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从消极中逆生积极,浅析贾平凹重塑心灵过程及现实启发


《废都》:从消极中逆生积极,浅析贾平凹重塑心灵过程及现实启发

如果文章是千古的事——文章并不是谁要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的,只是有没有夙命可得到。我看不起了我以前的作品,也失却了对世上很多作品的敬畏。检讨起来,往日企羡的什么词章灿烂、情趣盎然、风格独特,其实正是阻碍着天才的发展。——贾平凹

起初,听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被人评为现代版《红楼梦》、《金瓶梅》,便心生好奇,期待着有机会可以一观。怎无奈,四下里寻了许久寻不得,想来是此书原先一段时间被归为禁书的缘故。偶然的机会,我躲在图书馆看书,发现书架上摆放着这本书。书的封面显得有些破旧,而且上面有用胶带粘过的痕迹。当我看到前面几章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本书和红楼的开头很像,都是以灵异事件作为引子。我便取回,打算用半个月的时间,细细品读。

我所得到的《废都》并非是原先完整的,而是经过后来争议被填上框框的《废都》。这对我来说,并非憾事,毕竟那些直言不讳的纵情纵欲的桥段仅仅是黄书的观赏点,我始终相信心中念念不忘的《废都》绝不是这样的。在读完最后一个章节,准备合上《废都》这本书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记得的是哪些事情?答案是许多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主要感受并非赤裸裸的性。

《废都》是贾平凹先生于1993年首次发表并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并在1997年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与《浮躁》、《秦腔》一同构成贾平凹三部曲,正是这样一本洋洋洒洒40万字的小说,让他之后饱受文学界的议论和批评。然而,是非曲直自在读者心中,读者感受到了什么,它便是什么。那么,《废都》到底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废都》讲述的是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京城四大文人,尤其是著名作家庄之蝶的颓废、堕落、迷茫与反思的故事,把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危机缩影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上。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解读一下贾平凹是如何通过《废都》从消极中逆生积极,继而重塑心灵的过程,最后我想谈一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

01、自由与荒诞:揭开了一个知识分子纵情纵欲的人生百态

庄之蝶,一个在西京城里出了名的大作家,在这西京城里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说小说开篇讲述了四大文人,即闲散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与艺术家阮知非,但是依我看来,这篇故事主要在庄之蝶一人。小说是以庄之蝶在这西京城中与六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绘出一个文人在盛名时尝尽百般恩宠,逐渐颓废不堪,最后声名俱损的平常生活。

按理说,庄之蝶在西京城有身份有名望,应该是活的最逍遥不过的了,怎会有如此下场呢?那便是与庄之蝶的清高随性和多情风流的一面脱不开干系。金钱对于人是一大考验,女人对于男人是一大考验。庄之蝶原本性格就是桀骜不驯,注重内心的愉快。从《废都》中描写的他与六个女人的相处看出,庄之蝶对每一个女人的态度都是不同的,这也侧面体出他在生活上和思想上是“丰富的”。

  • 牛月清:庄之蝶的原配,模样不错。因为身体原因,牛月清一直没能怀上庄之蝶的孩子,令她十分苦恼。在她看来,孩子是婚姻的纽带,而庄之蝶也未曾因此嫌弃她。可怜的是,牛月清一辈子都为庄之蝶在付出,却无法走进庄之蝶的内心。对庄之蝶而言,她的角色就是传统的老婆,过日子的那种。
  • 唐婉儿:庄之蝶的婚外恋人,貌美如花。本是跟着情夫来到西京城,谁知意外邂逅了庄之蝶,便倾心于庄之蝶,后来甚至想要与庄之蝶结为夫妻。庄之蝶对唐婉儿情意也是厚爱,但庄之蝶只是因为喜欢偷腥的感觉,所以最后两个人没有在一起。
  • 柳月:庄之蝶的保姆,乡村丫头。柳月与庄之蝶的关系就像是崇拜者和被崇拜者,虽然二人也多次发生关系,在柳月看来那是自己的荣幸,即便是在庄之蝶把自己介绍给市长儿子大正,在婚前一夜提出与庄之蝶再做一次爱,这无非是柳月对知识分子的爱慕,她知道自己对庄之蝶而言就是泄欲的工具。
  • 汪希眠的老婆:庄之蝶好兄弟的老婆。这一段情更多的是寂寞,汪希眠的老婆对庄之蝶更多的是依赖,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懂自己,庄之蝶身上的文人气息吸引了她。尽管在庄之蝶看来,她是不可触摸的,即便两个人多次独处,始终没有发生性关系,打破心中的底线。
  • 阿灿:庄之蝶的真爱,倔强又柔弱。庄之蝶对阿灿的经历是感同身受的,他不愿意阿灿受到伤害。阿灿对庄之蝶是仰慕之情,但是她知道这份情是不对的,以至于在和庄之蝶最后一次发生关系的时候,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一道永远的疤痕,从此远离西京城,远离庄之蝶。
  • 景雪荫:庄之蝶的初恋,也是毁了庄之蝶的人。在景雪荫眼里,庄之蝶已经过去,她珍惜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不想再和庄之蝶有任何瓜葛。庄之蝶对景雪荫依然保存爱意,即便她毁了自己,也不让景雪荫受到伤害。

