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虽多,却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请对留学生回家说:“yes”

今天,我国政府商务包机接回英国小留学生。一时间众说纷纭,很多人不理解,对此投反对票,认为把毒带回了家,破坏了国内十多亿人宅家苦守苦熬的成果。很多人质疑:包机接回的1.5万小留学生,到底是英国的未来,还是中国未来?

留学生们也很纠结。学校停课了,回国吧,不仅途中有风险,还担心被排挤、受歧视,曾经有小区居民集体不让留学生进小区的先例,曾经友善的叔叔阿姨远避之,有家不能回。不回国吧,留学的国家疫情来势汹汹,谁也说不清第二天会发生什么,病毒、饥饿、骚乱、恐慌,.......尤其是小留学生学校不能住校,寄宿的外方家庭又自顾不暇,随时有流落街头的可能。

留学生不是中国人?NO! 这是个伪命题。首先,留学生肯定是中国人,而且是有中国国籍、受中国法律保护的中国公民。日前,教育部发布新闻称,我国海外留学人数为160万人,目前在国外约142万人。中国学子遍布全球,这142万人后面就是142万个家庭,父母、长辈,几百万人的牵挂,令人揪心。

留学生不爱国?不是中国的未来?NO! 君不见国家领导人出访,举着小旗帜欢迎的大多都是留学生,他们有一个同样炽热的中国心。

清末中国留美幼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些人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我们不应该忘记。

建国之初,以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吴文俊等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到祖国,为发展新中国的工业、科研、教育和国防建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我们不应该忘记。

当今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飞速,更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很多都成业界精英,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很多学科、实验室带头人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千人计划就是典型的高层次人才工程,为我们国家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

当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也是开放的教育,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老路。教育的开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学生的有序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能抱着畸形的心态、有色的眼镜来看。据教育部统计,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在稳定增长,超过了50万,“留学中国”正在成为海外留学新品牌。教育发展是为了提供多样化选择,包括留学这个选项。必须承认,国外有很多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学教育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应该让家长有更多的教育选择,只有一根独木桥,那该有多惨烈。

曾经,我们为了躲避战乱、灾害撤侨,赢得一片喝彩。2011年2月利比亚撤侨调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动用了4架军机、租用了20余艘外籍货轮,把35860名中国公民安全接回了家;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撤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赶赴也门;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撤侨、2016年新西兰南岛发生7.8级地震撤侨、2016年以色列海法发生特大火灾撤侨,有网友说,我们应该庆幸,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们的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他的承诺,它是我们每个人最坚实的后盾!

这次,国家为了留学生包机,我们也应该为政府的行动叫好!为祖国的强大喝彩!

普京有句言广为人知:俄罗斯虽大,却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古语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新冠疫情的今天,我们应该说这么一句:中国人虽多,却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国人有难,虽远必救。大疫面前,我们一个都不能少,留学生也不能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