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

所以诗开始是给神聆听的,诗一直就是给神聆听的。神是什么,是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给神聆听的诗歌更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几千年的诗歌积累不但留下了许多高贵的诗歌,更培养了许多欣赏诗歌的神——中国人。在面对这样的读者面前,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所以我主张“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工匠、作家唐国明作品

——————————————————

1、让你读后飞起来的鹅毛诗

——————————————————

若有人问我什么叫鹅毛诗,最直接最让人懂的回答,莫过于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当然这句话是不足以精确回答什么叫鹅毛诗的。

………………………………………………………………………………………………

回望人类文学,不光是中国,就是整个世界,文学的最初形态是从诗开始的。诗最初的起源来自于祭神的话语,是用来颂神,对神言语的吟唱。另一个来源就是山歌与民歌,我国的《诗经》就是一部民歌总集。到屈原《楚辞》的诞生,才出现真正的诗人;而《楚辞》也是楚国民歌的一次文学化实验。

………………………………………………………………………………………………

在我国,尤其是古代,很少有真正以文为生的诗人或作家,一般是在没获取功名之前之后作诗作文,或屡试不第或人生失落而作诗作文。就是李白与柳永,他们不是真正的职业诗人。一个求官无门,放荡江湖,游历山川醉生;一个科场运气不佳失第后,在香艳篱围中梦死。倒是诗词没有辜负他们,让他们流传千古了。

………………………………………………………………………………………………

回望我国文学史,是一个一直以诗为主的国度,诗一直有着崇高的位置。唐诗一出现,唐诗就成为了诗歌的典范。在古代你写小说,即使写出了《红楼梦》的曹雪芹,只敢留个笔名“曹雪芹”在书里让人去猜谜,不敢像写诗的人,大大方方在诗下署上自己的真名。有时诗兴一来,拿笔去人家的墙上乱写乱画一通;只要你写的是诗,人家也不计较。要是好诗,人家不但不计较,还觉得是无上的荣耀。诗歌一直就是这样高贵地在那个传说的农耕时代活着。

………………………………………………………………………………………………

所以诗开始是给神聆听的,诗一直就是给神聆听的。神是什么,是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给神聆听的诗歌更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几千年的诗歌积累不但留下了许多高贵的诗歌,更培养了许多欣赏诗歌的神——中国人。在面对这样的读者面前,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所以我主张“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便以十年之力,十年的心血写出了鹅毛诗。写成之后也渐渐体悟到,只有那种让你读后有飞起来感觉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所以在我所有诗稿中,凡是读后,没有飞起来感觉的诗,不是我理想的诗的诗,多数被我删除。以前凡发网上,有些不够格的诗只是当草稿而已。也可以说,凡是我没选进书出版的、网上贴文都只能算是草稿,只有成书出版出来,或收进我自制书里才算是定型的。所以我劝大家,若真正读到我诗文的最好真容,是要读我出版的书与我的自制书。网上吗?有时是一时兴起或是别的原因,一冲动就贴上去了。一发现不满意也懒得去删了,也只得又重生修改又重生发一次。

………………………………………………………………………………………………

我几乎每天就在这样的煎熬中,十年十年的就过去了。庆幸的是我还是留下了读后让自己有飞起来感觉的诗文,所以我的第一部《鹅毛诗》集就这样于2019年6月出版出来了。

————————————————

2、唐国明《鹅毛诗》集诗选:开篇诗二首

————————————————

第一部分、开篇诗

(写于2017年)

————————————————

第一首: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

在我云梦湖边的村庄,在我云梦的床上

今夜

在我雪白的纸上,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离开了故乡

………………………………………………

我坐在自己的远方,坐在远方的王座上

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四处观望

………………………………………………

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天鹅一样来南北往在

一把叫天涯的琴上

………………………………………………

背靠岳麓山,住在向阳坡上

用笔写下一首首如鹅毛

飞扬天下的诗章

————————————————

第二首:一个人的8平方米

————————————————

8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很大又很小

我就在这个8平方米的房子里

读书写作为梦想奋斗,在这里

我开创了“考古复原曹文的红学”,在这里

我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鹅毛诗歌”

在这里我以“个位区间法”创新论证了

哥德巴赫猜想“1+1”

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规律

………………………………………………

在这8平方米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曾以每天3.5元的吃食到每天吃食8元

无数书在我手指间翻过

无数片枫叶从我的窗外飘了又落

一阵又一阵寒风与春风一阵又一阵吹过

从房租每月200元到500元每月

我从没有从这8平方米的房里移动过半步

………………………………………………

未来我已富甲天下、万古富有

暂时却没有爱情刚能温饱

………………………………………………

我不知道为什么苍天安排我

要在8平方米内去为天下人思考

在残酷的8平方米里

我感觉到了幸福

在寒冷的8平方米中

我写出了春天随鸟群归到麓山来的诗歌

………………………………………………

8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

可对于这8平方米来说

我不是主人,我只是过客

我不是定居,我只是漂泊

………………………………………………

我不知在这8平方米的船上

我还能漂泊多久

我只知道在这8平方米中,有一个

我无穷无尽的文化宇宙与智慧王国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个8平方米的母亲已在岳麓山下

生下了名扬天下的唐国明

………………………………………………

我唐国明只须8平方米

却能将天下统领

——————————————————————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我们都是途中人。

3、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4、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

——————————————————————————

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个胸怀“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感性学者。

………………………………………………………………………………

唐国明说:“科学精神就是‘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说,读书人的性格就如他追梦10多年租住在长沙岳麓山8平方米房间里坐“冷板凳”中,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所表现出来的如他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鹅毛式探索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式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或说,每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一半,且两个不同的素数分布在这个数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唐国明的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变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变换成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变换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会发生变化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发生变化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

我们都是途中人。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