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八百江东子弟籍贯是现在哪里的?有何依据?

扬眉剑出鞘84975832


乌程兵

乌程兵,是秦朝末年跟随项羽起义的八千吴中子弟。

本名

乌程兵

别称

八千吴中子弟

民族族群

汉族吴人

出生地

乌程(今浙江湖州)

主要成就

跟随项羽推翻秦朝统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起兵前后的许多活动都是在乌程(湖州)进行的,《史记》记载,项羽与叔叔项梁“避仇于吴中”,唐颜真卿在《项王庙碑阴述》中说得很清楚:“吴中,盖今之湖州也。”

避仇期间,恰逢秦始皇东巡经过湖州,项羽就是在湖州城边西北8公里的弁山掩浦偷看秦皇舆并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

第二年9月,项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举之兵都是他在乌程的宾客及弟子和附近各县收得的,即所谓八千“江东子弟”,主要是湖州人,谓之乌程兵。

部队号“乌程兵”,乌程就是湖州。

起兵后在下菰城北建城,这就是项王城,兵屯于今湖州弁山。方志记载,湖州出西北之门又叫霸王门,弁山则有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木、磨剑石等古迹。过去,在湖州城内和弁山等处都有项王庙,后被毁。


somebody方


唐朝大诗人杜牧,站在乌江边上,但见天云滚滚,浪花涛涛,又见晚亭秋凉,芦苇荡晃,不禁感叹万分。思项羽,英雄一生,常胜将军,却垓下一战,楚歌四面,八千江东子弟英勇献身,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何等悲情悲壮。杜牧仰望长天,不胜悲惜,遂世间有脍炙人口之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总体是悲惜项羽,亦含批评之意。

霸王和虞姬夫妻图

自古兵败将胜乃是兵家常事,何故为一事一战一时之败而感到无有颜面?而感到丢了面子?而感到灰心丧气呢?再说,战斗的胜负,谁能有可以准确的有百分之百预测?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败而涂地,一败而不振,似不为男儿也。应当勇于胜利,不惧失败。虽兵败而信心不败,即是屡败,亦应当学对手刘邦,屡败屡战。大丈夫,能伸能屈,能站起,又能蹲下,应方为大英雄。要能忍差含耻,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似有惋惜,又似有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气度不够宽宏,胜得起,似是有些败不起。

唐朝大诗人杜牧

大诗人杜牧漫步乌江边上,思项羽,以八千子弟出江东,过乌江,树大旗,挥青锋,驰骏马。战章邯,破釜沉舟,何等英雄气概;分天下,诸侯听封,如此帝王豪雄。却于楚汉相争里,于百战百胜中,九里山垓下一战,虞姬相别,将士云散。但江东自古多才俊,多豪杰,多壮士。仅三国时,江东猛虎孙坚,以八百壮士起家,将不过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尚使天下刮目相待。子孙策,承父志,以玉玺为押,借兵袁术,征战江东,驰骋疆场,何等勇武?又思孙权,承父兄业,抗强曹,斗刘备,竟成三足鼎立之势,竟使曹丞相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叹。而孙权麾下,名将如云,十二虎臣出类拔萃;“张顾陆朱,”江东四大家族俊彦辈出。又思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皆一时豪杰,何等英气。江东,自古以来是才俊豪杰辈出之地。身为江东子弟之项羽应是熟知,为何自刎而不入江东?

三国周瑜之赤壁之战

杜牧遥望乌江对岸,遥想当年,如果曾叱咤风云的项羽听从乌江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渡乌江,再树大旗,以楚霸王之雄风之号召力,以江东子弟多才俊、多雄士之优势,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仍是极有可能之事。胜负之数,或一时难成定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边,只能遥想当年,只能叹息声声。但“江东子弟多才俊,”应是真实写照



水墨鄂州


项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司马迁笔下塑造最为成功的悲剧英雄。对此人,后人有钦佩和惋惜之情,李清照的绝句和杜牧的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毛主席认为项羽此人沽名、妇人之仁、不能从谏,是从一个政治家的高度概括出项羽失败的原因。毛主席认为“粗人出人物”,刘邦虽然出身下层,但从谏如流,项羽出身高贵,却刚愎自用,这种概括指出了善于听从意见是成就事业的法宝。

项羽家原籍江苏,历代是楚国的将领,其祖父项燕就是楚国名将,项羽跟随叔父项梁来到吴地,《项羽本纪》对于他们的起兵有生动具体的描叙: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江东,也叫江左。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我国古代习惯,郡府所在县,即为一郡之首县。吴县就是会稽郡的首县。项梁、项羽起事,杀了会稽郡守以后,“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项梁自任会稽守,然后“徇下县”。因为吴县是会稽郡的首县,所以会稽郡内吴县以下的县,称为下县。

项梁、项羽“避仇于吴中”,对于“吴中”,一般认为“吴县古称吴中,今苏州。”    除旧《辞海》把“吴中”解释为会稽郡的另一名称之外,其他都把“吴中”解释为吴县的古称或别称。秦代的郡县建置有会稽郡及所属的吴县,会稽郡治在吴县县城(今江苏苏州)。因此,江东弟子来源具体指秦时会稽郡即今江苏东部及浙江西部之地。

 

 

 





谈史说鲁


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史记.项羽本纪》

这就是江东八千子弟的来历——来自吴中。

吴中既是原来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秦时为会稽郡郡治,故城在现在江苏省苏州市。

江东称谓的来历:

长江在安徽省芜湖到江苏省南京这一段基本上呈南北走向,(秦时会稽郡包括现在江苏东南部、浙江中部以北和安徽东南部,正是长江该流域范围)所以古代在这里有江东、江西的称呼。


走呀pp虾


金陵少年,不请自来。

江东弟子,古之亦多才俊也,所谓籍贯,吾以为如下。


据云此中谓之江东为吾国历史上之一理也。江总云自西而东布。今者自安徽芜湖,安庆至江苏南京一段,为西南东北趋。

其与今之皖南,江苏南部,浙江行省,江西东北,上海市。

江东名之为江东。古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古以中国为中,江南为外,员外即表。谓江南为江表。江在江东,故号江东。

三国时江东,吴政之属,亦有以吴王之地称为江东。


项羽为中国历史上一代霸,其传汗牛充栋,此又以之自刎乌江最为悲,于民间亦为博。其死有两种异者也:一以南宋词人李易安为主,其在《乌江》云:“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至今思羽,不过江东。

子弟之所由: 项梁、项应涉,杀会稽守,征吴士义,使人收下县之丁,得精兵八千人。“遂举吴中兵。。使人受县,得精兵八千人。”。”——《史.项羽本纪》)


此江东八千子弟之来历——自吴中。 吴中既本春秋时吴之国,秦时为会稽郡郡治,故城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江东谓之历: 江在安徽省芜湖至江苏省南京这一段略上南北,(秦时会稽郡在今江苏南部、浙中以北、皖南部,正是江当之域域)故古于此有江东、江西之名。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江苏省宿迁市。


华阴山


估计就是赫赫有名的丹扬兵吧


超越文体社


只听说项羽八千吴中子弟,没听说八百子弟


碰到个赤佬


项羽有没有可能在义乌死的 义乌有条河好像叫乌江江边有叫江东的地方


1398406411


史书不是说的很清楚吗,是会稽郡下面各县的精兵,当时的郡相当于现在的省,当时会稽郡管理的区域就是八千兵的来源地。这片区域很大,基本就是吴越国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