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偏見,我們有能力泰然處之

自從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們開始揪心於國外疫情的發展。

當初在疫情時期,我們得到許多國家的援助,以日本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為代表,網絡上收穫濃墨重彩的溫暖與感動。

而今國外疫情日趨嚴重,我們在自己好轉的情況下,開始輸出物資、援助、經驗,甚至醫護團隊,這值得我們驕傲,一方面是為我們迅速的從疫情國到援助國這一難以置信的角色切換,另一方面是為我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民族品質。

然而,部分國家那種食古不化的傲慢與偏見,讓我們始料不及。

當我們身處疫情時,用病毒符號繪製我們的國旗,以 “東亞xx”做文章,甚至幸災樂禍的稱疫情能幫助企業迴流某國。

當我們前期未能及時對新病毒作出有效應對,被叫做“惡意隱瞞”。

當我們開始封城,號召全民宅家,被叫做“不講人權”。

當我們沒有數據時,被叫做“信息不透明”。

當我們有數據時,被叫做“弄虛作假”。

當我們全國動員,迅速集結物資、火速建立醫院,醫護工作者八方支援,這叫做。。。不好意思,這段他們突然就瞎了,看不見。

當我們疫情控制住了,而國外開始蔓延時,他們斥責我們輸出病毒。

當我們捐贈物資,被叫做“愧疚補償”,要感謝他們接受。

當購買物資不付款,國內廠家被迫要求收款發貨,被叫做“囤積醫療物資”。

只要中國提供的醫療物資,必須拿著放大鏡找問題。

當自己國家防控不力疫情擴大,他們叫囂中國應該負全責,疫情之後要找我們清算。

我滴乖乖,怎麼都是他們的理,這個星球自從有國家以來,有這麼欺負人的嗎?

我們該生氣嗎?該!我們該暴躁嗎?不,我們也需要淡定。

網絡上評論區內,對國家受到的不公對待義憤填膺、對國家對外援助不理解的不在少數。我們當然不能學慈禧太后,一個腦熱就嚷著向“萬國”宣戰。

國家之間並非普通的人與人的關係,可以簡單處之,相信在做任何一個外交決策之前,國家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因逐漸發展壯大而積累起了國家自信,在國際舞臺上早就遊刃有餘。有些對外行為,我們選擇做,不是指望對方能給與好評,而是從長遠看我們需要這麼做。而經過此番疫情的錘鍊,我們的國民自信程度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培育與提升。面對國外那些無聊的口誅筆伐,我們很清楚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唯有繼續團結起來,繼續發展自己,讓自身進一步強大,才是我們的初衷與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