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中央會議讓“新基建”火了,身邊朋友隨隨便便都能聊幾個“新基建”的話題。其實“新基建”概念早在2018年就已出現。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中央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受到疫情的衝擊,防疫抗疫攻堅戰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堅實可靠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才能在疫情等緊急情況爆發時發揮出即戰力。

中央指出“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受疫情影響的數個月,所有的企業和個人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新基建”是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

中央精神指路,“新基建”浪潮蓄力襲來……每個城市都將擁有新的發展機遇。對西安而言,如何嗅得機遇,把握機遇,迎來全新發展?

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首先要明確,“新基建”雖然是一項全國性的建設佈局,但城市間建設節奏並不一致。以雲數據中心為例,北上廣深杭等地作為信息化建設的標杆城市,是眾多科技企業的戰略要地,此前早已完成了雲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以說這些城市已經處於信息數字化建設的第一梯隊。

雲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成員,所有云端應用離不開它。而且,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網絡傳輸速度如何提升,區位永遠是影響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做雲端應用時要選擇離自己近的雲數據中心。

西安的區位優勢雖然不好和北上廣深相比,但無論從經濟、科技、歷史文化還是地理位置而言,都是當之無愧的西北中心城市,如今又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進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是西安“新基建”的關鍵機遇。

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阿里雲數據中心全國分佈圖

我們以阿里雲數據中心分佈來看,華北、華東、華南以及西南已經佈局完成,西北目前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在使用體驗上,西北地區和其他部署雲數據中心的城市就會差一些,雲產業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這就是西安的機會:突出區位優勢,迅速搶佔雲數據中心市場,快速落地西北地區首個雲數據中心,做到立足西安,服務西北,輻射全國。

我們還要明確一點,“新基建”的意義不在於建設,而在於應用,這也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強調“新基建”的原因。

在疫情防控初期,杭州率先推出了健康碼,而當時西安還在人工紙質登記的階段,到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尾聲,有些地方還沒能應用信息化手段,這就是差距。需要承認的是,這差距更體現在對信息化基礎建設和應用的重視程度上,也就是在認知層面的差距。

一線城市已經開始品嚐“新基建”的紅利,在應用方面已經有非常大的領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西安依然停留在“建設”的階段,那麼和一線城市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因此西安“新基建”要大膽大步走,發揮頂層規劃作用,主動學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規劃好建成之後的應用。以“落地好用”為標準來推進建設,才有可能趁著“新基建”浪潮實現對一線城市的追趕,甚至彎道超車。

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資料圖

在雲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除了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還有兩個城市不能不提,那就是貴陽和烏蘭察布。兩個知名度並不是很高的城市為何能夠受到蘋果、阿里、華為等企業的青睞,紛紛投資建設雲數據中心呢?

除了天然的氣候、電力等適宜雲數據中心運行的獨特優勢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兩個城市的發展戰略和政策跟進及時有力。

《貴州藍皮書·貴州大數據戰略發展報告(2019)》顯示,高速發展的大數據產業已成為貴州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國內外大數據企業紛紛落戶貴州,一批本地重點企業得到培育成長,貴州正逐漸成長為“世界的大數據中心”。

貴州在促進大數據運用方面成效明顯:

一是堅持促進大數據商用,推動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促進大數據政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是促進大數據民用,提高民生服務智能化水平。

新基建來了,西安如何為更聰明的城市?

資料圖

在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過程中,烏蘭察布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內陸城市,也敏銳嗅到了藏在大數據產業中的前所未有機遇,他們取經貴陽,最終將烏蘭察布打造成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

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逐步壯大,大數據中心已形成集聚效應,呼叫外包等產業初具規模,上下游產業鏈條在逐步延長。

只要目標清晰,動作得力,草原上都能崛起一座“數據雲谷”。

“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機遇重大。”

智慧城市的基礎就是新基建。西安要清醒認識自我區位優勢和發展短板,精準制定政策和建設目標,加快信息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快速動起來”是信息數字化時代的基本屬性。

楊加暢,智慧城市資深解決方案工程師,城市信息化建設專家,深耕行業一線,跟進多地域智慧城市項目,長期關注智慧城市建設。

本文來源:硬科技傳媒專家 Inkr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