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姑娘在廈代客祭掃40場

“80後”姑娘在廈代客祭掃40場

“80後”姑娘在廈代客祭掃40場
“80後”姑娘在廈代客祭掃40場

東南網4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通訊員 彭美琴 文/圖)擦拭墓碑、敬獻鮮花、擺上祭品、直角式的鞠躬……昨天下午,“80後”姑娘崔丹丹來到中華墓園,為委託人祭掃親人。

今年的清明,有一些特別。受疫情影響,包括廈門在內的全國多數城市都關閉了墓園,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崔丹丹是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的一名女司儀,最近一段時間,她已經完成了40場代客祭掃。“清明期間,廈門會組織集體免費代祭掃,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希望能給過世的親人提供‘一對一’祭掃。我們的工作,就是儘自己所能,完成客人的心願。”崔丹丹說。

崔丹丹是個東北姑娘,有著東北人天生的爽朗和熱情。然而,這卻是一份沒有微笑的工作。代客祭掃的時候,崔丹丹會始終保持典雅莊重,白襯衫、黑外套、白手套,一頭秀麗的長髮簡單地紮成馬尾,她還會精心化一個淡妝,感同身受地提供著最貼心的慰藉。

和她搭檔的,是“90後”小夥譚東文,他也是廈門懷祥禮儀的禮儀師。他倆一人負責祭掃、一人負責拍攝,將全過程直播給家屬觀看,或後期將視頻、照片發給家屬,紓解家屬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

家屬說,他們就像是信使,在祭拜中向逝者傳遞親人們無限的尊崇與愛戴。崔丹丹卻說,代客祭掃的過程中,很多溫情的故事,也在不斷感動著他們。

一曲歌仔戲,那是老人生前最愛

崔丹丹接到的第一單,逝者是一位生前喜愛聽歌仔戲的老爺爺。老人的兒女長期在國外生活,老人生前一直希望能夠落葉歸根。

老人落葬在中華墓園的那天,就是崔丹丹一直在幫忙辦手續。臨走前,崔丹丹注意到,老人的墓前一直循環播放著“歌仔戲”,他的女兒說,那是老人生前最喜歡的。這個細節,深深地印在了崔丹丹的心中。

今年清明,在老人週年忌日前夕,家屬再次找到了崔丹丹:“我們近期回國不太方便,能不能麻煩你代我們去祭掃?”崔丹丹答應了這個請求。

祭掃那天,下著雨。崔丹丹和同事準備了鮮花,還專門將一個播放機帶到老人的墓前,輕輕摁下播放鍵,老人生前最喜歡的歌仔戲《三家福》,久久迴盪在墓地上空……

一份土筍凍,完成老父親心願

“你幫我兒子掃墓時,可以幫忙買點土筍凍給他嗎?”清明前夕,崔丹丹接到了一個來自菲律賓的代客祭掃服務預約,預約人趙老先生提出了這樣的特殊要求。

原來,趙老先生的兒子在上大學時因為意外不幸離世,老先生和愛人傷心不已,便搬離居所移居去了菲律賓。每年忌日,兩位老人都飛回來,帶著兒子最愛吃的土筍凍去墓園祭掃。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航班減少,出行不便,二老在諮詢墓園時得知廈門白事通有代客祭掃服務,便預約了,希望崔丹丹能幫忙了卻心願。

聽完老人的訴說,崔丹丹下決心一定幫他完成心願。街上很多店鋪都關門了,崔丹丹跑遍了島內外,終於找到了一家做土筍凍的店。祭掃那天,她帶上了土筍凍前往中華墓園祭掃,趙老先生感動不已。崔丹丹說:“只要是符合文明祭祀的合理要求,我們都會盡量去滿足,幫助他們傳遞思念。”

一杯酒,替代親人訴衷腸

“爸,快到清明瞭,大家都很想去墓園看您,但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我請這兒的工作人員為您打掃了一下,買了您最愛喝的白酒,代我敬您,等疫情結束後我們一定回來看你們。”

在薛嶺山陵園,譚東文站在一座墓地前,深情地說出了這段話。這是美國的王先生,請他們代為轉述給父親的話。這一次,崔丹丹轉換了角色,負責在一旁拿著手機拍攝。

今年64歲的王先生因為工作原因定居美國,過去每年清明節,他都會攜家人回到廈門,去墓園看望自己的父親。今年受疫情影響,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退掉了機票。“我的家庭比較傳統,過去掃墓祭祖一定要到墓地前才有儀式感。但今年情況特殊,我們會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王先生說,他們有個家庭的群,大家在群裡商量後都同意今年不回廈門現場祭拜了,選擇代客祭掃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相信父親也會理解的。

一封信,用閩南語讀給阿嬤聽

“阿嬤,請原諒現在的我依然是那個瘋狂工作的我,至今還是單身。但請您放心,不久我一定會解決個人問題,帶著孫媳婦來看您……”

沉靜的薛嶺山陵園裡,響起了略帶悲傷的聲音,字字句句情真意切。這是崔丹丹和譚東文受市民孫先生的委託,在奶奶的骨灰盒前朗讀的一封信,以傳達孫先生對奶奶的思念。

信很長,思念很濃。因為奶奶生前只能聽懂閩南語,崔丹丹和譚東文商量好,用閩南語為奶奶朗讀。

孫先生從小跟奶奶相依為命,奶奶一人努力工作供孫先生讀大學,畢業後孫先生留在北京,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四年前奶奶因病離世,孫先生每年清明都會專程飛回來看望奶奶。

今年因疫情影響,出行不便,孫先生選擇了廈門白事通推出的代客祭掃服務,完成自己的心願。“我把想說的話都寫在了信裡,委託工作人員朗讀給阿嬤聽,希望阿嬤原諒我不能去看望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