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辅助孙权却不专权,是讲义气,还是实力不允许?

你的历史我来评


周瑜没有足够硬实力取代孙权。历史上对周瑜的定位是韩信、英布之流,属于诸侯级的英杰人物,这一点孙策、孙权、刘备、步骘、诸葛瑾都认可。周瑜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锐,他反对孙权遣送人质和赤壁主战都能看出周瑜从不图谋短浅的目标。

但题主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政治家不一定就要当最上面那一位,最主要的是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历史上有很多君主能力比部下弱的情况,包括乔布斯最初的苹果电脑也是拉着别人来完成,人的能力不仅于技术方面,超越时代的思维更重要。

在历史背景下不是所有人都为了什么一统天下而奋斗,人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东汉末年中一手扶持幼主刘璋上位的赵韪最终兵败,这正意味着他目光短浅,认为刘璋暗弱无能,自己深得人心就以为能解决一切,结果被刘璋的部队所击溃。周瑜没有足够的兵力作为支持,对方的幼主换做刘璋,周瑜会和赵韪同一个下场。孙策刚死的时候周瑜可还没有那样的威信可以左右江东政权,四大重臣中张昭、吕范、程普对孙策还是相当忠诚,除非张昭支持周瑜,吕范、程普、董袭就没什么事了。

周瑜一旦想法不同,他的历史评价会不同,人们看到他的野心后就未必会依附他,于是历史上的周瑜可能会被当作王敦、桓温来比较,这样周瑜现代的粉丝就会下降许多。题主真可以去研究研究王敦,这货眉目疏朗,气质相貌相当出众,喜好音乐,当众击鼓时沉溺在音乐当中,视周围之人如无物。周瑜的偶像设定王敦都有,结果王敦在历史上彻头彻尾成为丑角就是因为他最后的行为。历史还会以行为论英雄,周瑜并没有显出叛逆的作风,史评才会比较好。说到能力,王敦起兵时所向披靡,东晋名将几乎尽败其手,司马睿活活被他气死,若非王敦病重后果真不堪设想。

孙权的江东政权靠世家组建而成,他们只要彼此合作安定一方即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放眼天下的能力。无论周瑜、诸葛恪、王敦、桓温都好,尽管他们在历史上的定位不同,但都是通过军功来扩张自己权力,一旦他们的权威抵达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去君主产生权力冲突,这都取决于领土扩大后权力分配不平衡,不一定是指谁忠诚不忠诚。人在局势中也没有很强的预见性,比如自己当前局势还没站稳就想着成为老大一统天下,连曹操都不会那么想,理想是跟着权力增加不断扩张的。

那么周瑜有多少实力?周瑜自带兵马投靠孙策,后孙策给周瑜增兵两千,随后周瑜担任中护军征战多年。由于东吴部曲制度盛行,我估计周瑜本部还是没有过万。一直到赤壁之战孙权还正式授权,让周瑜、程普共同统领三万兵马,这三万中的黄盖、韩当、甘宁、吕蒙、凌统、周泰都有自己部曲,周瑜要独立也只能在夺取南郡之后。关键黄盖、韩当、程普是二代重臣,吕蒙受孙策提拔,凌统、周泰肯为孙权卖命,唯一只有甘宁战略意图与周瑜接近,周瑜要策反这伙人可不容易。

退一步说周瑜争取到赤壁之战班底独立,周瑜的最佳阵容是武陵太守黄盖、江夏太守程普、偏将军韩当、横野中郎将吕蒙,以及周泰、甘宁、凌统,赠送鲁肃、庞统,加起来大约三万到四万兵力。阵容的确能与孙权一战,还优于刘备军,可是地理位置怎么算?

周瑜起兵实则只能投靠曹操,部队处于长江中游地带,谁都想争夺,稍微有点破绽,曹操、孙权、刘备全部打了进来,周瑜除了换老板没有别的办法。这样反复无常还会影响风评,被拿去跟吕布比较就不太好了。毫无信义的人,别人也会毫不犹豫的在背后捅刀,包括自己人。

如果周瑜是屯兵巴陵的时候起兵,黄祖怕是要笑死了,就因为周瑜常年在江夏游走才没让黄祖渡江。这下东吴内战,黄祖说不定能成为楚王刘表开疆大臣,吞并了江东,与曹操南北对持。人的能力正是在历史中面临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评价出来,而不是你先预想这个人有什么数值的能力,他才可能做到什么样的事情,只讲人物能力不讲局势和硬实力都是耍流氓。






周朝文DMU


周瑜在孙策被害之后,尽心尽力辅佐孙权,对孙权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主要是出于和孙策之间的“义气”以及对江东基业的忠心,并非实力不允许,以周瑜当时在东吴军中的威信和实力,独断专权完全可以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周瑜与孙策私交甚密,不会对孙权存有二心。

周瑜年轻时就与孙策关系十分密切,孙坚死后,小霸王孙策继承父亲基业,孙策修书邀请周瑜与其协同作战,此后孙策与周瑜精诚协作,连克多城,所向披靡,逼走刘繇打下江东基业,周瑜与孙策的关系在战场中继续升华,超越一般的君臣关系,情同手足。

孙策遇害后,周瑜鼎力辅佐孙权,不仅出于与孙策之间的情谊,也是出于对江东基业的保护,因此周瑜不可能存在二心。

周瑜出身士族,惜名如命,不愿落个专权谋位的骂名。

周瑜的父亲周异早在汉灵帝时期就官职洛阳县令,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曾官拜太尉,家族名人显贵辈出,是当地有名的望族,因此周瑜出身名门,家境优越,才情甚高,视名声比自己性命都要金贵,不但不会背叛死去的孙策,更不会干那些对主公(孙权)不忠之事。

