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各选一位最杰出的皇帝,分别应当选谁?

赵宋春秋


唐朝自然是李世民,连后世都称颂并效仿,那怕直到今日我们现代人都是会说他几千年封建王朝有名的明君,也是唐朝最杰出的一位人君,他的孙子唐玄宗都不行。

宋朝说实话即使最杰出的皇帝也比不过李世民,宋代应该是开国皇帝赵匡胤,自他之后的宋代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

而元朝在我们看来实在是看不出那里杰出,相反感觉就是屠夫王朝,应该也就忽必烈,他除了打架厉害,没看出那里牛逼。

明朝出色的皇帝不少,奇葩的皇帝更多,按说应该是朱元璋,但是他儿子朱棣确实做的比他出色,虽然是抢来的。

清朝比较好的皇帝有两个康熙跟雍正,康熙要出色一些。

这些人是上千年里才出现的,泱泱中华就是不缺人才。


骑驴爬树


我认为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最杰出的皇帝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玄烨。下面我简单的说说,欢迎讨论。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开创的不仅是大唐盛世,更是中华盛世,他建立的帝国,不仅是汉民族的帝国,也是世界的帝国,实现了整个中华多地区多民族的互补和融合,形成了古代中国影响力最强大的王朝,让“唐”这个概念深入世界,“唐人街”“唐人”甚至连旗袍马褂都被称为“唐装”,李世民建立的帝国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全球领域内的强大影响力,其本人李世民也被称为“天可汗”,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宋高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主要贡献,是结束了百年来五代十国的乱局,虽然最终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但已经很不错了,可惜英年早逝,后世子孙不孝,整个宋朝都出现积弱的态势。纵观南北宋十八帝,赵匡胤肯定无疑是第一。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虽然是一统的王朝,但却不是稳定的王朝,元朝十一帝,除了个别几位,存在感都很差,要硬要选出一位的话,只能选开国之君忽必烈了。

明成祖朱棣

朱棣雄才大略,比起其父亲,志向更加远大,魄力更加十足,实行削藩,加强集权;改五征蒙古,占领安南,降服东北,收复西北,视野广阔,六下西洋,让明王朝的版图达到极致,也成就了“永乐盛世”。但可惜持续的时间太短。

清圣祖玄烨

康熙亲政之后,多次亲征,东北西北各打一遍,彻底解决了中国千年以来的蒙古西藏东北西南和台湾的分裂问题,使得清王朝到了末年,也没有出现历朝历代边疆自动脱离的情况出现,另外康熙编撰的书籍也都是使用型书籍,在整个清王朝无人能比起功绩。


曹老师xixi


唐朝皇帝当然是李世民,千古一帝嘛。他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重用李靖等名将,扫平了各大割据势力。征服突厥,吐谷浑,武功赫赫。文治方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史上称为房谋杜断,他从谏如流,任总魏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宋朝的皇帝我选宋仁宗。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善于纳谏,据说有一次谏名臣包拯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元朝的皇帝乏善可陈,勉强选一个就是忽必烈。

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认为,忽必烈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接受了汉文化。

明朝的皇帝私人品行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极度残忍,有的极度懒惰,但有一个例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安乐了。

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清朝皇帝中首选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连毛主席都说:“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