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为两大霸主,秦楚争霸几乎贯穿整个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代,虽然魏国异军突起,齐国一直富强,秦国屌丝逆袭,但楚国一直是以一个传统大国的身份出现的。在战国时代,楚怀王对楚国的发展影响巨大;楚怀王的一些决策改变了楚国在战国时代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楚国的发展状态,楚国也因他的一些决策而由盛转衰的。

楚怀王是继承了他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庞大遗产而上位的,在继位的前半段里的决策还是非常英明的,继位之后的他秉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开疆拓土,于公元前306年灭亡了越国,又于公元前318年作为合纵长,组织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也凭借着这样的战绩在诸侯国当中大显声名。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在楚怀王统治前期居庙堂之高的,可以说楚怀王统治的前半段给楚国带去了巨大的利益,也提升了楚国的国家地位;但统治的中后期形势却急转直下,那时秦国已经崛起,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崛起的秦国和崛起的楚国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两个国家的关系变得异常紧起来。

在此之后的秦楚博弈当中,楚怀王却并没有表现出与他统治前期那么睿智的能力,反而一次又一次在秦国的计谋中栽跟头;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他在诸侯国邦交中的反复无常,楚怀王时期,楚国本身与齐国是属于同盟的,但因为秦国给楚怀王画的大饼,让楚怀王三番两次的背叛与齐国的同盟,那么楚怀王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心动的呢?

齐国与秦国都属于大国,并且秦国还是山东六国主要对抗的对象,就这样的基础上,为什么楚怀王还要不惜背叛同盟关系而与秦国结盟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为什么楚怀王总是容易中秦国的诡计?他又是如何在他的统治时期让楚国由盛转衰的?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楚怀王无主见,无谋略,偏信偏听

首先,楚怀王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谋略,并且极易受身边大臣影响的君主;楚怀王这个人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他是精明还是昏庸,因为他所实施的统治形式和政策受身边因素的影响太过广泛,如果身边有一个精明的忠臣,那么这个君主就会将国家往好的一面上带领,但是如果这个君主身边是一个小人,那么他就极其容易受到这种小人的影响而背离国家发展的初衷,而毫无疑问的楚怀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当楚怀王身边是屈原等忠臣良将的时候,他既能带领楚国消灭越国,也能作为合纵的组织领导者攻秦,甚至还让楚国有了变法的势头;但是当他身边的人从忠勇正直的屈原变成了小人靳尚之后,楚怀王的统治就完全走上了弯路。

在这一点上,他就如同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或者五代时期的李存勖一样,他们既能够称霸一方,成为中原霸主,也能在身边奸佞小人的影响之下跌临深渊;在屈原辅佐楚怀王的时候,楚国的政治呈现的是一片清明,因为屈原本身是一个将国家利益放在身前的人,他能够为楚怀王提供很多的现实政策,当楚怀王按照他的规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统治的时候,楚国是有着变法的机会的。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但因为楚怀王对于臣子的依赖性太过于强大,导致他根本看不到楚国切实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他看不到楚国因为基础政治制度而导致的权力分散,他对于政治的敏感,几乎完全来自于臣子对他的提醒,自己并没有深谋远虑。

楚国本身是一个由贵族掌控国家大部分权力的诸侯国,且各大贵族对于官员的任用是有着很大权力的,当某一个官员所提出来的政策,危及到贵族利益的时候,这个官员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就会成为各个家族联合对付的对象。

屈原就是如此,当提出的变法政策危及到了贵族统治的时候,他立刻就被各大贵族联合赶回了老家,屈原的位置也被靳尚所代替;而楚怀王本身就是一个受臣子影响大的君主,他自然而然地就被靳尚的种种言论所迷惑。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前期屈原辅佐的时候楚怀王英明神武,到中后期换成靳尚成为他红人的时候却昏庸无能了。

