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區召開一季度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會議

3月31日,高新區召開一季度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會議,落實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對經濟運行、投資項目建設、GDP核算工作進行調度分析,查找不足,強化措施,全力推進經濟健康運行,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高新區領導魏玉蛟、袁暉、李秀清、朱貽勝出席會議。經濟發展局、建設局、財政局、地方事業局、科技局、投資促進局、淄博保稅物流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宣傳新聞中心、四寶山街道、寶山生態科技園區、重點辦、城投公司主要負責人,以及各部門業務科室負責人、專兼職統計人員參加會議。

淄博高新區召開一季度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會議

會議通報了1-2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和GDP統一核算聯網直報相關指標情況及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兩園一辦負責人就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預計完成情況發言;GDP統一核算基礎指標相關行業部門負責人緊扣涉及核算的行業數據進行分析發言。

受疫情影響, 1-2月份,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5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出現下滑,新醫藥產業逆勢增長10.35%。與此同時,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三產等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明顯。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高於全市平均23.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二產投資下降44.4%,佔投資比重為27.5%;三產投資增長60.2%,佔投資比重為84%。173個“四新經濟”投資項目完成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為55.6%。41個市重點技改項目復工31個,復工率75.6%,年度完成投資1.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2.2%;進出口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出口有所下降。1-2月份,高新區進出口總值12.68億元,增長5.6%,其中,出口總值9.63億元,下降6.3%,進口總值3.05億元,增長76.8%;金融市場總體穩定。1-2月份,高新區15家銀行存款餘額447.61億元,比年初增加16.67億元,增長3.86%;貸款餘額429.14億元,比年初增加33.31億元,增長8.42%。2月存貸比為95.87%,年初存貸比91.85%。

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魏玉蛟根據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對二季度經濟運行和GDP核算工作進行了部署。他指出,要紮實開展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全力以赴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超常規大力度推進項目建設,創新方式方法抓好招商引資,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奪回來,有力有序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

針對GDP核算工作,魏玉蛟要求,各部門、各園辦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確保一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這一特殊時期位列全市前列;二是要紮實做好一季度GDP核算和企業聯網直報、固定資產投資等相關數據,力爭指標對應的每項工作都能取得最好的發展成果、指標數據取得最好成績,全面夯實GDP統一核算基礎,確保一季度經濟運行起好步。三是要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對上報的各項數據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過問、親自審定,確保統計數據全面真實反映全區社會經濟運行態勢和發展成果,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針對二季度經濟運行工作,魏玉蛟要求,一是要抓緊抓實即期經濟運行,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產業和新業態新模式,謀劃儲備加快推進“新基建”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完善產業體系。要強化經濟形勢分析研判,精準調度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運行情況,推動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向好。要繼續抓好企業復產,落實好領導幹部聯繫企業制度,更加高效、快速的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既要復工率100%,更要企業產能達產100%。

二是要集中力量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幹,落實掛包推進機制,切實抓好投資增速和項目質量,提升重大項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掛包領導要真包真靠,帶頭深入項目一線,靠前指揮,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要加大項目策劃儲備力度,力爭下半年市重大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度大幅提高,爭取在政府專項債券、中央專項扶持資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要堅定不移地抓好“雙招雙引”工作。要堅持以市場化、專業化、企業化為導向,利用“線上+線下”招商活動方式,積極開展委託招商、合作招商活動,深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片區,實行分片區、分產業專業化精準招引;要持續強化產業組織理念,緊盯產業鏈條,逐一理清主導產業缺失環節,逐一研究目標企業、目標產品、目標技術和目標團隊,做精做細招引方向標、路線圖,逐步補齊產業生態斷層、斷點,力爭全年完成省外資金60億元、外資1億美元;要突出企業主體作用,用足用活市“人才金政37條”,及時兌現各項人才政策,力爭新增國家重點人才工程、泰山系列等高層次人才12人以上。

四是要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加速推進科學城建設,加快3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度,集聚一批研發機構、高端人才、服務機構等科技要素;發揮平臺帶動作用,用好各類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載體,加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研發平臺,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式“雙創”載體鏈。

五是要大力實施產業賦能行動,打好“產業攀登”攻堅行動,重點推動三大主導產業壯大、傳統產業“五個優化”,以及電子信息、醫療健康、先進陶瓷等高端產業園區建設,聚力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要精準扶持優勢骨幹企業做大做強,落實好掛包制度、關心關愛企業家《十條措施》,及時兌現各項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標杆企業、旗艦企業。要全力引進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 “一企一策”精準培育,力爭實現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要大力實施金融賦能行動,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作用,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做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需求。

六是要下大氣力優化發展環境。要聚焦流程再造,統籌推進體制機制、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園區運行體制等領域改革,繼續深化“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讓“跑一次”成為上限、“不用跑”成為常態,打造“高新區效率”,叫響“高新區服務”品牌。要大力實施生態賦能行動,加快推進東部綠色生態區27平方公里的生態提升,加快建設“三個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實施三大工程(城市更新、生態恢復、全域城市化),開展“兩大行動”(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大會戰和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聚力提升品質活力、生態和諧的宜居宜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