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骑自行车不上驾校,可有训练场地和教练,还有科目一二三……

学骑自行车——散文

学骑自行车不上驾校,可有训练场地和教练,还有科目一二三……


没有考证过驴和马骡究竟谁来到这个尘世上早,总觉得好像驴早。不拿别的说,光看民间俗语:驴头不对马嘴; 驴不走怪抽棍;非驴非马;驴脾气;驴打滚;一头毛驴没脖项,有多没少都驮上;张果老倒骑毛驴;黔驴技穷;驴皮阿胶……

连上世纪早期,人们说自行车也是“没尾巴驴”!

那时自行车太少,凤毛麟角般金贵,听老人说,村上刚解放时有人骑回村一自行车,一村人跟前跑后观看那西洋景。

学骑自行车不上驾校,可有训练场地和教练,还有科目一二三……


我是1955年出生的,1967年完小毕业,见是见过自行车,可从未骑过。

那时自行车是奢侈品,会骑自行车的人不多,好像今人会开飞机一样,不但奢侈,还豪华。

我非常羡慕人家会骑自行车,甚至贪婪想自己拥有一辆自行车,哪怕是一辆旧的也行。

可因家庭经济拮据,贾府的焦大爱林妹妹般遥不可及抑或是幻想梦想。

不得已只好先求次,我决定先学会骑自行车,好像如今买不起私家车,先考取驾照一样。

就这样极简单的要求,还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供学习实践用的自行车;二是帮助你学习的人——相当于如今驾校的教练。

机会终于来了,大概是1970年左右吧,那天一位表叔骑自行车来我

了,碰巧在新疆工作的三爸休假在家,真是瞌睡来了有枕头,借灯正好纳底子,美到十二指肠里边去了。

那时学骑自行车的训练场地是生产队的打麦场。三爸在后边双手握住后衣架,用两条腿夹住,保持车辆的平衡后,让我骑上去。

我开始双脚蹬踏脚踏板了,刚开始不会,老滑脱,不由得眼睛朝脚踏板上看。

车子老倾斜不听话,几次险乎倒下,累得三爸出了几身汗水。

总算不看脚踏板能蹬了,可我两眼不看远方,光看自行车的前轮子……

费了一周八匝周折,总算不要人在后边搀扶可以骑了,和如今学驾照科目二一样,要学上下自行车了。

这上下,好比如今的出库进库,最难学了。先是上,须双手紧握龙头,左角踏上脚踏板,右脚踮着蹬地,身子向右微倾,然后借车子的惯性抡起右腿,跨上去方可。

学骑自行车不上驾校,可有训练场地和教练,还有科目一二三……


可这一连串的动作,需要彼此紧密銜接,方能天衣无缝。可我总是心慌意乱,顾此失彼,乱了方寸。

无奈,我决定采用硬上驴的办法:找一碌碡或塄坎,人先骑上去,然后再蹬……

大概大半晌功夫,采用硬上变软上驴的办法多次以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后来,我又借鸡下蛋,学会了从前边大梁上上自行车,甚至还学会了从自行车的外边上车。

我还学会了用自行车带人,并且前后带人,带几个人。

再后来,我终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虽然可能已经是四手五手的,可我很高兴。

再再后来,我不光骑自行车代步,更多的时候是骑自行驮着卖柿子。

自行车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运输工具,相当于用驴驮,用车载……

我给自行车后边的衣架上,用两个杠子装了两个驮筐。

那时,一次可以驮六百多个柿子,二百斤左右。

为了使自行车骑不摆动,每次出发前,我给自行车的前大梁上,装小半口袋柿子搭上去,用配重。

骑上自行车,我双手压紧龙头,屁股微抬,也算春风得意驴蹄疾吧,下坡路飞轮蹭蹭蹭的声音象一曲极其美妙的音乐,听着我觉得神气惬意。

可遇到上坡路,这没尾巴驴便难行动了。侧面推不动,它还只想倒,我们只好改为在后边推。

这是我们发明创造的一种省人省力的推车方法,为了保证自行车头的不歪不斜,我们给头的左右两边拴两条绳子,拉到后边,用左右两只手操控方向,象演皮影戏一样。

学骑自行车不上驾校,可有训练场地和教练,还有科目一二三……


坡太陡时,我们推一截,用专用的杠子支起沉重的自行车歇一阵。

这时,飞轮不转了,没有美妙的乐曲了,只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待喘气声平稳后,我们又开始继续前进了。前面的路还很长……

确实很长很长,曾多少次,由于长时间蹬骑自行车所致,下了自行车后,我的腿麻木翘得几乎不能行走了,象个跛子。也曾多次,由于长时间蹬骑,我的屁股蛋被磨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