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邊界感。”這份教養需要家長給予孩子,同時教會孩子,維護孩子的“邊界感”,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也會讓那孩子更加獨立的成長。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親戚家的孩子小蘭從小就跟爸爸媽媽關係十分親密,小蘭從小有什麼事情都會跟父母分享,不管是學習上的問題,還是情感上的問題,父母都瞭如指掌。

但隨著小蘭年級的增長,開始有更多自我意識,希望有更多自己的隱私,很多東西就不願意與父母說了。

孩子想法發生了改變,但是父母卻還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什麼事情都讓父母知道。那天趁小蘭去上學,小蘭的媽媽偷偷看了小蘭的日記,並且發現了小蘭早戀的情況。

當小蘭回到家之後,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責罵起小蘭來,說不好好讀書,思想還“不單純”。

從那之後,小蘭更是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和家長們說,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性格也變得內向孤僻了許多,小蘭的父母也為此感到後悔和擔心。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當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

父母希望去了解孩子,是出於關心,但是過度的去打擾孩子,侵犯孩子不願意揭開的那一部分,這就是對孩子隱私的侵犯,對孩子的“邊界感”的破壞,對孩子的傷害。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一、什麼是“邊界感”

《相處的藝術》中對於邊界感的描述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自我界限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於界限的判定和重視程度。“邊界感”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規則,也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重視的內容。

在教育孩子,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們也要注意維護孩子的“邊界感”,特別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的萌發之後,家長們就更應該給足孩子自己的成長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

“邊界感”是孩子弱小又驕傲的“小地盤”,這是孩子自尊的重要源泉,家長應維護孩子的“邊界感”。

二、沒有“邊界感”的孩子有多悲哀?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越早的給予孩子“邊界感”,才能讓孩子越快的成長。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缺少“邊界感”的孩子,被剝奪了自我意識。

家長過度的去幹預孩子的生活、學習,什麼事情都挺孩子做決定,孩子沒有選擇權,長久之後,也就是失去了自我選擇,自我判斷的能力,讓孩子迷失自我。

  • 缺少“邊界感”也會導致孩子缺少抗挫能力,過度依賴父母。

孩子從小和父母親密無邊界,甚至是不願意跨出第一步與其他人交往,父母成為了孩子的唯一寄託,當父母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時,孩子就容易缺少安全感,變得脆弱敏感。

三、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的修養

1. 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陪伴,但是更需要獨立的成長空間,有自己的“邊界”。

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思想上,家長們都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邊界感”。

過度的去幹預孩子的隱私,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心,反而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孩子願意和我們分享的,我們認真傾聽,孩子希望保密的,我們尊重他的選擇。

對於一些孩子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放手人讓他們去做,這是成長的過程,也是對孩子自我意識和尊嚴的保護。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2. 對孩子說“不”,同時教會孩子說“不”。

對孩子說“不”,是要求家長們不要溺愛孩子,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需求。

而教會孩子說“不”,是希望孩子也懂得拒絕他人,面對他人的不合理情切,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保護好自己。

特別是孩子青春期的那幾年,家長們要教會孩子對那些不良的誘惑說“不”,恪守行為的邊界,不要衝動犯錯。

對孩子說“不”,讓孩子學會說“不”,是要讓孩子學會靠自己,同時和他人有一定的邊界感,讓孩子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3. 讓孩子懂得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

當孩子過度關注他人的感受時,就會導致孩子唯唯諾諾,顧慮太多。家長們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幹預、幫助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自己的內省感受。有自我的邊界感,知道事物的劃分依據界限。

孩子最初的邊界感,需要靠家長們來“維護”,這是家長們應該時刻懂得的道理,能做好,更是家長們的休養,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才是對孩子最大的疼愛。

同時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該學會恪守邊界,學會互相尊重,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四、作為家庭的一員,每個人都需要恪守邊界

1、作為孩子,守護自己的邊界

孩子不應該去依賴父母,要更快的獨立,更早的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但不意味著要讓孩子疏遠父母,而是懂得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決定自己的道路。

孩子們既要尊重父母,給予父母的關心以回應,同時也要守護自我邊界,努力生活,努力成長。

2、作為家長,不侵犯孩子的邊界

而作為家長,就應該學會對孩子放手,給孩子信任,讓孩子自己做主,給孩子更多的獨立成長空間,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也容易遭到孩子的厭惡,學會把握與孩子的界限,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孩子的隱私家長別侵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是家長一生的修養

《原生家庭:如何修正性格缺陷》一書裡曾寫道:“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家庭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應當彼此尊重,維護他人的“邊界感”,給父母尊重,給孩子自由和信任。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