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每日一讲

1988年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广东姓氏]平远县主要姓氏及人口分布:平远人你们都姓什么呢?


《平远县志》第三章 姓 氏第一节 数 量

平远县内各姓氏,因迁来年代已久,其兴衰变迁甚多。如坝头程姓一族,当年曾有如程旻一类突出人物,但至明朝末年,已无程姓。隋唐两代,居民尚无“主“、“客”之分,自东石、河头以上,至与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为文化较低之畲民所居。“主”、 “客”之称,起于宋初。其后屡经丧乱,主愈弱,客愈强。至元初,平远境内已全为客家人,即使原有少量土著,亦已被同化。据1988年地方志统计资料,县内有104姓。其中67姓为各乡镇农村姓氏;37姓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居住于平远的,户数、人口均不多, 有的仅一二户。下表按数量多少排列,不足10户不载。

平远县各姓氏堂名、户数、人口

姓别 堂名 户数 人口

林 济南堂、 西河堂 5039 21152

刘 彭城堂 3955 19208

谢 东山堂、 陈留堂 2338 15221

姚 吴兴堂 2971 15161

张 清河堂、 百忍堂 3301 15087

陈 颍川堂 3074 14921

凌 河间堂、 吴兴堂 2221 11218

王 太原堂 2171 10403

李 陇西堂 2204 10070

黄 江夏堂 21.16 9941

韩 南阳堂 1469 7420

丘 河南堂 1427 7035

吴 至德堂 1442 6959

肖 河南堂 1275 6278

余 新安堂 1274 5500

杨 弘农堂、 宝兆堂 873 4508

赖 颍川堂 686 3529

钟 颍川堂 799 3124

马 扶风堂、 伏波堂 541 2856

曾 鲁国堂、 忠恕堂 567 2799

黎 京兆堂 458 2249

朱 沛国堂 432 2080

沈 吴兴堂 420 2014

龙 武陵堂 366 1973

何 卢江堂 344 1845

卓 西河堂 1018 1725

涂 玉桂堂 316 1557

曹 谯国堂 150 1414

冯 上党堂、燕翼堂 287 1372

潘 荥阳堂 237 1174

易 太原堂 212 1075

蓝 汝南堂 313 1074

徐 东海堂 174 1023

饶 平阳堂 136 694

颜 鲁国堂 149 664

杜 京兆堂 121 648

罗 豫章堂 140 626

廖 武威堂 119 625

叶 南阳堂 139 568

郭 太原堂 89 448

俞 河间堂 252 435

严 天水堂 82 410

范 高平堂 81 339

池 西河堂 59 266

蔡 济阳堂 52 249

翁 盐官堂 41 218

邓 京兆堂 37 208

周 汝南堂 37 190

官 天水堂 37 177

洪 敦煌堂 40 168

胡 安定堂 28 155

苏 武功堂 29 150

许 南阳堂 26 126

梁 永定堂 24 119

童 南城堂 20 115

温 太原堂 22 108

危 汝南堂 19 102

江 济阳堂 18 92

熊 江陵堂 14 82

魏 钜鹿堂 14 78

郑 荥阳堂 10 58

傅 清河堂 14 52

彭 陇西堂 11 50

汤 中山堂 13 49

袁 汝南堂 11 47

《平远县志》第三章 姓 氏第二节 分 布

平远逾万人的姓有9个,分布地区主要是:林姓,东石、大柘;刘姓,坝头、泗水谢姓,差干、石正;姚姓,大柘、超竹;张姓,河头、中行;陈姓,超竹、石正;凌姓石正、大柘;王姓,石正、仁居;李姓,东石、茅坪。表24-2载二十余姓分布情况。

