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首屆全國甜玉米產業大會暨橫縣甜玉米豐收節開幕式上,橫縣獲得“全國甜玉米生產第一縣”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橫縣始終堅持“一產顯特色”的思路,把甜玉米與茉莉花打造成並駕齊驅的“香甜產業”,甜玉米種植規模在中國西南地區名列第一,被稱為中國“甜玉米之鄉”。
無新不活,無特不立,無優不勝。橫縣甜玉米從“深在閨中”變成“大眾熱捧”,從“成噸賣、稱斤賣”到“論個賣”,再次表明了: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個縣的發展定位、定力至關重要。只有從實際出發,切實強化、專注發掘、深度耕耘縣域比較優勢,厚植特色特產的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闢蹊徑,以特立足、以特取勝、以特揚名。
農民增產不增收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農產品銷售難,還賣不上好價錢,說到底,還是農產品難在市場突圍所致,關鍵原因是自家的農產品沒有特色。別人種什麼,就跟著種什麼,看到別人搞什麼賺錢,就一窩蜂跟著上,到頭來,不是產品沒銷路,就是產品價格低得讓人心疼。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找準本地特色特產,把自己的農業特產做到極致,把特產品牌打響擦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應該看到,八桂大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的文化積澱和產業基礎,也都有自己的農業比較優勢和弱勢。各市縣各類名特優農產品種類多樣,稟賦各異,各有千秋,應該好好揚長避短。
近年來,自治區各地競相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化經營,可有的地方經過多年努力,仍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至今也未能立足本地資源,咬定特色做文章,缺乏久久為功、細緻耕耘自己特色產品的耐心和定力。
是千村一面、千產一色?還是揚長避短、彰顯特色?關鍵就在於是否敢於創新、勤於耕耘,打造自己的特色農業特產,而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只看到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劣勢,而讓自己的優勢“曬太陽”。
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僅依靠傳統產業,不發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活力就會喪失;不培育特色產業,再好的地域基礎也會丟失;不壯大優勢產業,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落敗。橫縣甜玉米從“成噸賣、稱斤賣”到“論個賣”,百色芒果從自種自收自售到全部統一採收銷售,柳州螺螄粉從“現煮堂食”到方便袋裝想吃就吃……這些土特產規模從小到大,從一地出名到聞名全國,離不開長久的細緻耕耘,更印證了一個道理:特色就是潛力,特產就是競爭力;特色創造生命力,特產開拓大市場。
橫縣耕耘特色,使茉莉花、甜玉米等特產“特”出極致的實踐,既有個性,也有共性,其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就在於,利用特色做強特產,化特為優成名,才會引導形成更大的市場效益。
全區各地也應在本地特色特產上深耕細作,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只有這樣,才能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展自己的優勢,建起經濟發展的新座標,形成“好山好水出好物”的廣西特產品牌群。(文/廣西日報 林 偉 圖/醉美橫縣 黃汝德、零慧蘭)
閱讀更多 廣西農業農村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