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粒子論與馬克思主義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論與馬克思主義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論與馬克思主義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論與馬克思主義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論與馬克思主義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論旗幟鮮明的提出其理論根據是基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物質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以及世界時空無限觀點。物質和運動不可分。運動就其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它是一切物質形態存在的方式,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它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是一切變化和過程的實在基礎;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具體物質實體的存在方式。世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處於運動之中,不存在無運動的物質,也不存在無物質的運動。唯心主義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其要害在於割裂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的聯繫。

馬克思主義哲學肯定物質運動的絕對性,但並不否認物質也有某種靜止狀態和穩定形式。所謂靜止並非絕對不動,而是指某一物體在一定條件下和範圍內沒有進行這種或那種特定的運動;是指相對於一定的參考系來說,一物體沒有發生位置的移動;是指一物體仍保留其自身的性質,即未發生性質的變化。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統一的。其對立表現在: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靜止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其統一表現在: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在相對靜止中包含著運動的一面;在絕對運動中也有其相對靜止的一面。任何形式的物質運動,都是在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對立統一中進行的。在堅持絕對運動下,承認相對靜止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運動只有從其反面即從靜止中才能找到它的量度。就是說,一個事物只有當它處於相對靜止中,即它是某個事物,才能認清是什麼事物和什麼形式的運動,運動才能獲得衡量它的尺度。其次,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再次,只有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才能區別事物,對事物進行確定的認識和分析。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運動形式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相互轉化。每個具體物質形態的具體運動過程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消滅的歷史,無限宇宙的物質運動則是無始無終的。

物質的層次性和無限可分是物質運動的前提。“能量的最小單位是光量子”,只是目前的認識極限,不等於光量子本身無結構,正是物質的無限可分才造成物質運動的可能,正是物質結構的層次性才有事物間相互作用的‘可計算性’。

有了結構的層次性,才有了應力波(波)的傳播速度,才有了應力分佈的非均勻性,有了結構的層次性才有了物質結構的不均勻性。

有了波,有了粒,有了場、有了暗物質,有了宇宙真粒子,我們才能逐漸理解這個世界,理解空無、、虛空、真空,理解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