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機化工作重點抓好“六強化、六推動”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江蘇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2020年農機化工作將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堅持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推進農機化各項工作,重點抓好“六強化、六推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支撐。

(一)強化政策引導,推動農機支撐能力加快釋放。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實施意見》,加快制訂出臺配套工作方案和實施政策。持續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進“優品優補”,確保實現補貼機具超過4.8萬臺套、受益農戶超過2.8萬戶的目標。加快調整農機報廢更新和政策性保險政策,力爭實現各縣(市、涉農區)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和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全覆蓋。加強技術指導,提高作業質量,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4200萬畝和農機深松整地50萬畝。

(二)強化目標導向,推動全程全面機械化優化升級。加快推廣總結形成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生產模式、建設模式和創建模式,強化對薄弱環節農機裝備和機械化水平考評,確保完成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建設硬任務。加快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油菜、花生、大豆、薯類等其他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65%以上。突破提升特色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水平,設施農業、果菜茶、畜牧業、漁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取得明顯進展,機械化率總體達50%以上。

(三)強化創新驅動,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供給。跟蹤提升8個省級農機化科技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水平,支持建設一批農機科技創新中心、工程中心、實驗室,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步伐。重點實施好“省級現代農機裝備與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突破一批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裝備瓶頸,解決“無機可用、無好機用”的問題。加快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支持建設包括大田作物、設施園藝、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領域不同標準的智慧農機示範場(園)等智慧農機示範基地,搶佔農機化發展制高點。

(四)強化服務保障,推動農機化高效能應用。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宜機化”建設,主動融入鄉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和標準化果園(茶園、菜園)建設,同步推動機耕道、涵橋等農村田間道路配套設施建設,為農機高效率作業服務創造便利條件。切實提升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農機鑑定、標準、培訓等公共服務供給,加快 “互聯網+農機作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籌備第十一屆江蘇國際農機展。聚焦“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示範建設,堅持“規劃有佈局、建設有標準、裝備現代化、服務全程化”,加快培植更多農機服務典型。

(五)強化風險管控,推動農機本質安全措施落地落實。精心實施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切實抓好農機本質安全,摸清人、機現狀,實行隱患清單和整改清單管理,以機定人、以人保安,確保實現農機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比上年分別下降20%以上的目標。強化“平安農機”建設質量,廣泛開展“平安農機”示範鄉鎮、村、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建設,示範縣轄區內示範鄉鎮、村、合作社比例達到40%。

(六)強化機遇意識,推動農機化發展規劃精準佈局。緊貼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發展需求,科學制定新一輪現代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支持政策和發展機制。總結分析“十三五”農機化各項目標任務實現情況,加強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分析,增強工作決策的科學性、針對性。聚焦高質量發展,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大局,科學謀劃“十四五”農機化工作,編制好“十四五”農機化發展規劃。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