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吗?(一)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学策略。

老师,您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吗?(一)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总的原则是:遵循规律,有的放矢。具体要求是:

1.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规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

如某教师讲《变色龙》一课,教师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答:“善变”。接着问:“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生答:“一是变得快,一瞬间对狗的态度变了5次;二是变得蠢,愚蠢的理由和荒唐的逻辑。”教师接着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呢?”“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 最后教师提出:“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学生回答出:“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不仅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更是指向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这种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按照身心发展阶段能力的要求,问题设计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明晰;


布鲁纳的研究揭示,少儿形成知识的顺序和方式,至少有以下三个阶梯:第一,行为把握,即依靠手足去把握对象;第二,图像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第三,符号把握,即以语言的形式去把握对象。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应该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训练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筛选文章重要语言信息作答。教师这样提问:你认为作者是喜爱百草园呢,还是喜爱三味书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找出大量的信息,不仅分析了两个地方的作者不同的生活及态度,还找出一些很含蓄很隐蔽的语言,如:告别百草园的文字,学生逃课的文字,以及“我就只读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等,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按照知识形成层次的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接受到创造,步步上升;


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学生的认知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教师设计提问时,必须遵循识记—领会—运用—创造的规律。

如在教学《吆喝》这堂课时,在学习完本文的写作技巧之后,一位教师趁热打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接触到类似于课文中的‘吆喝’?你能不能借鉴课文的写法也给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吆喝’?”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设计得很好,它不仅是对学生语文课堂内容的拓展,更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接收到创造的改变。

老师,您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吗?(一)

基于上述可知,问题设计很重要。它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开启学科思维的灵丹妙药。好的问题,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揪住学生的魂,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沉浸进去。这样的课堂教学难道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吗?

老师,您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