县内部分姓氏分布情况表

表 24—2

姓 人数 乡镇 林 刘 谢 姚 张 陈 凌 王 李 黄 韩

仁居镇 426 685 952 656 2073 850 351 537 93

差干乡 7041 26 78

黄畲乡 361 603 368 800

八尺镇 154 336 157 1890 139 24 62 58 44 5873

河头乡 970 2003 163 3992 1659 87 329 453 509 146

中行乡 278 261 63 492 3679 653 56 26 38 179 49

上举乡 220 1296 282 317 265

泗水乡 866 2860 263 118 1185 1019 489

东石镇 12075 2316 216 94 124 3621 3363

茅坪乡 1050 490 90 775 1690 610

坝头乡 490 4256 75 550 25 750

大柘镇 3125 8244 149 290 1303 87 184 115

超竹乡 605 231 24 3201 3486 202 92 56

石正镇 25 1086 3600 414 229 3048 7884 7382 25

长田乡 241 64 245 2719

热柘乡 191 813 1536 118 886 61

姓人数乡镇 丘 吴 肖 余 杨 赖 钟 马 曾 黎 朱 沈

仁居镇 829 1951 39 587 697 507 522 2391 34

差干乡 170

黄畲乡 3058 558 189

八尺镇 223 3950 108 21 69 441 648

河头乡 121 764 20 381 28

中行乡 67 54 27 142 71 27 31 32 231 36

上举乡 1421 1544 1677

泗水乡 445 305 71 427 75 789

东石镇 606 1375 191 268 1194 1198

茅坪乡 90 1045 439 260

坝头乡 485 4950

大柘镇 142 47

超竹乡 42 756 50

石正镇 57 251 765 21 1484 441

长田乡 2366 989 45 726 595 171 340

热柘乡 715 582 287 824 120

《平远县志》第三章 姓 氏第三节 源流

客家为中原移民,本属衣冠旧族,因避战乱逐渐南移,身在异乡,尚眷恋故土,怀 念祖宗庐墓,故多有族谱,对于历代相传、迁徙繁衍之经过记载详明,春秋祭祀,展示 谱牒,不能或缺。但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期间,各姓族谱多有焚毁或散佚。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宗族观念逐渐淡薄。兹将本县人数较多的20姓源流简述如下(据 朱浩怀《平远县志续编资料》和各乡镇文化站调查资料及部分口碑资料,传世及人数为 1988年底统计数;各姓传世有的从迁入平远前起算,有的从迁入平远某地后起算)。

有两大系,一、为始祖彦英、彦常兄弟,于明朝洪武年间,自福建上杭县仙水塘迁来平远东石,已传至26世。彦英后裔聚居于东石镇中心地带和茅坪乡扁坑、中心坑、锅笃、白水祭等村和泗水乡,其中东石约2000余户1万余人,占东石镇总人口的43%; 茅坪1000余人,传至24世;泗水860余人,传至29世。彦常后裔在东石者分居于东石 圩后的钩镰形和石岩前偏东的龙头石,另一部分居河头乡,分布于河清、双溪等村及田 心村青山寨,已传至24世。彦英后裔14世至16世有部分于清嘉庆末年后陆续迁居台湾。

另一系为始祖旺绪,由本省电白县迁来大柘,已传至28世,有3000余人,分居于 天褒楼、径门口、梅东、车上、黄沙等村。另一部分居仁居塔下、坝头河陂水,均四五 百人。

超竹林姓始祖厚,从蕉岭县迁来,居住于坪里村,巳传至27世,有600余人。

全县林姓2. 12万人,占总人口的9.5%。

远祖翔,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因避战乱,由中原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传至第15世开七,官授潮州总镇,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率兵往兴宁岗背 剿匪,卒于营。子广传,任江西瑞金县令。广传生14子,第十一子巨河、三子时通从江 西庐陵吉安迁至本县坝头乡东片,为平远刘姓开基祖,子孙繁衍于东石、泗水、大柘、河头等乡。坝头分居于东片一带,已传至27世,有4200余人,占坝头乡总人口的35%。东石开基为9世祖文达,已传至27世,有2300余人。泗水刘姓亦为文达之后,已传至30 世,有2800余人。巨河裔孙在坝头者,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一部分迁往四川。泗水梅子畲刘氏,亦有一部分迁往台湾苗栗县。

广传第二子巨湶首迁梅西车子排,其孙满海再迁至小柘乡蝉形,后裔又分布在坝头 乡樟演村等处。热柘乡已传至26世,有2200多人。热柘亦有小部分巨河后裔,居于热 水仙水塘,已传至第26世,有360余人。

