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詩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窈窕者常見,而淑女不常見。是以古有“德不配位,必有殃災”之說,乃至於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何以見得?夫夏之亡也以妹喜,商之亡也以妲己,周之亡也以褒姒……噫噫噫!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國之興亡有常,豈繫於一女子哉?自古紅顏薄命而已矣!

雖然,朱子曰“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實有遠見。人美而無德才,則終難自守。不為三姑六婆所誤,則必為曲文小說所挑。一誤一挑,邪心難收,則毀於其美。雖今之世,亦如是!誠不如莊周之“忘形同化”。

此詩據《漢書》等載,為李延年與平陽公主合計,欲獻妹於漢武帝,故歌而動其心。單從文化藝術層面而言,這首歌表情達意可謂一波三折達到了一個極致。從內容規勸而言,也可謂達到了一個極點,典型的勸人愛美人不愛江山。若這佳人如妹喜、妲己、褒姒窈窕而無才德,則漢朝江山便如唐天寶時期一樣,加速衰落。但好在這位傾國傾城的美人,是一個深明大義,且賢良淑德的人——她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夫人。

關於李夫人的事蹟不多,但流傳的典故為文人喜聞樂道的卻有幾個,如玉搔頭、懷夢草、絕世佳人等等。還有個成語叫“姍姍來遲”,就是形容她的。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漢武帝寫的《李夫人歌》,摘錄如下: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這首歌起因是李夫人病將死,武帝要見她最後一面,她已被覆面不讓見。武帝非要見,她側頭過去直流淚,終是不讓見。武帝因此而不爽離去。

李家的人怪責她,說應該趁皇帝寵愛未消時為家人謀求富貴福利。李夫人就回答了:“以色侍人者,則色衰而愛馳。所以不見他,正是要他留住她最美的樣子作為念想,這樣就會愛屋及烏照顧她的家人。”

果然,武帝往後思念不知,便有了讓道士招魂這事,然後果真被道士所設幻象所迷,便作出了這首詩歌。

詩說:北方有佳人


詩說:北方有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