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遊戲到底是誰的錯?

Tenwin少兒頻道


孩子沉迷遊戲第一責任人就應該是家長。

一,沉迷遊戲不是一天形成的,家長有沒有盡到樹立榜樣的責任。如果家長每天玩遊戲,孩子每天耳渲目染自然會沉迷遊戲。家長有時間坐下來看會兒書,孩子也會養成讀書的習慣。

二,家長有沒有盡到陪伴的責任。有些家長工作很忙,回到家也在對著電腦忙工作。孩子只好自己玩,電腦遊戲也就成了他的玩伴。

三,家長有沒有做到及時發現正向引導的義務。如果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能夠及時制止並正確引導。那麼孩子也就不會沉迷於遊戲。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安樂微課堂


古有玩物喪志,今有遊戲成癮。古代「玩物喪志」一詞如洪水猛獸,家長父母盡皆避之不及;但是在當代,我們多了科學的方法來看待、探索、研究和剖析所謂的沉迷遊戲。

沉迷遊戲是誰的錯?有人說是家長的錯,沒有管教孩子和樹立榜樣;有人說是孩子的錯,沒有強大的自制力;有人說是社會的錯,沒有限制遊戲的發展和傳播。

我卻認為兼而有之,但主要卻是習慣的錯。

1、遊戲和遊戲之間也是不一樣的

遊戲和遊戲也是不一樣的,如單機遊戲和網絡遊戲,其差別就在於後者多了個人與人的交互。

不難想到,如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等遊戲,有的人是為了玩遊戲(人機交互),而有的人是為了和人玩(人人交互),這個人可以是遊戲玩家,可以是遊戲好友,也可以是現實中的同學朋友。

其實,動機的差別,導致的結果就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會隨著遊戲時間的延長,這兩個動機可能會產生融合。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種動機更容易擺脫遊戲成癮,因為其核心是人,遊戲只是工具,這個工具可以換成看電影、打麻將等。

那麼兩者兼而有之的社交屬性明顯的網絡遊戲是怎麼導致成癮的呢?

2、科學研究給出瞭解釋:習慣和反思的拉鋸

2019年,Gong et al.的研究給出了一套雙系統理論來進行解釋。

他們提出來自遊戲的誘惑慾望可以通過兩個結構不同的系統(反射系統和反思系統)來觸發用戶的行為。

其實,反射系統是一個習慣性的、反應性的、基本上是自動的過程。

這個系統使得我們自動觸發一個習慣性的行為,符合我們的短期願望,而不考慮這種行為的後果。即,習慣成自然,比如下意識地就點開了遊戲。

但反思系統就不同了,它是一個抑制、自我調節和控制的過程。就是說,當一個行為與負面後果相關時,該系統會激活自我調節,以抑制習慣性反應,以符合一個人的長期目標。就是說,我明天要考試了,不能再玩了,我要學習,於是剋制自己不點開遊戲。

那麼觸發雙系統運作的誘惑慾望是什麼:

對遊戲行為的渴望。

從實際來說,對遊戲的慾望可以分為個人參照行為的慾望和群體參照行為的慾望。

第一種是自己一個人獨自消遣的慾望;第二種慾望是一種根植於一個人對某一特定社會群體成員的自我概念的社會慾望,反映了一個人與社會群體成員交往的動機。

也就是說,除了獲得遊戲快樂、氪金快樂之外,社交屬性也是遊戲者參與遊戲的一大誘因,比如和女朋友一起上分,和室友開黑,和我們的常識相符合。

實際上,個人的遊戲行為也就是上述兩個系統之間博弈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兩個系統在「拔河」。

也就是說,成癮是一種負面結果,但實際上,是兩個系統拔河,習慣性主導的反射系統總是贏。

習慣才是罪魁禍首。

3、面對孩子沉迷遊戲該怎麼辦?

剛剛我們已經說到,遊戲成癮就是一種自制力與習慣性的拉鋸,這也可以解釋12至16歲的青少年為什麼會成為高危人群。

  1. 青少年自制力弱

  2. 面臨的誘惑源過多

  3. 環境易養成習慣

其中,1是個人因素,2、3都是外界環境的影響。

除開年齡和閱歷等導致的個人因素,環境層面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環境(父母當孩子面玩遊戲,或嫌孩子煩把手機丟給孩子),次要的是校園環境(同學之間的遊戲討論、傳播)和社會環境(電子競技的興起)。

所以,為避免遊戲成癮,讓孩子玩遊戲而非被遊戲玩,父母應起到隔離誘惑源和培養孩子好習慣的作用。

這兩點一旦做好了,根本不需要去找遊戲廠商和社會的麻煩,如果非要找麻煩,也應該是自行審視父母自身的問題。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家長對自身責任的忽視,如此態度下,再配以遊戲和電子競技的高速發展,實不為奇。

不過,最後也很期待來自醫學層面的遊戲成癮治療方式方法,因為如果成癮已發生,我們不能只是靠電擊等手段。

Gong X, Zhang K Z K, Cheung C M K, et al. Alone or together? Exploring the role of desire for online group gaming in players’ social game addiction[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9.


