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

“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

2020年3月31日是奧地利音樂大師海頓誕辰138週年。“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是1809年5月10日,海頓面對著拿破崙大軍隆隆的攻城炮聲留下的遺言,在四面的槍炮聲中,海頓對著驚慌失措的僕人如是說。說的是音樂即人類守護神。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英】詹·卡思伯特·哈登著 王曉霞、季敏華譯 《海頓畫傳》封面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為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年)在中國極富盛名。在他的同時代,有兩位大名鼎鼎的晚輩音樂家莫扎特(1756-1791年)、貝多芬(1770-1827年),他們被譽為維也納古典音樂三大師,海頓作為後兩位的前輩,受到了他們的尊重。在他們之中,還留下了令人感動的尊師重道佳話。海頓一直奉德國音樂大師亨德爾(1685-1759年)為前輩師長,即便是到晚年他聽到亨德爾《哈利路亞》大合唱時,仍滿含熱淚地說:“亨德爾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莫扎特、貝多芬都尊海頓為老師,叫海頓“我們的父親”。但莫扎特的天性總想著和海頓調皮一下,因此,他把不可能用雙手彈出來的樂曲請海頓演奏,海頓試了不行,輪到莫扎特彈奏時,莫扎特竟然在雙手彈奏的同時,用鼻子彈出了那個不可能完成的音符。以後,每當他們討論到棘手的問題時,海頓就會幽默地說:“你可以考慮用一下鼻子。”海頓的年齡比貝多芬長一倍,但他仍然收下了貝多芬這個弟子,由於個性和創作觀念不同,他們經常發生激烈爭論。1808年,海頓76歲誕辰慶典上,38歲的貝多芬跪吻海頓的手。海頓多次說,我為是貝多芬的老師自豪。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戴恆揚、馬勇民、劉國才 在希望的田野上——記農民管樂隊 193cm×168cm 布面油畫 1984年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竟然沒有找到一張堪稱世界名著的海頓肖像,且不說海頓同時代18世紀遠在法國的美術名家布歇、佛拉戈納爾、雷諾茲(海頓好友)等洛可可風格的大家,就連和他同處維也納的傳奇美女畫家路易絲·伊麗莎白·維瑞·勒布倫也沒有為他留下一幅傑作。有個傳說,海頓長得身材瘦小,滿臉的天花疤痕,畫家敬仰他的人格,總把他畫得美了。難道是過度的修飾使海頓與名畫失之交臂嗎?但海頓卻有一些關於畫的美好故事。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油畫作品中的海頓

“我沒有錢買名畫,所以要掛點別人沒有的東西。”海頓竟然把自己譜曲的手稿掛在家裡,他妻子覺得要是他突遭不幸這些手稿連喪葬費都不夠。於是海頓說道:“如果這樣的災難發生,就把那些卡農(13、14世紀出現的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其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貝多芬在《命運交響曲》中就用了這種技法。)拿去給出版商,我肯定它們的價值能支付一個體面的葬禮。”

伊麗莎白·畢靈頓是在18世紀被譽為“英國史上最偉大的”女高音。當年,著名肖像畫家喬舒亞·雷諾茲為她畫了一幅畫,將她畫成音樂保護神聖女則濟利亞,畫中畢靈頓夫人傾聽著4個天使歌唱,一位小天使捧著桂冠將為她戴上。但人們總認為這幅畫沒有表現出畢靈頓夫人的風采。海頓對好友畫家雷諾茲說:“畫得很像,但是你犯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錯誤。你應該讓4位天使傾聽畢靈頓夫人歌唱,而不是反過來。”這說法聽起來相諧唐代“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彈過的古鋼琴

由海頓誕辰不由得想起“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句名言,歌德、黑格爾似乎共同創造了它。艾克曼《歌德談話錄》記敘:1829年3月23日,歌德說:“我在手稿中查出一篇文稿,裡面說到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黑格爾《美學》第三卷說:“弗列德里希·許萊格爾曾經把建築比作凝固的音樂,實際上,這兩種藝術都要靠各種比例關係的和諧……”而與他們同時代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姆尼茲·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聲與節拍的本性》裡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維也納海頓故居庭院

