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军装不仅仅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特色而且也能体现出军人的精气神,各个国家的军装也都各有特色,二战期间德国军装就以版式帅气著称,中国的军装也是轩昂大气,军人穿上军装总能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军帽是军装的一大组成部分,比较常见的有沿帽或是更为轻便的贝雷帽。看过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的人都能发现,二战期间日军的军帽显得非常奇葩,日军在二战期间的制式军帽在帽子的两边分别各垂下了一块布,这让人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整体形象看起来一点也不精神。

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直接将这种猥琐的设计称之为屁帘,但是任何设计必然有其道理,尤其是在军事装备上面,毕竟这两块多出的布料会造成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其实这种帽子并不是日本首创,日本人也是在得知这种帽子有着独特的功能之后才将其抄袭了过来,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也受到了很多这种军帽的裨益,这两个简单的布帘直接减少了超过十万伤亡。

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虽然日本后来一直都是以侵略的丑恶嘴脸示人,但是其实日本在历史上也曾和那时候的中国一样饱受侵略,日本和很多国家一样被打痛了才知道要成长,后来日本便积极选择变法图强,明治维新就是日本成长为后来庞然大物的关键。日本当时的变法和中国那时候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极为相似,认为只要是西方国家使用的就准没错。当时的法国号称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于是当时日本的军事制度和军事装备全部都像法军看齐。法国当时在非洲有很多殖民地,法军生产这种帽帘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在非洲执行任务的法军被晒伤,为了避免士兵们受到太阳直射,这种帽帘也就应运而生了。

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虽然日本的野心并没有大到远征非洲,但是东南亚诸国一直都是日本的目标,日本太平洋战场的战况也是尤为激烈,东南亚地区靠海而且气候也非常潮湿,这种气候滋生了各种蚊虫,其中不乏有很多毒虫。这种军帽在防止被蚊虫咬伤上面发挥出了奇效,自然也受到了日本人的青睐,后来德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日本自然也是选择向德国看齐,尽管如此这种样式的军帽因为其实用性一直都被保留了下来。

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日本在刚刚侵略中国的时候主力一直都在东北,东北三省也是他们最先控制的地区,众所周知东北冬天奇寒,在那样的地方人们一旦不小心就会滋生冻疮,战时的医疗水平不比现在很多士兵生冻疮之后耳朵都会烂掉。于是日本人就在帽子的帽帘里面加上了棉花,寒冷的时候直接放下来即可,这样不仅保护了耳朵而且直接减少了士兵的伤亡。在后来的东南亚战场上,蚊虫不仅会叮咬裸露在外的皮肤还会交叉传染疾病,战场上必然免不了伤亡,蚊虫在叮咬死人之后再叮咬士兵,很容易就会产生能造成大面积死亡的瘟疫。

日军军帽上有两块布帘,被取笑为“屁帘”,却让日军少减员十万

日本后来再一次对军帽进行了改良,比如针对在炎热地区作战的士兵就将帽帘一分为二,这样士兵在走路的时候帽帘也会随着摆动,士兵们不仅不会被捂出痱子同时也能驱赶蚊虫。尽管日本人帽子上的这两块布看起来滑稽无比甚至很猥琐,但是经过大数据统计日本人因为这两块布至少减少了十万的人员损耗,在生死面前形象都是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