種太陽的神


【導讀:孩子沉溺於遊戲可以說沒有半點好處,因為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很差,一旦陷入其中便很難逃離,大人有的人都迷戀遊戲,更何況一切價值觀和愛好都處於成長期的孩子。】

我認為孩子沉迷於遊戲的主要錯來源於二部分!必須要警惕了!

  • 第一,家長要承擔一部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你的樣子影響著孩子的樣子,有的家長自己每天都在玩什麼王者榮耀,吃雞等遊戲,憑什麼不讓孩子玩,你都可以玩,為什麼不讓孩子玩,作為大人都有可能迷戀遊戲,你憑什麼不讓孩子沉迷?所以,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不讓孩子玩,你作為家長就不要玩,孩子玩你也要正確的引導,什麼時候能玩,什麼時候不能玩。最好不要把玩和網絡遊戲聯繫起來。

  • 第二,遊戲出品商承擔一部分。資本家出品遊戲的目的是什麼,是賺錢啊,是賺錢啊,什麼遊戲刺激,什麼遊戲大眾喜歡,就做什麼遊戲,加上很多遊戲可能對未成年人沒有限制,更是拉低了進入遊戲的門檻。而且什麼皮膚什麼裝備什麼升級,抓住了孩子和人的弱點和心理,一旦上癮,便沉迷了。所以遊戲出版商必須承擔一部分錯誤。

  • 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但是這裡的遊戲不是電子網絡遊戲,而是參加體育運動、參與體育比賽以及和同伴之間做遊戲等,是這種遊戲,而不是網絡遊戲。所以,引導孩子玩遊戲一定要明確是啥遊戲。


尚未了凡


在討論孩子沉迷遊戲到底是誰的錯之前,我們先來想想孩子為什麼會沉迷遊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孩子通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這種遊戲可以讓孩子產生愉悅感。

2.孩子還可能會選擇可以操控的遊戲,因為這種遊戲可以獲得滿足感,成就感。

3.現在也有許多聯機遊戲,很多人都玩同一個遊戲或者同時玩同一個遊戲,會有認同感。

瞭解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父母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1.孩子喜歡的事物,肯定不會只有遊戲這一種。所以父母要做個有心人,觀察孩子除遊戲外的興趣所在,投其所好,來轉移孩子對遊戲的單一注意力。他的興趣多了,廣泛了,自然對遊戲的熱度就降下來了。

2.孩子在遊戲當中獲得的成就感,可能在以往的生活中很難體會到。這時父母要創造條件,努力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比如孩子某一次的考試發揮的好,只要有些許進步都及時表揚。又或者孩子幫忙父母做了一件家務事或者別的什麼事,無論大小,也要及時表揚。孩子受到的正面影響多了,自然也會產生滿足感,成就感。再者,孩子的興趣愛好多了,也會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體驗到成就感,也就不僅僅只限於在遊戲中得到滿足了。

3.孩子適當的同夥伴們玩一下游戲,父母也不必一味的阻攔,這也是孩子們交流的一種方式。可以引導孩子們做除了遊戲以外其他的事情。比如可以相約打籃球,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一起去圖書館看喜歡的書。又或者一起去爬山。都是促進認同感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孩子沉迷遊戲與孩子本身愛玩的天性有關,與父母的陪伴教育也有關。不用糾結誰對誰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希望每一位想改善親子關係的父母與孩子都能和諧相處!





玉令之質


我個人觀點:孩子沉迷遊戲,多半是家長的錯。

我家妞妞,才兩歲多,大人看著手機,不搭理她,她會說,媽媽不看手機。媽媽不看手機。或者,小腦袋也要湊上去看你在看什麼?早都會滑屏,會翻頁。

一開始看手機,是從給她拍照,讓她從手機裡欣賞她的照片。後來是錄像,她在手機裡看著她自己的一舉一動,能看好多遍。我們意識到看手機時間長不好,幾分鐘給她要,她大哭。

從那以後,儘量不讓她看手機,所以拍照後來儘量在戶外,她一心一意在玩,無論拍照錄像她的心思都不在手機上了。

疫情原因,無法出門,有的時候,我也很煩悶。有一次,她鬧我煩,我就說,媽媽給你找個動畫片看看,就這樣,開始看《小豬佩奇》,一開始看10分鐘,15分鐘,20分鐘,到現在30分鐘如果關了,還會哭鬧。好在,我們大人有時間底線,再哭也關掉。然後全心全意陪她玩一會,她也就不生氣了。

還好,我和老公我倆都不玩遊戲。同事家的孩子三歲都會在手機上玩遊戲。可想而知,這遊戲,誰裝的?第一次誰教的?