当巧舌如簧的张仪遇到短视的楚怀王

第二个原因是纵横家张仪的迷惑作用;在秦惠文王时期,楚国凭借它的发展和自然条件因素与秦国不相上下,为了削弱楚国的国力,秦惠文王任用纵横家张仪主持秦国与楚国之间的邦交政策,而张仪也不负众望的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公元前313年,张仪将目标转移到了楚国与齐国的同盟关系上,他以600里的商於之地作为诱惑,希望楚怀王能够与齐国断交,楚怀王没有经得起土地利益的诱惑,将张仪的话信以为真,果真就背叛了与齐国的同盟关系。

但当他向秦国索要600里土地的时候,张仪却说当初许诺的是六里而不是600里,这让楚国损失巨大;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张仪这个人是极其能言善辩的,这也是纵横家的一大特点,三寸之舌能敌百万雄师​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楚怀王也是因为受了张仪的蛊惑以为自己能够坐收渔利而导致楚国背离了原本的发展方向。

楚怀王轻信政治上的联姻关系

第三个原因,是楚怀王太过于相信政治上的联姻关系;楚国与秦国在战国时代,和亲次数是比较多的,最著名的应该是秦宣太后与秦惠文王之间的姻亲关系,宣太后芈八子其实不是秦惠文王的正妻,她是跟着自己的姐姐嫁入到秦国的姬妾,但后来却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爱,并且表现出了强大的治国能力。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楚怀王因为秦宣太后楚国人的身份,总是将秦国与楚国的关系想象的太过美好,所以当秦国发出邀约的时候,其总是会顾及到这层关系而对秦国格外的信任,但事实上,这种政治上的姻亲关系在战国时代是最为靠不住的,不过楚怀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秦宣太后以亲上加亲为理由向楚国提出和亲政策的时候,其没有经过思考就同意了,结果却受到了秦国的欺骗。

后来,秦宣太后又以此为借口邀请楚怀王入秦商量同盟政策,楚怀王本身就是一个不吃教训的人,这一次还是轻信了秦国而入秦,却不料被秦国扣押,并且秦国以其为人质向楚国索要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但在那个时候,楚国人已经不再相信楚怀王,在其被秦国扣押之后,果断拥立了太子熊横继位以用来拒绝秦国的威胁;三年之后楚怀王客死秦国,随着他的去世也让楚国由盛转衰。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楚怀王其实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君主,他三番两次的与秦国和好,同时背叛他原本的同盟关系,本以为能够从秦国得到利益,只看到了秦国为他画的大饼,却没有想到秦国背后可能实施的阴谋,在很多次的诱惑当中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失去了原本的同盟关系,同时也没有得到秦国许诺给他的利益。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楚怀王毫无谋略,屡次被坑,最终导致楚国由盛转衰

如果楚怀王只是仅因为坚信秦国而导致楚国吃亏,仅因个体的政策失误的话,也还是可以进行弥补,但他在轻信秦国的同时,总是要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他在秦国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就会放弃原本的同盟,而且他这样反复无常的邦交关系影响之下,其他的国家是会受到很大损失的。

在战国时代的同盟不仅是一句话的关系,两个国家是要互相进行军事和物资上的支持的,有的甚至还需要互相派遣皇子作为人质,以表达自己对同盟关系的信任。所以说,楚怀王这种对于同盟关系的背叛,是让其他国家白白的投入了财力物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利益,自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但楚怀王接二连三的政策失误,并不仅仅只作用在他自己一个人身上,或者对于楚国的影响也不是缓慢的,他的政策失误直接导致了数场战争的失败,也同样让楚国失去了与中原各国的同盟关系,正是因为楚怀王屡次的政策失误,让楚国的实力由盛及衰。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 丹阳大战让楚国丢掉汉中地区

第一次的战争失利是在公元前312年,当时楚怀王因为受到了张仪的欺骗而倍感耻辱,企图发兵攻打秦国以雪前耻。于是,两国军队在丹阳地区发生大战,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却与楚怀王预料的大相径庭,战争中楚国损失了八万部队,同时还丢掉了汉中地区的领土,让本身在楚怀王错误决策之下发展变得缓慢地楚国更加雪上加霜。

