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2020年3月30日下午,台湾前“行政院长”、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的父亲郝柏村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郝柏村曾直面“8·23炮战”和国共之战,也曾做过蒋介石的“总统府”侍卫长。与蒋介石朝夕相处、受蒋氏父子的重用这些人生经历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政治地位。对于郝柏村,台湾媒体的称呼通常都是“国民党大佬”或“郝柏村将军”。通过这些称号,可见他在台湾党、政、军界的巨大影响。

而郝柏村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反对“台独”。

动荡的年月

1919年8月24日,郝柏村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1935年,十六岁的郝柏村初中毕业,考取了常州中学高中部。因家境不宽裕,他放弃了念高中的打算,从盐城来到南京,报考了不需缴任何费用的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创建的,校长蒋介石,因校址设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1927年9月,陆军军官学校本部迁往南京。

经初试、复试,郝柏村被录取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二期新生。对于郝柏村来说,考取陆军军官学校是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了职业军人。

郝柏村记得,他进入陆军军官学校不久,1936年元旦在南京中山陵团拜时,他第一次见到校长蒋介石。当时,蒋介石虚龄五十岁。郝柏村非常崇敬蒋介石。直至今日,他提及蒋介石,总是尊称其为“蒋公”。郝柏村的一生,是追随“蒋公”的一生。当然,当时十七岁的他,没有想到他后来成为蒋介石的侍卫长,在蒋介石身边朝夕相处达五年之久。

时局动荡中,陆军军官学校加快了教学步伐,郝柏村于1938年1月20日在武昌提前举行毕业典礼,校长蒋介石亲自主持了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之后,陆军军官学校放假两周,郝柏村回盐城探视父母,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父母了。当十九岁的郝柏村一身戎装出现在父母面前,父母非常高兴。那是难得的团聚。为了纪念这次的团聚,全家乘船到县城拍了一张全家福。郝柏村对笔者说,那时候只有县城才有照相馆。他平生第一张照片是小学毕业时在县城照相馆拍的。这次拍全家福,是他母亲第一次拍照,也是她留在世上唯一的照片。所以他格外珍视这张全家福,不论到哪里,都带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后来郝柏村到了台湾,请人把这张照片绘成大幅油画,挂在家中的客厅里。他还请人依据照片制成父母的铜像,安放在书房里,日夜相伴。

郝柏村在老家住了十天。当他告别父母的时候,没有想到一别成永诀。

此后,盐城成了“红区”,成为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由于国共对峙,郝柏村有家难回。郝柏村的母亲病逝于1940年6月2日。郝柏村的父亲也于1944年6月13日病逝。父母去世之后,郝家由长女郝锦春管家。在盐城土地改革时,郝家子女无法在郝荣村立足,都离开了家乡。

直至六十一年之后——1999年4月,郝柏村才再度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但遗憾的是,此时人事全非,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

郝柏村从盐城回到武昌,被分配到湖南宁陵炮兵学校,学习由苏联援助的火炮使用技术。郝柏村投身到激烈的抗日战争中去。

1938年9月,日军第二十一军扑向广州,国民党第四战区部队在那里进行抵抗。郝柏村参加了这一战役。在战场上,他左边的战友被打死,而他则脑部受伤。所幸子弹碎片没有击中要害,而是在他的脑部“潜伏”了七十多年,才在一次体检中被查了出来。

说到这里,郝柏村站了起来,走向办公桌,拿来一沓脑部CT扫描图片给笔者看,说在不久前的体检中忽然发现,他的脑部居然有金属碎片!郝柏村说,那是广州战役的“纪念品”。

1939年,郝柏村被任命为陆军炮兵第七旅十四团二营五连中尉排长,这是他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官衔”。从排长开始,而连长,而营长,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迈,直至“一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1939年,郝柏村参加了皖南战役。随着武汉失守、长沙失守,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岁月。

郝柏村奉命参加中国远征军。郝柏村说,当时中国远征军用的是美式装备,他的连里用的是美国的大炮。郝柏村拿出他的影像集,翻到一张照片——年轻的他站在一门口径达十五厘米的大炮前。郝柏村说,这是他当连长时在印度炮兵阵地上的留影。