小孩希望大人陪,大人沒空,或者自己想玩,就給個動畫片,給個手機遊戲,換來大人的自由空間。等到孩子上癮了,又埋怨孩子不自覺。

想起來我媽,她嫌孩子們吵,就說,來來來,看動畫片,都不要吵鬧了!等她忙完了,就說,我要關了啊。

所以,孩子的問題最終反應的是家長的問題。


幸福小塵埃


不是社會的錯,因為社會本身就會犯錯,看看歐美的疫情,你就能理解了

不是遊戲的錯,因為如果沒有遊戲,孩子還是會找一些可以玩的來逃避學業,反正就是不會去認真學習。

不是家長的錯,因為家長的思想並不能等於孩子的思想,家長總是希望孩子以學業為重,所以家長也不會錯。

那麼學校會有錯嗎?答案肯定是沒有,學校負責教書育人,幫助孩子學會知識,以便以後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那到底是誰錯了?

肯定是孩子自己的錯,他自己不熱愛學習科學知識,反而熱愛學習遊戲知識,主要原因是遊戲比課堂更有吸引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一定是孩子自己的錯。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也很簡單,只要讓孩子明白,科學文化知識比電子遊戲更有趣就行了。

這件事該誰去做呢?我覺得應該是社會各方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來做。

所以,我可以給提問者下個結論,孩子沉迷遊戲是孩子自己的錯!


真遊戲玩家


這個找不出對錯來,你說是遊戲的錯嗎,不存在的,就算沒有遊戲孩子也會去玩其他的,我曉得時候遊戲還不發達,那時候沉迷動漫,一放學就跑電視前等著,就算看完了心理想的也是動漫的劇情。你說是大人的錯沒管住孩子,那也不對,還是哪個問題,孩子就算沒有遊戲也會沉迷其他的東西,孩子本來就是好奇心比較重的,任何以前沒接觸過的都很好奇,主要還是得靠家長來正確引導,之前網上很多人都呼籲關閉遊戲呀什麼的,那都是扯淡的,玩遊戲最起碼在家裡一步手機或者電腦就能解決,如果沒有遊戲,孩子出去玩,危險不,有大人看著孩子丟了等這樣的新聞也不是沒有,跟孩子在家玩遊戲相比哪個更嚴重


青島貨代老孫


本來水流的好好的,結果這邊那邊都給堵了,源頭卻還在流水過來,結果水越積越多滿出來了,誰的錯?

孩子沉迷遊戲跟這一樣的道理,如果要問到底誰的錯,就應該問孩子得到了什麼,因為得到的東西正是能量的來源。一個人要活著,肯定會需要能量,其他地方獲得不了能量,自然只能由一個地方過度收穫能量或者轉移能量,所以。孩子沉迷遊戲,誰的錯?

拋開孩子能從遊戲裡得到什麼來談讓孩子轉移注意或者培養其他興趣,這是痴人說夢,同樣拋開遊戲對孩子的積極影響卻干涉孩子玩遊戲,這是思想綁架


小幽


關於孩子沉迷遊戲到底是誰的錯這個問題我來發表一下看法是雙方都有錯既:孩子本身和父母。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人生第一個導師也是孩子道路上的指向標,孩子的開始就是一張白紙,經過生活的洗禮會有豐富的色彩,但這些五顏六色的色彩中不乏有一些不好的顏色!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成長比喻成樹木的成長,如果想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那麼孩子的父母必須要精心呵護,孩子18歲未成年之前,父母必須進到職責和責任,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孩子的成長中肯定會有錯誤的做法和不好的習慣,那麼作為父母必須第一時間已與制止和教育,指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是父母的引導,遇到錯誤方向第一時間制止,覺不能置之不理,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制止,那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而會出現前面提問到的問題。

其次在於父母平時的教育和灌輸正確的生活習慣,孩子其實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需要關愛、需要陪伴,孩子心中有愛,就會體諒父母的用心良苦,這樣在父母的教育關懷下,孩子也會知道做什麼事是對,做什麼事是錯,良性循環,就會有個自愈錯誤的能力。

所以說父母的教育特別特別關鍵,對孩子良好的教育就不會出現沉迷遊戲的錯誤發生。

以上就是我對孩子神秘遊戲誰過錯看法,歡迎大家互相討論[贊]



大曼PPT


這個不是誰的錯,誰都有喜好,我們那時代什麼是遊戲都不知道,玩泥巴也是錯嗎,重要的是引導好自己的孩子自律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