广传第八子巨涟后裔从兴宁县盐米沙迁至河头乡黄田村大园头定居,已传至26世, 分布于黄田、樟坑、墩上等村,约有2000人。

石正镇上新、下丰刘姓始祖为7世念六郎,亦为巨河后裔,由兴宁县水口迁来,已传至28世,有1000余人。

平远刘姓部分后裔,于清乾隆年间分4批陆续迁入台湾,分居于新竹、桃园、苗栗、 台中等县。亦有部分迁居四川、江西、福建、香港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全县刘姓为1.92万人,占总人口的8.6%。

谢 差干乡开基祖乐粤,由福建汀州迁来,已传至24世。全乡谢姓人口有7040余 人,占差干乡总人口的94%。乐粤后裔3世明新迁至上举乡河东村定居,12世约钦、约伟兄弟从差干乡湖洋村迁上举乡苏坑、老口村定居,均已传至23世。

仁居乡开基祖乐源,初由福建迁广东丰顺县,再迁平远县仁居乡,在东阁定居,繁衍于邹坊、小柘、下黄地等处,已传至21世,有近千人。

热水乡远祖惕创,由福建迁至梅县白渡乡,后裔迁蕉岭县尖坑,7世祖伯恺迁至平远 热水乡做牛贩生意,在棠梨树下搭寮暂居,并作屯牛之所,至11世国模才正式创业开基,今热水棠梨树下仍为谢姓祖屋。已传至23世,有800余人。第14世有部分迁往江西省 雩都(今于都)县竹背坑。

全县谢姓1.52万人,占总人口的6.83%。

始祖景清,宋朝末年任梅州驿,元朝初期休官,居程乡县韩莆都均田村,遂为 开基1世祖。生有4子,即祖德、祖隆、祖盛、祖章。长子迁居海阳(今潮安)县,四子移居江西虔州(今赣州),三子迁居本县石正乡,次子则从均田(今属梅县)迁来大柘 定居。5世祖仲礼生9子,为肃、静、谦、让、敬、宽、裕、定、完。宽、定二人无后嗣, 其余七房繁衍昌盛,散居于大柘、超竹、中行、河头、石正等乡。大柘为姚姓最集中之 地,已传至28世,有8200余人,占大柘镇农业人口的56%;其次为超竹乡,已传至28 世,有3200余人。清末以来,姚姓中最负盛名的有侨领姚德胜、革命军将领姚雨平和抗 曰英雄姚子青等。

全县姚姓1.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

分为两系,一为开基祖腾玉(十八郎),于明朝中叶自福建省龙岩县迁至蕉岭县 神岗下,孙念三再迁平远县河头乡定居,后代繁衍于河头各村及中行、坝头、热柘各乡,分为六房,各房祖屋:大房在河头乡田心村,二房在中行乡仲石村,三房在河头乡布心村,四房在河头乡柏树堂,五房在中行乡中行村,六房在中行乡儒地村。河头乡汉荣后 裔已传29世,约有40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7%。中行乡启通后裔分布于仲石、儒地、良畲、中行等村,已传至29世,有3600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7%;热柘永兴后裔分布于上山、韩坑、黄竹峰、河背等村及坝头乡田心村,已传至22世,约有2000人,后裔亦有远迁湖南浏阳者。13世旺建于清嘉庆年间迁台湾苗栗县,其祖不详。

一为法真,原葬于江西白埠,裔孙将其骨殖偷葬平远县八尺乡竹山下狮形,遂为开 基1世。后裔繁衍于县城仁居附近及黄沙村,再分居于八尺乡楼前、李坑、石峰、河坑、 竹山等村和黄畲乡上远村、河头乡寨下。仁居传至26世,有600余人;八尺已传至24世,约1900人。

上举张姓由蕉岭县兴福乡神岗下迁来,始祖为10世玉聪,于明朝末年到下举曾陂定居,已传至28世。

全县张姓1.51万人,占总人口的6.77%。

开基祖为念十郎、念十一郎和念十七郎兄弟。念十郎约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自福 建省宁化县通霄乡石壁村迁来平远县仁居邹坊定居,为平远1世,其裔孙繁衍县内各乡镇。

