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分外崇拜的周公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妨來看看他都幹了啥


前言:

我們經常在各種文獻中見到周公這個名字,也大致瞭解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儒道的先賢孔子便是他的狂熱粉絲,按照現代的話來說,周公便是古代社會的一位傑出的偶像了。

那麼這位“歐巴”到底走做了些什麼呢,以至於孔子都對其如此的推崇?接下來我們不妨就來走進周公,看一看這位猛人到底有多厲害。

孔子分外崇拜的周公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妨來看看他都幹了啥


周公之名:

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名字單名一個旦字,所以周公的名字便是姬旦了(咳咳,都忍住,不許笑)。至於為什麼世人稱他為周公,有兩種說法:一是他的食邑在周,爵位為公,所以被稱為周公;二是他乃周朝的至聖閒人,公乃尊稱,故稱周公。

不管是哪種說法,反正周公已然是姬旦同學的慣用稱謂,並且已經沿用了幾千年的時間。人的名,樹的影,周公之名終究深深烙刻在了我國的歷史進程中。

周公之跡:

之所以說周公是一位狠人,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他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影響儒家乃至中華民族千年的偉業,他的事蹟簡直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在《尚書》中是這樣來描述他的事蹟的: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短短的一句話看似平平無奇,但是其中所蘊含的事蹟可謂是波瀾壯闊,不然的話以孔子那麼高的眼界,又怎會甘願去做他的狂熱粉呢?

我們不妨就來看一下週公在這七年中到底都做了些啥: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周武王在建立周朝的第二年便去世,而他的兒子周成王年齡尚小,商朝的舊族也很不安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公正式登上了輔政的政治舞臺。在此期間周公的倆兄弟蔡叔和管叔覬覦周天子之位,便聯合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了叛亂,到最後聲勢壯大到有百餘個小國和部落聯合叛亂。在這樣危急的時刻,周公以匡扶大廈之力將叛亂鎮壓,穩固了周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其延續八百年的根基。

孔子分外崇拜的周公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妨來看看他都幹了啥


四年建侯衛: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以小見大。其本身的意思是說周公將自己的弟弟康舒封為衛國國君,以此來管理殷商遺民。但其深層的意思便是在論述周公所創立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為基礎的分封制。分封制是我國著名的一項管理國家的政治制度,對於後續的王朝亦影響深遠,比如後來的西漢、東漢、西晉、大明等王朝,莫不是採用了分封制。當然了,後來的分封制是有所改革和創新的,與郡縣制、行省制等制度緊密聯合,但是追根溯源,其鼻祖便是周公。

五年營成周:作為一名洛陽人,在這裡其實我是真心的尊重和感謝周公的,因為洛陽這座城市,最早便是由周公所建造的,也就是成周。自此以後洛陽經歷了千年的歷史鉅變和風雨滄桑,有過輝煌,也有過低潮,經過時間的沉澱成為了我國的一座歷史名城。在當時周公營造成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於東部的控制,並且拱衛西鎬,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六年制禮樂:孔子最為推崇的便是禮樂制度了,他認為禮樂是一個國家和王朝所必不可少的制度,只有禮樂健全,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東周時期之所以天下大亂,出現春秋與戰國,原因邊在於禮樂崩壞。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周公所創建的禮樂制度乃是維繫王朝統治的根本要素。為什麼我國古代都是以禮治天下、以德治天下,其根本的源頭便是周公這裡。

孔子分外崇拜的周公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不妨來看看他都幹了啥


七年致政成王:周公輔政七年,可以說周朝是在他的統治下穩定並且興盛起來的,周成王是一個小孩子,他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自己成為周天子,但是他卻不貪戀權力,在成王長大後主動將社稷歸還,這樣的無私和胸襟,註定他要被世人敬仰,並流芳百世。

後記:

看完了周公的一系列猛如虎的操作,我們已然明白他的成功是絕非偶然,備受推崇也是毫不誇張的。他用七年影響了中國千年,孔子如此的敬仰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