1944年年初,郝柏村调回国内,在重庆的陆军大学二十期正规班学习,直至1946年夏天毕业,从重庆来到南京。

这时,他作为军人,亲历了第二场战争,即国共之战。

南京离盐城不远,郝柏村却难回家乡,一是他的双亲已经相继过世,二是盐城已经成为“红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之后,退居苏北,活跃在盐城,盐城的泰山庙成了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郝柏村的父亲在抗战期间生活尚可,因为郝柏村参加了抗战,他的父亲算是“抗属”。

1946年,盐城成了解放区,开始实行土地改革。郝柏村家被划为地主,土地被没收,分给了农民,他家的房子也被分给了农民,他的弟弟妹妹都从家乡逃了出来。作为国民党军官的郝柏村,显然无法踏进这片飘红旗的地方。


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1964年,郝柏村担任军长时的照片


亲历国共之战

郝柏村能够全面解读蒋介石1945年至1949年这五年的日记,就在于他是这五年国共之战的亲历者,熟悉这一时期的种种事件。此外,还因为他结识顾祝同,长期跟随于顾祝同左右,了解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的种种内幕。


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郝柏村与蒋介石(左)


顾祝同看重郝柏村原因有二:一是同为苏北人,顾祝同是苏北安东人;二是同为黄埔人,顾祝同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官,虽然并未教过郝柏村,对于黄埔军校出身的郝柏村心存信任感。据郝柏村回忆,顾祝同曾经对郝柏村说:“你跟着我就行。”

顾祝同1948年5月接替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后,把郝柏村调到身边,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上校随从参谋。

在国共之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愈战愈强,国民党部队从优势转为劣势。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相继打响。作为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的顾祝同,如同消防队队长,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飞往沈阳、北京、徐州指挥作战。郝柏村也随顾祝同亲历了这触目惊心又翻天覆地的“三大会战”。

在“三大会战”中,国民党军队损失了主力近一百五十万人,还有超过一百万的部队与政府官员投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紧接着横渡长江,攻取南京、上海。郝柏村在参谋总长顾祝同身边,目睹了国共之战的激烈,目击了国民党军队由强到弱、由胜到败的过程。

郝柏村在海南岛待了一个月,从海口飞往台北,从此定居台湾。

台湾“五公”之一的“镇国公”

1988年1月13日晚8时半,台湾的电视台正在播出琼瑶电视剧,突然屏幕上出现画着黑框的蒋经国遗照,台湾全岛陷入震惊之中。蒋经国在当天下午1时55分突然大量吐血,并引发休克和心脏呼吸衰竭,于3时50分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郝柏村与蒋经国(左)


蒋经国的去世,意味着两蒋的“强人政治”时代画上了句号。台湾政坛出现大问号:强人走了,谁来当家?

由于蒋经国的一手提拔,“农业专家”李登辉从台北市长而台湾省长而“副总统”。按照台湾“宪法”规定,“副总统”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当天宣誓继任“总统”。但是,在蒋经国治丧期间,国民党内流传台湾今后是“五公共治”:俞国华(“行政院长”)是“安国公”;李焕(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是“辅国公”;谢东闵(国民党副主席)是“保国公”;蒋纬国(“国安会”秘书长)是“定国公”;郝柏村(“参谋总长”)是“镇国公”,并没有把李登辉放在眼里。

蒋经国去世之后,国民党主席一职空缺,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李登辉在国民党党内的资历甚浅,党龄不过十七年,而国民党向来“以党领政”,他倘若不能取国民党主席一职于囊中,则“总统”宝座不稳。李登辉摆出一副忠于蒋经国“遗志”的姿态,在蒋经国遗像前久久沉思默哀,悲痛至深。他还“虚心”地向国民党元老逐一“请益”,暗中集结自己的势力。