念十郎之子万宝之后,迁至仁居麻楼,分居飞龙、木溪、井下等村,已传至25世,约有2100人。泗水乡陈姓亦为念十郎后裔,已传至26世,约有1200人。其中麻楼14世 启伦于清朝乾隆年间迁台湾,已传至23世。

念十郎9世孙双溪,于明朝万历年间迁至本县超竹乡开基,传至5世星,裔孙分布于岗背、岗下、田心、河背、赤岗上、泉水塘、老新圩等中心地带。9世竹轩、梅轩迁上举乡符坑村,已传至25世。双溪之弟北溪,随兄迁超竹乡,住楼子下。超竹樟坑里陈姓从梅县古塘坪迁来。超竹陈姓已传至27世,约有3500人,占全乡总人口 34%。

念十七郎讳承恩,亦从石壁村迁来,至石正乡定居为1世,至5世文兴配何氏生7子,分居本乡坪湖、黄居塘、富石、周畲、中心坪、中东等村和超竹乡石门里、深坑里, 合梅县均由3世四十八郎之后裔,称为“八房陈”,巳传26世,约有3000人。

河头乡潭背、杞树坝和中行乡石燕茅、下村等地的陈姓为念十一郎之后,由梅县迁 来,已传23世,有2300余人。后代有部分迁至江西、广西等地。

上举乡虎踞村陈姓,于清朝初期从梅县古塘坪迁来,始祖为13世启达,已传至24

全县陈姓1.49万人,占总人口的6.7%。

宋端宗时,谏议大夫凌吉随帝南下,在江西虔南(今全南)县竹泊定居,后迁 寻乌县澄江乡凌富村:传至第7代隆祥(即粤系始祖),于明朝末年迁嘉应州小沙,继迁 平远河头乡,后裔转迁石正乡,繁衍各处:9世汉高后裔大部分居下村;9世汉真迁居潭 头村;10世仲和后裔迁九岭上,后裔继迁潭头塘背和中心坪;10世仲季迁居圩下;13世 润迁居石正坪湖;12世禹由石正潭头移居大柘松柏塘开基,后代分居羊子甸、贡上等处。 石正已传至31世,约有79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大柘已传至32世,有1300人。石正、大柘凌姓后裔亦有部分迁江西、广西、四川等地。全县凌姓1.12万人,占总人口的5%。

远祖为避战乱于唐末从山西太原南迁,后裔繁衍于江西庐陵(今吉安)和福建 汀州一带。明朝初年念八郎由福建宁化县南迁至程乡县苦竹头村,为入粤始祖。后卜迁 平远县石正乡。该地兵火之后,人烟稀少,乃劈山伐木,开荒耕种,至第4世千栋,才置田400亩,后裔繁盛,分居于赤岭、中东、先丰、上丰、陂下等村,已传至28世,约 有7400人,占全镇人口的25%。2世十三郎到本县茅坪乡中村开基,后代分居上黄地下 村等处,巳传至21世,约有800人。

全县王姓有1.04万人,占总人口的4.7%。

李姓在平远分布较广,可分为火德、贤德两大系。

火德之后,由福建宁化县南迁广东程乡,继迁平远县东石乡的茅寮坪(即今茅坪 乡),后裔繁衍于锡水、洋背、大水坑、冷水坑、陈坑里等村以及坝头乡樟演村和泗水乡 斗米石村等处。其中茅坪已传24世,约有1700人;东石已传至27世,有3600余人;泗 水已传至22世,约1000人。斗米石开基祖为10世琏,后代有部分迁往江西、广西、四 川等省。茅坪留畲寨李姓同为火德后裔,但由福建直接迁来,巳传至12世。

热柘李姓亦为火德后裔,13世日丑、日粦兄弟从梅县车子排李坑里迁至热柘乡柚树 贯定居,后日粦又迁柚树河对面的车上开基,已传至24世,有近900人。 贤德之后,于清朝初年由梅县松口溪南村,迁至平远县东石乡黄坑角村。

