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外语桥”志愿服务队:服务“一带一路” 讲好中国故事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胡米子)情系雷锋月,爱洒三月天。雷锋同志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志愿者们不求回报,服务他人,努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华侨大学同样也有无数这样的人,一直致力于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随着“一带一路”壮美画卷徐徐打开,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走深走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互信互融的不同场合交流中就活跃着外事翻译志愿者群体,他们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而努力奔走。

  华侨大学“外语桥”志愿服务队应时而起,继续秉承“以语为桥,以译为侨,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宗旨,紧紧围绕“侨”校特色,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逐渐铺开服务覆盖面,多次发挥外语专业技能,服务于政府活动、统战和侨务工作、大型会议、国际体育赛事、跨国文化交流等,深化为侨服务的理念,以外事翻译活动服务侨务交流实践,以外语专业优势,为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助一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许多志愿者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捐赠”到抗疫防疫工作中,专业志愿力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的,外事翻译志愿服务立足新时代,也闪耀着雷锋精神的光芒,与其他专业志愿服务一起,推动构建更加专业、更高效率、更贴合服务需求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华侨大学“外语桥”志愿服务队:服务“一带一路” 讲好中国故事

  志愿服务培训,讲好中国故事

  2019年10月,为了更好地完成外事志愿服务,探讨如何通过语言的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志愿者需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全面的理解。为此,“外语桥”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参加“中华文化研习志愿服务培训”,邀请了学院专业教师分别针对“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流”为志愿者们阐述了文化交流领域里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认识外宾的话语体系,从更好的角度去传播中华文化。

  另外,外语桥志愿服务队还组织志愿者们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传统文化体验基地,体验中国古代经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礼节、器乐、射箭、书法,以及汉服文化、制香文化和围棋、沙画技艺,让志愿者们切实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所在,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特色志愿项目,服务侨务交流

  近一年来,外语桥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6次特色志愿服务,包括日本浦添市少年儿童交流团志愿活动、中日语言与翻译求索论坛志愿活动、国际五祖拳暨南少林传统武术大赛志愿活动、2019年国际大体联三对三篮球世界杯志愿活动、卡尔美2019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志愿活动、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剧院联盟年会志愿活动,共派出志愿者150余人次,服务了超过20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累计服务工时3000多个,全力助力地方政府活动的开展,为侨服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精神,搭建友谊桥梁

  在志愿活动结束后外语桥志愿者们表示:从没想过短短一周内可以和大洋彼岸的人互相信任,建立友谊,但是它确实发生了。外语桥面试时有一个问题,“如何向外国队员传播中国文化”,当他们问我中国有多少个汉字,问起中国高铁,以及他们道别时的感谢和之后给我发来的“我们很想念中国”的消息,大概就是我所做的事的意义吧。

  在不同的外事志愿活动中,外语桥志愿者们向外国友人介绍了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中国文化,比如甲骨文的意思、中国的经典故事以及中国新时代的变化,外语桥志愿者肩负的责任之一,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续写新的篇章。

  总结学习经验,助力团员发展

  回首过去一年,外语桥志愿服务队收获满满,也在服务过程中总结不足,积累经验,将进一步严格志愿者选拔、培训和派出程序,制定完善志愿服务手册,立项促进发展和规范队伍架构。今年外语桥志愿服务队将吸收新一批外语志愿者特别是港澳台侨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来,在外事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将中华优秀文化带到境外居住地区和侨居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