在古羅馬,建築與雕塑是一體的,雕塑大師米開朗琪羅也是著名建築學設計師。20世紀,中國現代雕塑的奠基者、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作者之一曾竹韶先生,在巴黎學習雕塑的同時,也曾和日後成長為人民音樂家的冼星海一起學習音樂,一起組織“巴黎中國留法音樂學會”,並相約回國到上海創辦音樂學院。曾竹韶抗戰期間回國曾分別擔任成都華西大學省立藝術院音樂系小提琴教授和國立藝專雕塑系教授。他創作的音樂家雕塑既有貝多芬誕辰150週年的紀念雕塑,也有中國古代的偉大音樂家、世界十二平均律的首創者朱載堉。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郵票

音樂、音韻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是極為高級甚至神秘的。新中國人物畫創新大師方增先先生對古典文學頗有修養,喜愛填詞。他在創作數十米長的國畫鉅製《祭天》時,只是畫了一張20-30釐米的小稿,這個稿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小圖稿,更像是一部武術寶籍,記載著高深莫測的武功圖譜。方先生前後創作過兩張分別是10米、20米的《祭天》。這兩張作品都是一氣呵成,具有雷霆萬鈞之勢、氣吞山河之概。他在創作中根本看不到整體,他心靈的圖景融化在他肆意揮灑的“拳經”之中,以往來探討美術的構圖、經營位置之類的概念好像都用不上了,凸顯的是中國古典詩詞的起、承、轉、合,是詩詞的平仄韻律。方先生之子方子虹介紹了這令人神往的一幕。我把這種創作狀態求教於方先生弟子、時任中國美院國畫與書法院院長尉曉榕,尉曉榕是一位音樂迷,許多中外音樂經典開口便來,他的創作理想就是有音樂靈魂的中國畫理想。尉曉榕對方先生的追求有著深刻地理解和贊同。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遺容面膜

在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中,書法與音樂的關係更為密切。我曾策展草書大家、浙江大學教授馬世曉書法展。馬世曉基於漢字結構分解和古代草書規範的研究,與音樂性相結合的創格形成了獨特的“馬家樣”,具有強烈的審美觀賞性。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陶詠白觀摩了馬世曉的展覽後說:“看了他的書法,我覺得自己渾身都在動起來,好像伸手伸腿伸胳膊地要跳、要蹦,好像是一種自由的現代舞,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是非常自由優美地舞,自由奔放而很有節制……我覺得很沉醉,好像一個人的魂魄被勾去似的,這種感覺就是觀者和書家的性靈共鳴與溝通……我覺得他的書法有著生命的情調和旋律。字寫到這個份上,那真是神了!”陶詠白讀出了馬世曉內涵的音樂美,當年,馬世曉是一心要報考音樂學院的,他實在是具有相當專業音樂素養的。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墓所在的教堂

北京國家大劇院近年實施了“中外音樂家雕塑創作項目”,邀請一批雕塑名家創作中外音樂大師雕塑。2012年初,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的北斗村,在國家交響樂團的幫助下,成立了“北斗村農民銅管樂隊”,在中國西南的鄉村開始洋溢著銅管、牧笛的聲音。新華社報道中稱,這一切是“出生農村、家庭清貧、父母不識樂譜,這是被譽為交響樂之父的奧地利音樂家海頓的故事。”正是出生於奧地利南部的村莊勞羅制輪匠、廚娘之家的海頓給了他們啟示。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墓門口的雕塑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故居小院

人們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1984年戴恆揚等人創作的油畫《在希望的田野上——記農民管樂隊》帶來的震撼嗎,那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啟蒙的召喚。這幅作品所傳達出的時代之聲,是當代中國人心中最美的旋律。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的作品《創世紀》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的石棺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海頓的制服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正中書局於1947年出版的《十二個音樂家》中就有對海頓的介紹

“有海顿的地方就不会有不幸“

正中書局於1947年出版的《十二個音樂家》第二章海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