全县李姓有1.01万人,占总人口的4.5%。

远袓化由中原南迁至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元末明初再南迁至梅县松口。居数世,迁镇平(今蕉岭)县。至8世执中迁平远县东石乡。一脉居坳上,繁衍于车子岗、杉 园子等处。一脉居茅坪乡上黄地。已传至29世。东石黄姓有3300余人。

长田乡黄姓亦由镇平迁来,始祖念六,后裔繁衍于长田、高南、长庆、官仁等村,已传至24世,有2700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

全县黄姓有9900余人,占总人口的4. 46%。

开基祖千四郎,于元朝末年由福建迁至平远县八尺乡凤头村,后裔繁衍于笙竹、南塘、金溪、稔田、石牙背等村和黄畲乡的南龙、黄畲等村。八尺已传至28世,有5800 余人,占八尺乡总人口的39%;黄畲已传至25世,有800人。

全县韩姓有7400余人,占总人口的3. 3%。

丘、邱同族。粤系开基1世祖为宋末元初由福建上杭县迁居于蕉岭县白黎湖的六十郎,号梦龙。5世均庆支下四大房,分东西南北。其中南房希鲁之子7世永忠由蕉岭谷仓下迁到平远县上举乡的大富前定居。8世崑、仑、牟、岗四大户。崑、仑二户后裔分居上举乡上举、八尺、蒲坑村和仁居井下村,东石洋背村雷打树、锡水村淦上;仑迁福 建武平县的下坝、露芒一带;岗迁长田、热柘一带。上举、长田、热柘均传至24世,仁 居已传至26世。上举有1400余人;长田有23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26%;热柘有700 余人;仁居有800余人。

全县丘姓有7000余人,占总人口的3. 15%。

明朝初年,始祖念三、念五兄弟由江西寻乌县罗塘鸦鹊坝入粤,定居于平远县畲脑村。念三一支聚居于东石乡锡水村一带。念五一支到6世祖敬宗生有4子:大房贤 留居畲脑;二房帜迁江西建宁县;三房实迁居东石乡下黄地;四房积有三子,长子留居 畲脑,二、三子移居泗水乡田坑村.此两系吴姓已传至28世。上举有15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21%;东石有1300余人;泗水有300余人。

长田乡吴姓从蕉岭徐溪乡迁来,分居于长田、大陂头、髙圩上等村,始祖为应宗,已传19世,有近千人。河头乡象牙村吴姓从长田乡迁入。

吴姓后裔有吴克隆兄弟4人,于乾隆年间结伴迁台湾,定居高雄县美浓镇,已传9世。

全县吴姓有6900余人,占总人口的3.1%。

远祖服,宋朝在福建做官,定居宁化县石壁乡。明朝洪武年间,10世春迁至平 远大柘打鼓墩,置有田地房产。11世宗一转卖大柘田产,卜徙八尺乡肥田村,为开基1世祖,后裔繁衍于肥田、角坑、排下、石峰、楼前、八尺等村,已传至25世,有近4000 人,占八尺镇总人口的27%。宗一之弟宗二迁江西会昌县杉塘乡。宗一后裔有300余户 迁四川、广西等省。

上举乡肖姓亦于明朝从梅县松源迁来,开基祖符坑村为5世家珍,石角村为6世玉 英。玉英后裔分四大房,其中一房远迁四川,一房迁江西万像,余两房分居于八社村的 咸水、西营,龙文村的赤大,上举村的石角、自前、大水、杉笃、师塘等处,已传23世, 有1600余人。

客家地区肖氏10户开基祖,平远占有3户:肥田户、符坑户、上举户。

全县肖姓有6200余人,占总人口的2.8%。

先祖由中原南迁,初至潮属饶平黄岗。约于元朝初年,1世有聪由黄岗溯韩江北 上,经程乡而抵平远,在坝头乡西片竹园下置田宅定居,该地形名为“金龟背印”。后因战乱重返黄岗。元朝末年,4世百礼再至平远,经官收回原田宅产业,并奉曾祖有聪、祖 仕富、考万三暨各祖妣之骸骨,安葬于此,遂定居。以有聪为平远创基1世祖。