如果怀王在此时机能够及时止损,能够与其他国家恢复同盟关系,那么楚国的发展还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惨淡;可是楚怀王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丹阳之战失败之后,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再次动用全国兵力袭击秦国,发动了第二次攻秦之战。

  • 蓝田之战,让楚国丢失大片领土,军事实力受重挫

第二次攻打秦国的战争发生在蓝田地区,这场战争的结局如同第一场战争一样让楚国人始料未及,蓝田之战的损失比丹阳之战更加巨大,楚国军对死伤不计其数,丢失了蓝田地区等大部分国家领土,白白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甚至这场战争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争斗,让楚国在发展方面更加的心力交瘁。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首先是韩国和魏国的趁火打劫,楚国在对秦战争的失败之后,国内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经过两次重大战争的失败而被削弱了很多,对于韩国和魏国的突然袭击并没有及时的反应过来,所以被韩国和魏国称其侵占了大部分的国家领土。

楚国背信弃义引起群愤,国都被迫,由盛及衰

后来又因为楚怀王屡次背叛原本的同盟关系,而惹怒了中原各个诸侯国,各个国家都将原本对准秦国的矛头转向了楚国,接二连三的进攻让楚国不堪重负,甚至连都城都没有守住,后来楚国原本的都城被秦军攻破,统治者被逼无奈只能够迁往郢都,楚国本身广阔的国家面积被缩小了许多,几乎成为半壁江山,成为了楚国历史上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事实上,楚国在战国时代没有进行过任何一场完整而彻底的变法,但楚国凭借着强大的历史底蕴和优越的客观条件,一直都是战国时代的诸侯大国,它本身吞并了无数的小国,对国家实力的提升有着重大影响,又因为领土将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而能够创造更多社会生产力。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因此,这个国家本身的起点就比其他的诸侯国要高,它的发展条件也比其它的国家要好,就算没有进行变法也能够参与诸侯争霸。可是,就因为楚怀王接二连三对于同盟关系的背叛,就因为其接二连三对于秦国的轻信,导致楚国原本强盛的国家实力迅速的跌落,让楚国这个国家从一个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中等国家,其实在战国中期的这屡次削弱也为楚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小结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楚怀王之所以如此轻信秦国与其个人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因为他受臣子的影响太大,那么他就不会分不清屈原和靳尚的区别,也就不会受到各大家族的蒙蔽而导致决策失误。

楚怀王对于局势的把控能力也比较弱,这导致他太过于相信姻亲关系,而无法清楚地看到战国时代的格局和隐藏在暗处的利益纷争,将个人情感放在了利益争端之前,导致楚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正是因为楚怀王的失误,让楚国被动地接受了数场战争,并且在战争当中都蒙受了比较沉重的损失,甚至后来因为惧怕秦军南下灭国而迁移都城,让楚国的地理位置更加偏僻,地缘政治各家恶劣,从而加速了楚国的衰弱,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楚怀王:半生英明半世痴,最坑的猪队友,楚国由盛及衰的主要推手

我们虽然不能将楚国灭亡完全归咎到楚怀王的身上,但一位君主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会有深远影响的,君主的统治政策意味着国家发展的方向,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进程和速度,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朝代会向着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方面转变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统治形式会向法治统治转移的原因,在法治的情况之下,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框架,君主治理天下的手段有相对明确的流程,在这种统治情况下就淡化了君主的作用,哪怕是国家遇到一个比较昏庸无能的君主,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国家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就比如秦国一样,秦国在后期也经历过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任平庸君主,可是秦国的发展依旧迅速。所以,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它们对于制度的选择都是相辅相成的。

纵观楚怀王的一生,真是半世英明半世痴,屡次被秦国坑,却不长记性,还经常背信弃义,引起盟友群愤,对于盟友来说,楚怀王是一个妥妥的猪队友,坑自己的国家不说,还连带坑自己的盟友;作为一个富二代的楚怀王,将先王留下的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挥霍成只剩下半壁江山了,由中原霸主最终转为一个中等国家,楚国由盛及衰,楚怀王是最大的推手。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左传》、《汉书》、《史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