就像偏科的学生一样,在某些方面拥有超乎常人的才智,却仅仅因为科考失败,无情地遭到埋没。再者,赵光祖的初衷是帮助中宗缔造盛世,顺便壮大士林派的力量,而鼓动这帮年轻士人和山林隐士最适合不过了。于是,赵光祖给中宗建言,希望能够开设【贤良科】,收拢天下人才于王廷。消息一出,瞬间在王廷内掀起浪潮,官员们议论纷纷。但中宗还是批准了开科,大批新鲜血液开始流入朝鲜政权,士林派的实力愈发壮大,为日后的动乱埋下了祸根。

整顿朝纲,中央集权

君臣关系,一直是左右朝鲜王朝发展的关键因素,固有的两班体制存在,决定了朝鲜国王不可能像中国皇帝一样实现王权集中。对此,中宗李怿深有体会,一帮反正功臣处处束缚决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光祖对反正功臣的嚣张跋扈早有耳闻,也不满勋旧派的所作所为,所以想利用功臣集团的矛盾和漏洞,伺机削弱对方实力。不久,他就请求中宗彻查反正功臣里鱼龙混杂的情况,将伪勋者革除封号。此外,赵光祖还发动言官制造舆论,要求撤销无用机构【昭格署】,把剩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只是,这些议案遇到重重阻力,“伪勋削除案”直接激发了勋旧派和士林派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赵光祖悲惨的下场。

日者以一李顆之事,当时在朝者,滥得功臣之号,甚不可也。

解决土地纠纷,改良民政

土地问题,是贯穿朝鲜王朝荣辱兴衰的主要矛盾。在开国之初,朝鲜王朝颁布【科田法】,整顿高丽时代遗留下来的混乱田制。然而随着国家承平日久,人口基数增大,科田制出现了松动,两班贵族和大官僚趁机收购百姓手里的土地,大肆兼并良田,致使民怨四起。虽然世宗大王李裪时代曾经严厉打击过土地兼并的行为,可是成效不佳、治标不治本。现在权力来到赵光祖的手上,自然需要做点什么。赵光祖遂鼎立支持朝野中盛行的【均田论】,引导中宗认清国情,打击土地兼并和强买强卖的违法行为,把焦点转移到广大百姓的身上。

均田之法,三代以下之良法。行此法,则无甚富甚贫之患也。

在中宗李怿和赵光祖等人的密切配合下,朝鲜王朝短期内焕发出了新气象。王廷内“多聚经术之士,讲明性理之学”,王廷外“民人乐业,生齿日繁”,曾经幻想中的盛世似乎已经实现,众人沉醉在喜悦之中。看到此盛世美景,中宗本人也十分欣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中宗新政的副作用随之爆发,盲目激进的政策导致朝中的火药味愈发浓烈,让勋旧派和既得利益者无比痛恨赵光祖这个煽风点火的改革家,一场山雨欲来的动乱即将来临。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新政】的成效显著,却侵犯了反正功臣和勋旧权贵们的利益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勋旧派的大臣无法忍受赵光祖的举止,两派矛盾逐渐恶化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三月二日,章敬王后尹氏在产下中宗的嫡长子李峼(后来的朝鲜仁宗)后,不幸红颜早逝,年仅二十五岁。即便对章敬王后没有太多感情,但人家给自己生了儿子,功不可没,于是他命令承政院尽快筹办国丧。章敬王后的逝去,点燃了勋旧派向士林派宣战的导火索。同年八月十一日,权敏手、李荇、许迟、金乃文等人启奏,抨击士林派大臣朴祥、金净的复后建议,强烈反对废后慎氏重返宫廷,要求中宗从功臣女子里遴选王妃。期间,李荇还扬言慎氏一旦回归,必将

“为亲报复”,促使王廷再遭祸乱。勋旧派之所以反对慎氏复位,说到底还是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围绕着“慎氏是否应该复位”的问题,两派大臣纷纷口诛笔伐,争斗进入白热化。中宗李怿见局势失控,自己无力调停,只好冷眼旁观,静待烟消云散。朝鲜政局的动荡,不可避免地传入后宫,让慈顺大妃十分忧虑。再这么下去,谁知道会不会发生政变,老娘可不想被人赶下台。经过深思熟虑后,慈顺大妃准备和一把稀泥,迅速敲定尹之任的女儿续任朝鲜王妃,是为【文定王后】,暂时缓解了王廷的党争局势。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大王的嫡长子、后来的朝鲜仁宗——李峼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得知王廷党争激烈的慈顺大妃忧心忡忡,决定续立尹之任的女儿为朝鲜王妃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大王李怿的第3任王妃、文定王后——尹氏

