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近日,三桶油纷纷发布了2019年业绩公告。共和国三大长子们2019年共赚了1643亿元,平均每天净赚4.5亿,而这其中,中海油盈利居然轻松超过老大哥中石油和中石化,2019年净赚610亿元,同比增长15.89%,中石油中石化的净利则同比下滑了13.9%和 8.7%。

不过就在三桶油发布业绩的同时,全球正在遭遇新一轮石油战争,同时叠加疫情冲击能源需求,国际油价接连出现暴跌。

3月30日,NYMEX原油和ICE布油大跌,NYMEX原油价格盘中一度跌破20美元/桶。截至收盘,NYMEX原油大跌5.72%报20.28美元/桶,创最近18年来新低;ICE布油跌5.72%报26.45美元/桶,创下最近17年来新低。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面对全球需求低迷、低油价等因素的冲击,如何实现2020年的业绩增长成为“三桶油”当下最需要考量的问题。

当然,从目前来看,为应对油价崩盘不利局面,三桶油纷纷表态2020年将会压减资本性支出以及油气产量目标。

不过,除了准备过紧日子外,跨界转型才是资本雄厚实力强劲的三大油的重头戏。

前段时间,中石化跨界在加油站上线“无接触生鲜零售”业务刷爆网络,而同时中石化还在跨界卖咖啡、卖肯德基炸鸡汉堡甚至卖口罩,每一次跨界似乎都风生水起。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而同门兄弟中海油自然不甘落后,油气生意不好做了,但每天跟深海上油气平台打交道,我最熟悉大海啊。

于是乎,中海油正式跨界搞起了深海渔业,一出手便是奔着打破挪威垄断而去,更要助力守卫海域边疆。

1、玩腻了海上油气平台,跨界玩海底深海渔场

3月22日,中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涉足的深海渔业项目—“马尾海峡I号渔场安装项目”在浙江舟山顺利完成装船作业。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该渔场重达9432吨,直径140米,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大。

这是为应对国际油价低迷海油工程推出的降本增效重要举措,“海峡I号”渔场为一无人值守单柱半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用于高附加值鱼类养殖,深海养殖最主要的鱼类应该是三文鱼。

海油工程是中海油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中国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也是远东及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之一。拥有3万吨级超大型海洋平台的设计、建造、安装以及300米水深水下检测与维修、海底管道修复、海上废旧平台拆除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海油工程平时玩的都是数万吨的海上钻井平台,这玩意可是国之重器,单个钻井平台造价轻松突破50亿。

平时玩惯数万吨钻井平台的海油工程,玩起不到万吨的深海渔场装备自是小儿科,海油工程利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海洋石油278”,仅用3个多小时顺利就将渔场装船。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中海油此次跨界深海渔业,可不单纯是因为自身最熟悉深海,而是由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但中国在深海养殖装备技术以及深海渔场规模方面均处于全球落后地位。

资本雄厚、技术扎实的巨头中海油此次跨界而来,瞄准的便是打破北欧挪威的垄断地位。

2、深海养殖,挪威傲视全球,也需向中国低头

深海养殖一般指在远离大陆架且水深大于200 m以上深海水域,养殖高附加值的目标鱼种,最著名的当属三文鱼了。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全球最大的出口来源是众所周知的挪威了。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挪威大西洋鲑鱼(三文鱼)深海养殖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岸海水鲑鱼养殖基地,每年产量高达130万吨,而全球的产量才200多万吨,挪威一家就占据了超过60%市场份额。

不仅是养殖规模全球第一,挪威的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业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典型的,其深水网箱养殖从无到有,进而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的过程并不长,发展十分迅速,并已在全世界相应海域国家申请专利,几乎垄断了深水网箱式养殖平台的设计技术及运营市场。

由于早已被中国人奉为神坛,各种高档宴请自助餐需求旺盛, 2015年至2018年中国是新鲜三文鱼增速第二大的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每年进口量均超过20万吨。

不过,挪威三文鱼尽管全球闻名,但挪威却并非是中国进口三文鱼的最大进口来源,甚至有些年份基本没有进口。

当然,主要原因都是挪威前些年不安生,净整幺蛾子。

中挪自贸协定谈判2008年9月18日在奥斯陆启动,原本计划在2010年就签署,结果因为挪威作妖,双方进入长达六年的冰封期。

双方关系恶化后,挪威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不但停止了与挪威的自贸协定谈判,而且对挪威那闻名于世的三文鱼出口业进行了制裁。挪威对中国出口的三文鱼数量大幅下跌,从940吨暴跌到241吨。

面对逐渐失去的亚洲最大的三文鱼市场,挪威一些公司打起了歪心思,将三文鱼出口到越南,然后由越南走私到中国。

挪威损失惨重,最惨的要属挪威驻华大使,连续十年没有回过国。

2007年来到中国,2010年前,两国关系发展密切,自贸协定谈判有序进行,工作太忙没能回国,而2010年后,两国关系恶化,就不敢回去了,挪威政府怕大使回国后再回来会被拒签,索性干脆让大使一直在中国干着,一不小心就干了十年,在中国生的小孩都要上小学了。

直到挪威新上任的首相意识到挪威不可能离开中国这样的贸易伙伴,尽管双方自贸协定搁置,但中国仍是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挪威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不与中国正常贸易来往,对挪威的损失太大。

于是乎,六年后,挪威终于意识到错误,不得不低头找中国了。

2016年12月19日,中挪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随着中挪两国关系正常化,最受益的当然还是挪威三文鱼产业。

据《今日挪威》报道,2018年1月,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量达1700吨,是去年全年的8倍,这归功于中挪2017年签署的关于三文鱼出口的协议。

3、中国发展深海养殖,不为口舌之欲而是帝国战略!

近些年,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深海养殖,研究制造高端深海养殖装备更是写入了《中国制造2025》。

由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中国已完全具备制造深海渔场装备的能力和配套产业链。

更厉害的是,中国还把国产智能渔场卖给了全球养殖技术最牛的挪威。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2017年6月3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简称“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团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项目——“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在位于青岛黄岛区的武船集团北船海工公司顺利交付。

2018年5月4日,中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在山东青岛建成交付,即将启程运往黄海水域。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中国大力发展深海养殖平台的战略,可绝不仅仅只是解决口腹之欲的事,更是维护领海主权的帝国战略!

构建深海大型养殖平台,既可以避免与这些国家的外交摩擦,又可以对我国领海海域实施“屯鱼戍边”,在维护领海主权和避免擦枪走火找到平衡点。

这些年,中国海域都不太平,尤其是南海。

尽管我们有自己的海军、2013年更是建立了中国海警局开展海上维权执法,但在一些具有争议的海域仍然没有直接采取强硬措施,很多时候不得不动用一些民用渔船去争议现场抵抗。

国际油价崩盘!中海油正式跨界深海渔业,一出手便要打破挪威垄断

“深蓝1号”的投用将终结中国渔业养殖“望洋兴叹”局面,将渔业养殖区域向外推进了130海里,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拓展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创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2019年12 月 4 日在上海召开的第 20 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获悉,我国将建 300 个“海上移动牧场”。

这些海上移动牧场不仅仅只是养鱼,更重要的是移动的海域堡垒,帮助守卫祖国海域边疆。

如今随着中海油这种资产近万亿、盈利600多亿、深海技术世界一流的巨头入局,国内深海养殖产业如虎添翼,在打破挪威垄断的同时,更能助力守卫好祖国海域边疆!

巨头入局,总要有些不一样的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