当时李登辉受到“官邸派”的严重挑战。“官邸派”的首领是从美国回来、住在士林官邸的宋美龄。

不料,1988年1月18日,以少壮派赵少康为首的三十九名国民党“立法委员”突然联署公开发表声明,要求推李登辉出任“代理主席”。

台湾媒体指出,“李登辉刚接任‘总统’时,其实是很怕郝柏村的,因为郝柏村掌握军权”,“郝柏村当时叫李登辉去向蒋经国谒灵,并去探望蒋夫人,李登辉马上去做,回来还打电话给郝柏村报备”。

1988年7月8日,在国民党“十三大”上,李登辉“转正”,正式当选国民党主席。这样一来,李登辉在台湾就集党政首脑为一身,唯缺兵权。手握重兵的“镇国公”郝柏村在台湾政坛的分量凸显出来。

1990年5月20日,李登辉就任第八任“总统”。6月1日,李登辉任命郝柏村为“行政院院长”。

振臂高呼“消灭台独!”

马英九曾经用“出将入相”来形容郝柏村,指的就是郝柏村从一位一级上将成为“行政院院长”。“将”是武官,“行政院院长”是文官。郝柏村不仅有将才,而且也有文才。

李登辉以“竭力赞扬”的姿态,把郝柏村推出“阁揆”的位置。李登辉称赞郝柏村“民主素养浓厚”“具有高度爱国心”,还夸奖郝柏村是“有魄力的人”,“做事干脆利落”。不过,李登辉在任命郝柏村为“行政院院长”之前,还附有条件,即郝柏村必须“提前除役”,亦即放弃一级上将的军衔,以一个“文职官员”身份出任“行政院院长”。

在郝柏村当“行政院院长”之初,李登辉的“台独”面目还没有十分暴露。李登辉在1990年5月20日的“总统”就职致辞中,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与大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中国人同为血脉相连的同胞”,“中国的统一与富强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期盼”。

郝柏村在出任“行政院院长”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他任内,海峡两岸的关系进入转变期。台湾逐步改变了多年坚持的“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前已述及,在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院长”期间,1990年9月中旬,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签订“金门协议”,是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是海峡两岸和解的先声。

接着,在1990年11月21日,台湾方面批准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大陆方面在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使海峡两岸有了交流的途径和平台。

再接着,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重要共识:“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此后,台湾“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苏起(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把两会在1992年达成的这一共识,称之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在他担任“行政院院长”时,腹背受敌,上有李登辉,外有民进党,对他进行夹击。民进党反对郝柏村,曾经组织万人游行,口号是“反对军人干政”“打倒强人政治”。郝柏村坦然答曰,我不是“军人干政”,而是“军人参政”,何况已经“提前除役”,放弃一级上将的军衔,不再是职业军人。

1992年10月13日,当台湾“立法院”在进行质询时,一位民进党“立法委员”称:“一个中国,无路可走;一台一中,海阔天空。”郝柏村针锋相对予以驳斥:“一个中国,唯一可走;一台一中,四大皆空。”郝柏村所说的“四大皆空”,指的是“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及文化传统都落空”。

郝柏村再三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才是维护台海平静的重要基础。反‘台独’才是真正的爱台湾。”

就这样,郝柏村成为“台独”势力的眼中钉。民进党有人曾经形容郝柏村:“像斗牛场上的公牛,只要亮出‘台独’的红布,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确实,在台湾,哪里有“台独”,郝柏村就往哪里猛冲猛打。由于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他担任“行政院长”任内,批准成立了陆委会和海基会,为台湾与大陆“三通”开辟了互相联系与协调的重要通道。

正因为郝柏村坚决反对“台独”,明里受到民进党的攻击,暗里受到“总统”李登辉的排挤,逼迫他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1993年1月30日上午,当“国民代表大会”在台北阳明山举行闭幕典礼时,郝柏村遭到民进党的围攻。郝柏村当场振臂高呼:“消灭台独!”并于当天中午宣布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当天台湾各电视台在新闻节目里,反复播放这一镜头,在台湾民众中产生极大的震撼。至今,许多台湾民众一说起郝柏村,第一反应就是他高呼“消灭‘台独’”的正义之举。