文定王后的续位,看似平复了双方矛盾,却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中宫人选之争,已经暴露出士林派铲除异己的野心,恨得勋旧派咬牙切齿。一山不容二虎。很快,勋旧派大臣南衮因献媚赵光祖失败,愤而在王宫的树叶上用蜂蜜写下“走肖为王”的字样,并且放上虫子啃咬。当内官在取水时,惊讶地发现了这些树叶,于是即刻将它呈递上去。中宗李怿看见写着大逆不道之语的树叶时,感到异常震惊(“走肖”二字拆开,就是赵光祖的名字),难道这是苍天示警吗?再加上此前朝野上下盛传赵光祖举止怪异,可能怀揣篡位之心的传闻,让中宗察觉到了威胁,帝王杀心开始酝酿。见时机已至,洪景舟、南衮、沈贞等人马上联名状告赵光祖意图谋反。什么叫“伴君如伴虎”,现在一目了然。面对昔日的战友,中宗居然连想都没想,当即就批准逮捕令,同意把赵光祖、金净、金湜、金絿、朴世熹等士林派核心成员全部投进监狱,翻脸速度堪比翻书。这次事变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己卯士祸】,20多位士林派大臣被冤杀。看来,中宗李怿与自己的哥哥燕山君李㦕也差不到哪儿去。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勋旧派大臣向中宗进言,污蔑赵光祖怀揣篡位之心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李怿下令义禁府即刻捉拿赵光祖等人审问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赵光祖遭受惨无人道的虐待

风云人物赵光祖被抓,自然引起了世人的猜测。前段时间还风风火火的赵大人,怎么就进监狱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巴陵君李璥向中宗上疏,询问事件的经过。可中宗的答复非常冷淡,说这是大臣们的意见,丝毫无情面可言。唉~中宗李怿的为人是多么狠毒和善变呀!在接受了一连串的审问和定罪后,赵光祖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十二月十六日在全罗道绫城喝下毒酒死去,终年三十九岁。据说在临死前,他从容地写下遗书,表示自己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没有做对不起国君的事情。然后吩咐身边的小吏,给他的棺材不用太厚,省得抬着费劲。就这样,曾经领导中宗新政的风云儿化作历史的尘埃,而稍有起色的国家则逐渐滑向黑暗的深渊,变得积重难返了。

赵光祖辞世诗

爱君如爱父,忧国如忧家。

白日临下土,昭昭照丹衷。

得知赵光祖的死讯后,勋旧派人人皆大欢喜,他们盼望已久的时代终于降临了。由此开始,只要符合自身利益,培植党羽、卖官鬻爵、蒙蔽圣听,凡事尽其所能,搞得王廷上下乌烟瘴气。人在做天在看,勋旧派逍遥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三月初一,伴随着匆忙的脚步声,一封急奏被送入中宗寝殿,原来东宫出大事了。事件的起因是早起的东宫内官在打扫内院时,惊讶地发现大殿屋檐下悬挂着一只只惨死的老鼠。这些老鼠均被人切去四肢和鼻子,并且身上残留着火焰灼烧的痕迹,就好像烤熟的乳猪一样。接到奏报的中宗震怒无比,到底是什么人如此恶毒?竟敢把邪物挂在王世子的居所。他当即在思政殿召见六卿大臣,严令必须查明真相。随后,一场大规模的审问工作相继展开,众多无辜的尚宫、内官和宫女被严刑拷打,整个景福宫哭声震天,史称【灼鼠之变】。其实此次案件,调查进出东宫的人员才是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熟悉东宫的一切,要作案也十分方便。可是连续一个多月的审问,案件竟然毫无进展,就连判官都感到不可思议。正当众人慌乱之际,有人盯上了这次绝佳的反攻机会,狠狠扇了勋旧派一巴掌。四月七日,都承旨柳溥透过内人向中宗密奏,据敬嫔朴氏的女婢坦言,是敬嫔组织有关人员制造了此次巫蛊案件,目的是弄死王世子李峼,好让庶长子【福城君李嵋】继承大统。另外,他还隐晦地透露是勋旧派的人在搞鬼。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景福宫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灼鼠之变,导致朝鲜宫廷极度混乱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福城君李嵋不幸被拘禁,随后与母亲一起流放远方