庄之蝶与这六个女人的爱恨纠缠,在贾平凹流动的叙事手法中,缓缓呈现出来。有时候,我会想庄之蝶究竟和贾平凹有多大的联系。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种想法和感受,才能将其真实的描绘出来。虽然故事中添加了许多夸张和虚构的部分,但是在读者眼中,这是一段可以真实触摸到的故事,是一段藏在平常生活里的故事。贾平凹将它写出来,里面寄托了多少心思,恐怕只有贾平凹自己才清楚,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便是一个知识分子从颓废到消极的人生历程了。

贾平凹的家

02、现实与虚无:暴露出传统思维和现代文明不融合的矛盾

小说中运用大量的白描和对话手法,将庄之蝶在工作上、生活上以及情感上的态度和行为刻画的真实可见。这种描写生活的手法是贾平凹擅长的手法,一个原因是贾平凹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还有一个原因是故乡的游耕文化的影响。所谓游耕文化,即在迁徙不定的游耕生活下衍生的文化价值导向。这是属于陕西文化的一种审美内涵,它的特点是流动性的,时而温柔,时而奔放。就是在这样朴实的生活环境中,贾平凹捕捉到内心有一种感觉始终在变化,这种感觉常常让他陷入困惑之中。现在我们追溯其困惑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生活的无奈,导致贾平凹心中难以掩饰的焦虑

贾平凹在写《废都》的时候,已经患有乙肝,在寻医问药的路上折腾了许久;再有母亲染病动手术,接着父亲得癌症去世;再有妹夫死去,妹妹可怜拖着幼儿又住回娘家;再有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得纠缠着他;再有他卷入单位得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

这样的精神状态,使得他在现实中得不到半点安慰。生活的无奈,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前半生的价值所在。一种自卑感和孤独感向他袭来,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贾平凹几乎接近崩溃,最后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本,那就是信仰的缺失。而在《废都》中,他将这份清醒交给了一头奶牛的身上,把人的思想注入到奶牛的脑中,让它向这个浑浊的世界发出呐喊。这种魔幻和意识流的表达方式,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②时代的剧变,折磨贾平凹一步一步的迈向消极

在现实生活面前,贾平凹深感无力反抗,但还是倔强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代在变化,那时候人们已有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正在随着时代变化而瓦解,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还在建立过程,这份困惑和迷惘占据着贾平凹的大脑。焦虑的贾平凹把这种变化也装进了庄之蝶的脑袋里,从《废都》庄之蝶浮沉的一生来看,一个人处在名利双收的阶段时,在这背后隐藏着的现实、虚无、世俗、信仰和道德的紊乱,全都在这个人物中展现,他的行为是颓废、堕落和消极的。这是贾平凹在体会到传统文化和文化价值缺失时感受到的一种荒凉和痛苦。在阅读《废都》的很多时候,在庄之蝶堕落的模样里,我仿佛看到了真实的贾平凹。

《废都》中的庄之蝶也许是贾平凹的影子,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了解某些个人的奇闻轶事,而是从中发现一系列事件或人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恰恰是这种事物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最能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很难想象贾平凹在创作《废都》的过程中,进行多少次自我斗争和自我放弃,然而在他写完《废都》的那一刻,他正视了这一切;在他无法再逃离的时候,他不再躲避,而是选择接受。在贾平凹眼里,此时痛苦、困惑、颓废都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状态,坦然和接纳才是寻求答案的正确态度。

黑夜中的灯塔

03、挣扎与反思:在自我修复中找寻破碎灵魂里的一盏明灯

在《废都》中,庄之蝶最后的结局是:

夜幕降临,庄之蝶提着一个大大的皮箱,独自一人来到了火车站。在排队买下了票后,突然觉得他将要离开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他自己,他要离开了,应该向那个自己告别吧。就提了皮箱又折回头往一个公用电话亭走去。庄之蝶走进去,却发现亭子已遭人破坏了,电话机的号码盘子中满是沙子,转也转不动,听筒也吊在那里,像吊着一只硕大的蜘蛛,或像吊着一只破鞋子。

在候车室里,却迎面撞着了周敏,两个人就站住。庄之蝶说:“你也来坐火车吗?你要往哪里去?”周敏说:“我要离开这个城了,我要去南方,你往哪里去?”庄之蝶说:“咱们又可以一路了嘛!”周敏就帮着扛了皮箱,让庄之蝶在一条长椅上坐了,说是买饮料去,就挤进了大厅的货场去了。等周敏过来,庄之蝶却脸上遮着半张小报睡在长椅上。周敏说:“你喝一瓶吧。”庄之蝶没有动,把那半张报纸揭开,庄之蝶双手抱着周敏装有埙罐的小背包,却双目翻白,嘴歪在一边了。

这样悲惨的结局的确能让一部分鄙视庄之蝶的读者觉得过瘾,然而其深刻的寓意并非在于这种人结局是否惨烈,而是对于经历种种事情之后庄之蝶的态度是怎样的。庄之蝶是留恋这座城的,但是这座城已经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他想要逃离,却不知逃到何处,因为丢失了心中信念的指引。贾平凹是那个变革时代的经历者,他知道在时代的浪潮中,社会上的许多知识分子是如何表现出迷惘和颓废的,这些人最终没有与时代接轨,他们的灵魂无处安放,只能孤单飘零。

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最先觉察到时代变化的一类人。比如清朝时期,魏源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应对外来变化,再比如新中国之前的混乱时期,李大钊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等。因此,当传统思维和现代文化冲突的时候,当时的知识分子最应该做的是重塑社会的精神文明,将新旧思想有机融合成一种新型的思想,而不是堕落和消极。经历挣扎之后,贾平凹清醒了过来,在庄之蝶幻灭的那一瞬间,他在破碎的灵魂中找到前行路上的那一盏明灯——全新的信仰,指引着人们更好的活下去。

由此看来,贾平凹在《废都》中刻画的庄之蝶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精英阶层精神的堕落和挣扎,这是以一种残忍的方式进行剥离自我,从消极中逆生积极,即便灵魂早已破碎,也要用不屈的精神,寻得前进道路上一丝光亮。正是要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活下去,否则就如同庄之蝶一样,天下之大已无容身之所,唯有凋零!

04、这本书带给我的两点现实启发

①坚守本心:在纷繁复杂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席慕容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心里。”是啊,人一生下来就如同一块洁白的玉,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灰尘,将这颗透明掩盖,可是再怎么掩盖,碰到柔软的眼泪终究会消解。无论你是富有或是贫穷,本心是每一个人天生都有的,不忘本心,听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声音。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得失看得很重,在一件小事上恨不得也要争出高低;升官升职了,便开始沾沾自喜,一旦跌入低谷,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会有一个原则或信念,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才会让每一件事都将我们心灵困住,焦虑也就随之而来。坚守本心,做好自己,那些生活里的云雾自然会慢慢散去。

②无惧改变:改变其实是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世界上面对改变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贾平凹选择行动,最终完成了心灵上的重塑。虽然,在当时有很多的人成为了时代变迁的陪葬品,但是依然不乏有思想觉悟之人挺身而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放眼于未来,我们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我们谁也无法阻挡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只有我们积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融于新环境中,在新环境中顽强生存。有变化,这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坏事,成长本身就是去经历一段又一段变化的过程。不退缩不躲避,改变自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们就会继续很好的活下去。

《废都》是贾平凹朝着《红楼梦》的方向写的一部小说,也许在叙事手法和语言上类似,但是由于贾平凹本身受到陕西文化的熏陶,对当地生活的深切体会,才得以写出这样一部既有民族文学传统又有当代生活情味的小说。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们必须用他们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贾平凹做到了这一点,他放下了很多顾虑,写出了对于他而言必须要写的东西。

我想,《废都》的当代意义并非是某些人嘴里反复念叨的那些情欲片段,而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危机和找到自我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