儿子郝龙斌胜选台北市长

郝柏村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之后,1993年任国民党副主席。当时国民党主席为李登辉。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在竞选中胜出,曾经聘请郝柏村为“总统府”资政,遭到郝柏村拒绝。2005年2月6日,国民党主动恢复郝柏村党籍,并聘其为“中央评议委员会”(“中评委”)主席团主席。

后来,步入晚年的郝柏村,家庭幸福美满。自从1949年他在战争烽火中与郭莞华小姐在重庆结为伉俪之后,一共育有二子三女。五个子女,皆事业有成。内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郝柏村的长子郝龙斌,即现任台北市市长。

媒体曾这样形容郝龙斌:“郝龙斌体型壮硕,面貌清秀,头大如斗,口齿清晰,作风稳健,待人和气。尤其是他憨直、说话不疾不徐的风格,颇受民众喜爱。”郝龙斌那两道浓眉,无疑是郝柏村的“拷贝”。


叶永烈讲述|郝柏村:“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郝柏村(左)与儿子郝龙斌


郝龙斌原本走的是学者之路。他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之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获食品营养学博士。1984年返台后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90年任台湾红十字会顾问。

看到父亲郝柏村受到李登辉的排挤、抨击,郝龙斌立志投身政坛,并于1995年10月当选第三届“立法委员”,1998年当选第四届“立法委员”。

受到父亲郝柏村的鼓励,2006年5月,郝龙斌通过国民党党内初选,正式成为台北市长国民党籍候选人。2006年12月8日,郝龙斌击败谢长廷、宋楚瑜、李敖等多位候选人,当选台北市市长,任期至2010年。在胜选之夜,郝柏村出现在郝龙斌竞选总部,分享儿子胜选的喜悦。当时,郝龙斌对父亲大声地说:“报告总长,我已经把山头攻下来了!”郝龙斌的这一诙谐之语,被台湾媒体广为报道。

“将门出虎子。”人们这样把郝龙斌与其他人进行比较:马英九从出任蒋经国英文秘书,到当选台北市市长,花了十八年;陈水扁从“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到台北市市长,苦拼了十五年;郝龙斌从1995年当选“立法委员”到当选台北市市长,只花了十年。

2010年郝龙斌的任期届满,积极投入连任的竞选。这一回,形势更加严峻,民进党派出“大佬”、前“行政院”院长苏贞昌角逐台北市市长。郝柏村陪同儿子郝龙斌一起“攻山头”——出席各种竞选场合,为郝龙斌拉票。

2010年11月27日,郝龙斌再度高票当选台北市市长。

台北市市长一职,在台湾政坛具有重要意义。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是先当台北市市长进而成为“总统”。郝龙斌连任台北市市长,无疑成了国民党一颗“希望之星”,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郝龙斌说:父亲郝柏村在别人眼里是“军事强人”,有着一副威严模样和招牌式浓眉。而在家中,他是温柔、慈祥的父亲。我们家是“严母慈父”,我妈妈甚至觉得他有点溺爱小孩。我们家五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被他打过、骂过,妈妈要处罚小孩,还要叫他走远点,免得他“干扰”。

由于郝柏村是军人,而且工作又忙,很少回家。郝柏村说,在郝龙斌高中毕业之前,“我几乎很少在家。那时调过金门、嘉义、台南好几个地方,家是不跟着部队走的,太辛苦了。有时候几个月回家一次,最久是一年多没有回家。就算是后来当老‘总统’的侍卫长,家就在官邸旁边,一个星期也才回家一次”。

当年在郝龙斌当上“立法委员”之后,郝柏村提醒郝龙斌,在质询官员时要注意礼貌,不要颐指气使。有一回郝柏村从电视上看到郝龙斌质询“立法院院长”张俊雄的镜头,郝龙斌回家后,郝柏村对他说:“你请教院长,至少要称呼一声‘院长’,你好几次都没称呼就直接问,这是不可以的。”

那时对于郝龙斌从政,郝柏村对他说的一句话使他永远难忘:“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本文摘编自《直面郝柏村(上)》《直面郝柏村(中)》《直面郝柏村(下)》分别刊于《名人传记》2012年第2、3、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