百礼生二子,长良统、次良盛,皆诚笃,克世其业,子孙繁衍。良统后代繁衍于竹 园下、松山下,已传26世。良盛后代繁衍于程西坑背,坝头老福塘、虾公山,程北草塘 面等处,已传至25世。良统房第18世崇琳等,于清乾隆年间,取道汕头,渡海去台湾, 至桃园县伯公岗(今富岗)定居,后代分居嘉义县等处,约已传至24世。

全县余姓5500人,而坝头就有9成49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45%,乃为人数较多 的20姓中居住最集中的姓。余姓占全县总人口的2.5%。

开基祖三义,约于明朝末年由福建省连城县迁至平远县黄畲乡隔里村,繁衍于 本乡黄畲、凤仪、古丁等村和仁居乡后山岗、东石乡麻塘里等处,巳传至25世。黄畲.约 有3060人,占全乡人口的51%;仁居有近600人。 全县扬姓有4500余人,占总人口的2%。

赖 先祖由河南迁福建汀州,其中一部分迁永定县。1世祖宪吉生2子,妻颜氏携长 子千八郎、儿媳严氏从永定县入粤至平远县东石乡开基,初居马地坪侧新仓下(今称新 方下)。至3世,部分迁本乡石子岭下及乌泥嶂下,部分迁本乡东汶村莲塘岗,部分留居新仓下。4世有部分从新仓下迁至茅坪乡谢西坑、杨梅坑和黄畲乡九龙等村。8世有部分 从杨梅坑迁至热柘乡甲背、双坝。后代亦有迁居大柘乡凤池村的。又有后裔从凤池迁本省增城县。茅坪有1000余人;黄畲已传至19世,仁居已传至24世,各有六七百人。赖姓后裔应龙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迁台湾,定居于桃园县湖口乡,已传9世。

全县赖姓有3500余人,占总人口的1.6%。

明朝中叶,若冰由北南迁入粤至梅县三角地开基,后代一脉3世谷明迁平远县超竹乡九斗丘定居,已传至25世。后裔分迁长田罗坑里。后有仁台迁热水乡院境村。若 冰后裔6世迁镇平县徐溪乡开基,13世怀乡生4子,其中丙庭之长子渊潮再迁平远县热 水乡店岗和犁头咀。已传至28世。后代有部分迁广西凤山县和台湾等处。钟姓主要居住 于热柘、超竹、长田,各有七八百人。石正钟姓由蕉岭鉴石村迁来,始祖留盛,已传至21世。长田乡钟姓有部分从兴宁岗背迁来,始祖西琳,后裔分居于长田、官仁等村,已 传至27世。

全县钟姓有3100余人,占总人口 1.4%。

始祖七五郎,从闽西入粤,开基于东石乡,生子十一郎、孙百一郎。第4世后 逐渐向县内各乡迁居。4世千一郎迁长田乡禾硗村磙下,分居于硗上、马湖里(今红湖) 和官仁村神前等处,后裔部分迁热柘乡礞上、柚上等村。长田乡已传至24世,约有600人。

石正马姓远祖4世千九郎。5世德隆后裔分居坪湖、东台、西湖等村,上丰村马姓为 5世文旺裔孙。已传至26世,有700余人。

茅坪、仁居等乡镇马姓亦大多从东石辗转迁来,各有数百人。

全县马姓有2860余人,占总人口的1.28%。

梅州各县曾姓远祖1世祖裕振,2世起分房。自古相传曾姓“无聂无范不成曾”,平远曾姓大部分为聂氏后裔,唯茅坪蕉心坑、留畲磙为范氏后裔。已传至27世。聂氏后 裔主要可分为4系:一系开基祖鉴、镇兄弟,明朝初期由江西迁至仁居邹坊定居。传闻 平远开县时,县衙正堂址即为曾姓祖坟地。一系为淑品,亦由江西迁至东石大营里定居, 后裔有部分迁黄畲李田心、大坑等处和仁居畲溪、五福等处。一系为伦、冉两房,迁至东石锡水村花树下,后裔分布男脚下、黄坑丘和麻塘、石北一带,已传至29世。一系为万山(15世),从梅县嵩山迁来东石锡水村赤岭,已传至26世。东石各系曾姓约有1200 人。

全县曾姓有2800人,占总人口的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