什么?!中宗李怿顿时龙颜失色,才舒服几天又开始搞事情了,宫斗都摆上台面了。气得七窍冒烟的李怿丧失了理智(世子派也不断施压),非但没有仔细询问案件细节,反而在十四天后废敬嫔朴氏为庶人,剥夺李嵋的爵号,并将母子二人流放郊外。期间,虽然有人为福城君鸣不平,可是中宗态度十分强硬,不允许任何反对之声。就这样,可怜的敬嫔母子被赶出王宫,三年后双双死于流放地。灼鼠之变的发生,导致中宗李怿对勋旧派大臣的极度反感,假借案件余波罗织罪名将他们踢出中央,嚣张一时的勋旧派退出历史舞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灼鼠之变】也是朝鲜王朝历史上著名的悬案,因为其中涉及的人物、供词皆语焉不详,很难断定主谋是不是敬嫔朴氏。关于这点,承旨更倾向于“诬告论”,认为敬嫔朴氏和福城君李嵋是遭人陷害的,真凶极有可能是世子派的成员,他们想借助巫蛊铲除权力的威胁,确保王世子李峼顺利登基。当然啦,这只是个人见解,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历史真相会浮出水面吧。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明朝世宗肃皇帝(嘉靖)——朱厚熜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回到朝鲜的郑士龙不断诋毁明朝的霸道,中宗也不时指责明朝皇帝的劣行

在平息了灼鼠之变后的14年时间里,中宗李怿过着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日子(跟后世的仁祖很像),遥遥无期的党争在王廷不断上演,大尹派(章敬王后)和小尹派(文定王后)轮番登场,为争夺储君之位大打出手。此外,朝鲜王朝的边境烽烟缭绕。北方的野人女真数次袭扰当地驻军,抢掠城邑人口;南方沿海倭寇横行,接连发生的倭乱让百姓苦不堪言,而且朝鲜使臣在去往明朝的过程中,大肆开展走私贸易,最后被锦衣卫关进礼部的会同馆,暂时圈禁起来。使臣郑士龙不满拘禁行为,愤怒向嘉靖皇帝上疏,结果被礼部尚书夏言怼了回去。之后回到国内的郑士龙大加诋毁明朝,中宗李怿也跟着指责嘉靖皇帝修道无为,从明成祖到明世宗全部批评了一遍,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搞笑的是,他自己都做不到克勤自律,沉迷于命课学和佛教,朝鲜史官还在《中宗实录》的开篇写下“事多过激,志未克就”的评论,直接打脸中宗的言行。

李任回启曰:“大抵杂术,人君不可崇信,而命课尤为不可信也。”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十一月十五日酉時,坎坷一生的中宗大王李怿在欢庆殿小寝甍逝,在位三十九年,享年五十七岁,明朝赐谥号【恭僖】,葬于高阳(后来迁葬广州靖陵)。临终前,躺在病榻上的中宗愧疚不已,日夜思念着端敬王后慎氏,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保护好她,派人出宫寻找慎氏。然而还没等人回来,中宗就撒手人寰了,实在令人叹息!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公元1544年11月15日,中宗大王李怿甍逝,临终前思念着自己的妻子端敬王后,希望能够见上一面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中宗李怿的陵寝——广州靖陵

朝鲜中宗的故事在韩国民间广为流传,也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有人讥讽他是懦弱昏君,没有一点男人的气魄;也有人同情他的遭遇,认为一切都是身不由己。虽然争论从未停息,但中宗的感情经历却意外被影视界所挖掘出来。据传在撰写《大長今》剧本的时候,金英贤受到这段历史的启发,因此在情节里添加了中宗爱慕徐长今的戏份,这也成为当年韩剧《大長今》里经典的一幕。或许,她是希望中宗的遗憾能够被填补上吧!

中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善变的“渣男”,却连妻儿都无法守护

《大長今》里的中宗李怿和徐长今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

2.《朝鲜王朝实录·中宗恭僖大王实录》

3.《大长今·第52集》——韩剧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