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大平调,又名大梆戏,俗称大油梆,概因用以击节的梆子特大而得名。又因其音平,唱腔的调性比高调(豫剧)低,故又谓之平调,现今称大梆戏或大平调。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由于该剧种流行地域较广,因语言乡音不同而造成声腔风格的差异,形成了西路平、东路平、河东平三大流派。西路平,原称滑县平,是以滑县为中心,包括延津、浚县、内黄等地。其唱腔浑厚深沉,吐字清晰,字字清楚入耳,轻重缓急分明。

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据《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县就有大梆戏活动的足迹。时“清台重修明福寺碑”的副碑上有“……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的记载。清朝,大平调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素有“七东八西莫乱窜,曹州还有四个班”之说,共十九个班社。清顺治年间,大平调“大兴班”座班滑县(建国后发现过顺治十六年的演出合同);清顺治天光绪年间,大平调在滑县最为火红。先后有“大兴班”、“公兴班”、“同乐班”等十几个班社。民国时期(1933年)周边平调艺人纷纷到滑搭班献艺,抗日战争时期受挫。建国前夕(1948年)冀、鲁、豫边区政府接管了在滑县的“同乐班”,被命名为“同乐剧社”归平原省管理,1952年移交滑县,1955年对其进行整编。命名为“滑县大平调剧团”。

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1967年文革期间,滑县大平调剧团被撤销,箱衣道具被县委接管,演职员被安置滑县国营农场劳动。1975年部分老艺人艰苦努力,自行组织演出。1978年恢复“滑县大平调剧团”建制至今。1981年12月底,受北京市文化局之邀,赴京汇报演出。在首都北京,分别在长安大剧院、广天剧场、吉祥剧场、物资礼堂、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中南海警卫师礼堂等场所,演出了《三搜太白府》、《海瑞搜宫》、《敬德钓鱼》等剧目,共计演出18场。工人日报、中国农民报、北京晚报、河南日报、北京戏剧报、人民戏剧、河南戏剧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一个稀有剧种,县级剧团(时称要饭队)的精彩演出,轰动了京城,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赢得了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自此,滑县大平调剧团轰动全国,影响巨大,名声大振。

滑县大平调属梆子声腔体系,音乐结构为板腔体。基本板式共分头板、二板、三板、流水板等四大板类;唱腔发声用大体腔(真噪)二本腔(假噪)两种,过云由于女性角色均由男性演员扮演,故旦角及小生均用假噪,除在(头板)(二板)唱腔中情感激昂外,更要用高八度的假噪行腔,俗称“喊儿”。自三十年代以后,女演员较多,革易了男旦的旧观,小生也多用女演员扮演,因此真噪成了大平调的基本唱腔。唱腔音调多为I=C,旋律多为雅乐G微调式或清乐G微调多。声音刚健、明亮、宽厚,给观众以自然流畅之感。而少数板腔的尾音则用八度以上的假噪,听起来豪放、热情、高亢激昂、激动人心。

滑县大平调被称为大戏,脸谱比较讲究,人物性格分明。如:赵匡胤红脸五道眉、敬德黑脸四块瓦、张飞黑花倒丝钩等。滑县大平调表演粗犷豪放,动作幅度较大,云手划大圈,盘腿跨大步,融入了武术中小洪拳手法,尽显粗犷豪放风格。唱腔旋律不仅因板不同而有变化,在不同行当中也各有特色,如:生、旦角的唱腔娓婉、悠扬,优美流畅;黑脸、花脸的唱腔古朴、高亢,尤其用四大、尖子号伴凑,更显得气魄雄伟。

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大平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大梆、大号、大弦、二弦、三弦、大铙大镲等。大梆以枣木制成,长二尺,直径三寸余,中间挖有三寸余音碗,左手承托,右手以棒相击,音调沉郁厚实。大号俗称尖子号,状如喇叭,颈细而长(约三尺半),下有音碗,上有号咀,吹时声音细而亮。大弦即木制的八角月琴,直径一尺一寸,厚二寸许,为薄桐木板合成,中空,上有4寸余的短颈,四轴引丝弦四根,分两组(外弦为5,内弦为2)有“品”里二外三(今为里三外五),弹拨发音,声音清脆而嘹亮,为领奏乐器。二弦:即短杆木制胡琴。杆长一尺二寸,下有木筒,长约六寸许,一端蒙有桐木薄板。杆上端二轴牵引二根丝弦,以弓尾为分,外弦为3,里弦为6,左手三指接捺音节,由于把位窄,高低搭配,此起彼伏,和而不同,相得益彰。三弦,与一般高音三弦相同。大铙大镲俗称四大,形似铙、钹而大,直径尺半,发烘,哗之音。大平调近年来文场方面也有二胡、琵琶、笙、竹笛,及音簧管、提琴等乐器,明显地增加了气氛。丰富音色,还有鼓锣、二锣、手镲等。

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滑县大平调历经近千余年的文化洗礼,逐步发展成一个规模性剧种,处处彰显时代烙印,对研究我国戏曲的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大平调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又多样化的板式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罕见的,其板式及唱腔构思巧妙,为我国古戏曲曲牌和板式形成,提供了资料佐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大平调在豫北大平原近千年来延续到现在,可见生命力之强,已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艺群体,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价值。目前,滑县大平调剧种已入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滑县国家级非遗(一):滑县大平调

滑县大平调剧种传统剧目主要有:《铡赵王》、《铡陈世美》、《铡郭槐》、《铡辽彦辉》、《闯幽洲》、《反阳河》、《二进士》、《长坂坡》、《三传令》、《杨岑彭》、《大王篡朝》、《司马矛告状》、《战洛阳》、《陈平打朝》、《收岑彭》、《收吴汉》、《诸葛亮祭灯》、《空城计》、《下高平》、《地塘板》、《游四门》、《反徐州》、《收卢俊义》、《白玉杯》、《马芳困城》、《海瑞搜宫》、《敬德钓鱼》、《三搜太白府》、《大战朱仙镇》、还有红、白、寿、圣四大“挂中堂戏”,如《麒麟送子》、《七子八婿献寿桃》、《斩蔡阳》、《唐王游地狱》、《火车阵》等600余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