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在他的《智慧之路》一書中寫到:

公元前八百至二百年間是一個特別的軸心時代,非凡的事件都集中發生在這個時期,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中國的諸子百家著書立說。

在印度,是釋迦摩尼的時代,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在兩河流域,則出現了許多猶太人先知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希臘產生了荷馬,還有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圖等哲學家、悲劇詩人、修昔米德以及阿基米德。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所有的這些巨大的進步都發生於這少數幾個世紀,並且是獨立而又幾乎同時發生在中國、印度與西方。

軸心時代的思想推動著人類每一次發展和創新的力量,又為人類的下一次文化復興提供著精神動力。

讓我們回到這個時期的中國,看看此時的華夏大地上,諸子百家在論戰談笑中匯聚名篇,在列國爭霸中揚名立萬,在烽火鏖戰中運籌帷幄吧!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春秋時代——王室衰微,禮壞樂崩,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剛剛經歷一場劫難,野蠻兇狠的犬戎部落襲擊了都城鎬京,天子周幽王死於戰亂,他的兒子周平王繼位後,只能離開鎬京,率領王室餘部向東遷徙。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東遷途中,有一支贏姓部族,始終相隨護送,到達洛邑後,周平王冊封其首領為諸侯,將西岐以西的土地賜予他建立國家。

這個國家的國號叫做“

”。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東周時代開始。

同年,秦襄公立國,周天子賜予秦國的土地,此時還在戎狄蠻族的控制下,秦人由此開始了浴血奮戰、艱難建國的歷程,這個偏遠的西北小國剛建成一百多年時,竟然有人預言秦將一統天下。

函谷關外的騎牛老者

此時的中原地區,還沒有人關注這個地處西陲的新晉小國,

這一時期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實力,在這樣一個禮壞樂崩,社會動盪的時代裡,中國古代最深刻最神秘的哲學家出現了。

老子——乘風雲而上九天

生年不詳

卒年不詳

出生地有各種爭議,生平記載很少。他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典籍,創立了道家學派。

什麼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萬物本原。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法則。

面對這個激烈動盪的時代,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和“小國寡民”的主張後,乘青牛一路西行,出函谷關後,不知所蹤,留給後人《道德經》一書。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函谷關以西是秦國,傳說老子曾經向秦國國君留下一段預言,稱秦將一統天下。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春秋初期,王室衰微,諸侯稱霸。 天子失官,周官外流。 禮壞樂崩,學在四夷。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春秋時期的秦國,與鄰國晉國可謂相愛相殺三百年,時而攻伐,時而聯姻。

公元前647年,晉國饑荒,秦穆公傾力相助,第二年,秦國饑荒,晉國拒絕借糧,還趁機攻打秦國。

公元前645年,秦軍進攻晉國,俘虜晉惠公,佔據河西之地。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得到周天子使召公賀以金鼓,開地千里,稱霸一時。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逝世,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秦人十分痛惜,作《黃鳥》傳唱。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還有廣為流傳的《蒹葭》《無衣》等秦國歌謠被收入《詩經》,其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可謂膾炙人口,而《詩經》則是由中國古代被稱為至聖先師、無冕皇帝的一位思想家整理,請看下一章節《如喪家之犬的至聖先師》

如喪家之犬的至聖先師

在關於老子不多的記載中,孔子的四次問道最受到重視和研究。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孔子——至聖先師,無冕皇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生活的時代,學術下移,私學興起,孔子被稱為第一個創辦私學的教育家。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孔子與弟子的言行被記錄在《論語》一書中,有一個字的出現概率很高,達109次之多。

就是“仁”在古籍中,“仁”有多種學法。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仁——君民同視,平等博愛。

上下相親謂之仁——《禮記》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仁——從屍從二,代表敬天法祖,尊崇周禮

克己復禮曰仁——《論語》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仁——身和心組成,身心一致,仁者愛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為仁。—《論語》

孔子生活的時代更加混亂了,諸侯爭霸,戰亂頻仍,“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

晉文公在外漂泊時,曾經遭遇曹共公無禮對待,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發兵報復曹共公無禮,曹國兵敗割地。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前605年夏,宋靈公因為分黿(yuan)湯惹惱公子宋被殺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682年,南宮長萬因為分獵物怒弒國君宋閔公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因此孔子認為仁是思想核心,而“禮”則是外在表現,他提出: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522年,自十五歲有志於學至此時已逾15年,孔子經過努力在社會上已站住腳,故云”三十而立”

公元前512年,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故自雲“四十而不惑”

公元前498年,孔子為魯司寇。為削弱三桓,採取墮三都的措施。孟孫氏暗中支持公斂處父。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

公元前497年,孔子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公元前492年,孔子自謂”六十而耳順”。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公元前484年,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

孔子晚年,整理修訂了《春秋》,整理了《詩》、《書》、併為《周易》作序,他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孔子周遊的國家集中在中原地區,沒有到達秦國,但是在修訂《詩經》時,孔子收入了幾首秦風,其中一首,出現在日本援助中國抗疫物資上。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這首詩的歷史就與我們接下來要講到的戰爭有關。

兵家最高境界是“不戰”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了軍事奇才孫武,

傳說,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80名宮女由孫武操練。

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

孫武剛開始揮旗下令,但是這群宮女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孫武又重複了一遍剛才的要求,擊鼓向左,豈料這次眾人笑得更厲害了,儼然沒把剛才的訓話放在心上。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這一次孫武說:“約束不明,申令不熟,這是為將者的過錯;約束既已申明卻不依令行事的,這就是士兵的罪過了。”於是決定將兩個隊長斬首。

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赦免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回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508年,吳國採用孫子“伐交“的戰略,策動桐國,使其叛楚。然後,又使舒鳩氏欺騙楚人說:“楚若以師臨吳,吳畏楚之威勢,可代楚伐桐。“十月,吳軍乘楚人不備擊敗楚師於豫章;接著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506年(吳王闔閭九年),吳軍採取孫子“因糧於敵“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繼續追趕。最後在孫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揮下,經過五次大戰,只用了十幾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公元前494年(勾踐三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吳軍由伍子胥、孫武策劃,在夜間佈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孫武的天縱奇才這一次驚豔亮相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在《孫子兵法》: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武所追求並不是折戟沉沙、血流漂杵的戰場,以戰止戰,結束亂世才是他的最高理想。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諸子百家,秦人天下,春秋那些事。

數千年後,曾經百戰歐洲、叱吒風雲的拿破崙,在流放在聖赫勒拿島時,看到《孫子兵法》中的“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時,一度感概萬千,悔不當初。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孫武攻陷楚國都城,楚國申包胥“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遊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向秦國請求支援。

秦哀公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 申包胥的忠誠與堅毅終於打動了並驚醒了秦哀公,秦哀公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並吟誦一首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國得以復國。

這一時期的秦國發展緩慢,秦穆公霸業難續,中原諸國正彼此攻戰的如火如荼。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亡吳國。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位晉國貴族,共滅智伯分其地。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命趙魏韓為諸侯,晉國從此一分為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