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自從我帶著孩子從朋友家裡回來之後,我便經常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和你年紀一樣大,她可多懂事呀!不像你,整天只會玩和鬧,根本就不讓人省心。"

朋友生了一個女孩子,這個孩子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她很安靜,很懂事。每次到朋友家裡,這個孩子總是會向我打招呼,然後就安靜地學習,不吵也不鬧。朋友給她報了很多個興趣班,但是這個孩子卻沒有抱怨過。

有時候看到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我都要感嘆,可能我一個成年人都做不到像她那麼有自制力呢。我和這個孩子聊過幾次,我發現她的想法也完全不是一個小孩子的思維。

這麼好的榜樣,我一定要讓自家孩子學一學。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回家路上,便與我說:"媽媽,我覺得她好可憐啊,整天都要學習,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變得超級懂事,我覺得她很不開心啊。"

也許在父母眼中是成熟懂事的孩子,但是到了同齡孩子眼中,卻變成了可憐、並且值得同情的一個人。

很多父母都追求孩子的成熟懂事,過早地運用"成人思維"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結果,孩子在過小的年紀就已經具備了"成人思維",失去了屬於她相關年紀的童真。

這樣的教育,真的好嗎?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父母對"童真"的三個誤解

談到"童真",父母們的看法是不同的。

有的父母認為這是一個褒義詞,父母應該去守護孩子的童真,讓孩子在一個充滿童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有的父母則是認為這是一個"不成熟"的表現,因為父母們更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成熟懂事的人。這樣一來,父母也會變得省事省心很多。

事實上,"童真"一直是一個正面的詞語,父母常說的"不成熟"應該是"幼稚"的表現。

也正是因為有些父母分不清"童真"和"幼稚",所以父母可能對"童真"帶有著以下三個方面的誤解:

1、孩子的天性是無序的

一說到孩子的"順序感",父母可能會想到孩子將玩具隨處亂扔、水彩畫筆隨便亂畫、衣服不好好放整齊、被子也不會摺好。這些現象確實是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所以父母認為孩子是無序的也不足為奇。

事實上,在孩子的天性中,就包括了孩子對於秩序感的追求。至於以上的幾個現象,父母必須要反思一下自己,這些事物一開始的狀態是如何的。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小孩子對於秩序的敏銳性要大大地超過父母,如果孩子一開始便看到家裡的玩具是隨便亂放的、被子和衣服是隨便亂扔的,那麼孩子便會記住這種狀態,並把這些狀態當成是這些事物原本的狀態。

2、小孩子是沒有尊嚴感的

對於孩子是否有沒有尊嚴這一個問題,父母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父母

很覺得孩子年紀那麼小,怎麼會把一些不好的事情放在心上呢?事實上,孩子也是有尊嚴感的,甚至比成年人的尊嚴感更甚。

當父母在公共場所責怪自己之後,孩子是會產生一羞恥感種,這種羞恥感的來源,正是孩子的尊嚴感。

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尊嚴感,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孩子將會陷入一種不好的狀態裡面:認為自己是不被需要和關注的,自己是被遺棄的。

3、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

關於童真,還有一個很大誤區,那便是父母認為孩子是沒有自制力的。正是

因為如此,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去管教孩子。

其實,兒童也是有自制力的,只是在孩子應該被培養和提升自制力的時期裡,父母沒有加以教育,或者運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最終導致這份自制力慢慢消退。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父母和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帶上成年人的思維;而孩子的想法更多的是集中在過程,而不是結果上面。

不要用孩子的童真,去換一個成熟懂事的孩子

由於父母不瞭解兒童的世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帶上"成人思維"。最終,帶有"成人思維"的教育,把孩子培養為一個具有"成人思維"的人。

從表面上看來,父母的教育指南並沒有錯誤。實際上,孩子失去童真,過早地具備成人思維,將會給孩子帶來以下這幾個方面不良的影響:

1、壓抑自身需求,不會表達自己的慾望

具有"成人思維"的孩子容易壓抑自身的需求,並且,她們可能會擅長或者

不願意表達自身的慾望與需求。不再過多地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正是成年人的一個特點。

其實,造成孩子壓抑、內向、不善言辭的一個原因便是,父母認為孩子足夠成熟懂事了,所以孩子就很難再向父母傾訴自己心中的想法。

結果,兒童時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在長大之後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捲土重來。

2、過早地用條框約束自己,處處謹慎小心

那些成熟懂事的孩子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便是他們會過早地用條條框框來

約束自己。父母大多知道,小孩子身上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很直接、喜怒哀樂都會表現在臉上。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被約束在條條框框裡的孩子更多的是會選擇一種冷靜、懂事、成熟的面具來掩蓋自己。他們處處謹慎小心,像個大人一樣,在孩子堆裡便會顯得格格不入。所以,他們的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孩子沒有朋友。

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過早讓孩子具有"成人思維",這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那麼,究竟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讓孩子在保持童真的同時,慢慢地成長起來。這裡有三個建議:

1、用言傳身教,保護好孩子的童真

要想保護好孩子的童真,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父母不能過早地將孩子推出

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而是要讓孩子慢慢地自己親身經歷一些事情,然後父母慢慢地放手,直到孩子可以獨自一人、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

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看似無厘頭、看似幼稚的要求,父母不能直接拒絕;在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父母也不能直接否定、不管孩子的想法直接做下決定,而是要去詢問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

2、運用兒童本位,用孩子的邏輯教育孩子

什麼是"兒童本位"?"兒童本位"就是從兒童的眼光看教育。

以往的教育大都是用成人的眼光看教育,認為兒童需要成人的教育,這就

是"成人本位"。可這種教育方式真的正確嗎?能不能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呢?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蒙臺梭利發現,迴歸兒童本位,傳統教育的很多困境將迎刃而解。這就是"童真思維"的核心理念,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用孩子的邏輯教育孩子。

那麼,究竟父母應該如何運用兒童的思維教育孩子呢?一般來說,父母的"兒童本位"要達到以下幾個點:

(1) 秩序:主動建立秩序,讓孩子對世界最開始的認知,就是從秩序開始的。

(2)固定的時間: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規定好時間。

(3)環境要根據兒童來設計:不遠是家庭,還是學校,都需要根據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來設計。

(4)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賦予孩子權力,而不要跟他做權力交換。

(5)項目教學

:只告訴孩子任務,耐心讓孩子嘗試,不要干擾孩子的專注行為。

3、發現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慢慢地領悟成長的過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還要學會去挖掘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愛。不能讓孩子對父母存在恐懼心理,不然的話,孩子就很很難真正地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交流。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童真”,別用“成人思維”,毀了孩子天賦!

父母也不能用太多的條條框框來約束孩子,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慾望,那麼父母應該要做到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讓孩子做回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母所希望的自己。

父母不能為了"一己私慾"而過早地賦予孩子"成人思維",要保護孩子的童真,學會用孩子的思維去與孩子交流。不要用孩子的童真,去換取孩子的成熟懂事。

我是木木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