周瑜拥有在孙吴独断专行的实力,但周瑜并无二心。

孙权的江东基业至少有一半是周瑜的功劳,当年孙策创业之时,如果没有周瑜鼎力相助很难打下江东81县,因此周瑜在江东的威信异常之高,军中青年将领唯周瑜马首是瞻,周瑜要想反年纪轻轻的孙权是完全有可能的。

孙权继位后,曾经看不惯周瑜掌握江东兵马,一怒之下将周瑜的兵符收回,孙权母亲知道后立马制止,孙母告诉孙权“没有周瑜,看你这个吴候能做几天”?孙权经过衡权利弊,立马将兵符亲自给周瑜送去并致歉,可见周瑜在江东军中的实力,造孙权的反,易如反掌,只是周瑜不愿意做背信弃义之事。


结论

周瑜对孙权的忠心不仅是出于与孙策之间的义气,更重要是出于对江东基业的忠心,如果周瑜有二心,完全有实力独断专行。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内容,谢谢!


晓看历史


周瑜是孙策留给孙权的一员猛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个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大家耳熟能详。

孙权接手后的东吴并不太平。东吴存在三股政治力量:淮泗集团孙坚旧部和孙策旧部(周瑜等)、东汉末年从北方到江东避乱的流亡北仕(张昭等)、江东世家大族(钱袋子陆逊吕蒙等)。周瑜带头向孙权下跪,承认孙权的合法继承人身份,与孙权有恩。

然而孙权掌权后,一直在这三股势力之间摇摆斡旋,直到登基称帝后彻底导向江东氏族。周瑜在孙权掌权后一直被孙权边缘化。赤壁之战前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东吴版“隆中对”三分天下,非常对孙权胃口。

赤壁之战时,孙权焦头烂额之际也没有想起来还有周瑜这号人,直到旁人提醒才想起来任用周瑜。

周瑜连辅政都谈不上,试问这样的周瑜拿什么专权?






史海逐浪大徐


肯定是讲义气!

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是有君子的存在!

有些人拾金不昧!

在根本就没有别人知道的情况下,拾金不昧,那就是君子之风!

以周瑜的智力能力实力,当时可以压制周瑜的存在,东吴是不存在的!

勉强可以和周瑜抗衡的张昭是一个软骨头,否则就不会劝说孙权投降曹操了吧?

假如,周瑜以武力威胁,张昭敢反抗周瑜吗?

也就是说,有一些事情就是周瑜的一念之间!

而且,从周瑜死后,孙权并没有秋后算账,也能说明周瑜确实是讲义气而不是实力不容许!

否则孙权把周瑜挫骨扬灰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为发明狂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详细了解一下周瑜其人。

家族背景

周瑜出生于宦官世家,他的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堂祖父周景和堂叔周忠甚至官居太尉,从父(一说伯父)周尚在袁术称帝时任丹阳太守,周瑜从小就有大志向。袁术见周尚不是真心效忠于自己,派堂弟取代了周尚丹阳太守的职务,同时认为周瑜有才华,要留他在手下任职,但是周瑜知道袁术成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在居巢县做一个小官,方便日后回江东。

周瑜与孙策

周瑜和孙策同年出生,又都是少年英雄,惺惺相惜,美名播于天下。周瑜首先慕名拜访孙策,劝孙策带母亲和弟弟搬到庐江舒县居住,并把自己的大宅子让给孙策一家居住,两家相处得很好,可是没过多久孙坚死了,孙策一家便离开了庐江。

孙策在袁术手下效力,始终觉得袁术不是成大事的料,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另起炉灶。孙策向袁术请命东渡长江,先后袭击樊能、于糜和当利口的张英,并且大败扬州刺史刘繇。在这一系列战斗中,周瑜利用从父周尚丹阳太守的权力,给了孙策很大的帮助。袁术称帝后,手握重兵的孙策乘机与袁术决裂,他开始在江东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此时的周瑜正在居巢做县官,“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无刻不在想找机会来投奔孙策,在此期间,他还认识了另一个重要战友鲁肃。

公元198年,周瑜和鲁肃终于回到了吴郡,孙策闻信,亲自迎接,并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建造府邸、赏赐财物,以感谢他当年出兵相助的恩德。孙策曾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与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江东有美女二乔,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从此孙策和周瑜成为连襟,由挚友升级为亲戚,更加巩固了两人的关系。

周瑜眼中的孙权

孙策英年早逝,江东失去一位明主,周瑜听到消息急忙带着军队回来奔丧。之所以急忙,一是因为失去了一位挚友,二是因为要回来稳住局面。

孙策临死前把事业托付给孙权,嘱咐孙权重用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对孙权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孙权性沉稳,又能广纳贤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主。周瑜曾经说,古往今来,不仅仅是明君选择良臣,良臣也要选择明君要成就大业,君臣就要相互依赖。

孙权掌权时还没有称帝,只是一个将军,但是周瑜对待他的礼节却是像对待君主一样恭敬。

总结

孙权上位时,周瑜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望甚至盖过了孙权,谋略江东无人能敌,手里又有军权,如果这时候他想取代孙权成为江东之主,相信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说明他完全有实力专权,可他没有这么做。

正史中的周瑜,并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强、被诸葛亮气的吐血的东吴大都督,而是“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极度赞美,能得到这样评价的人,不管是才能上,还是人品上,一定是达到了非常令人敬佩的境界。

在才能方面,周瑜敏锐地洞察到谁可辅佐,谁不值得辅佐。袁术的实力一度非常强大,但是他一开始就认为袁术成不了大业,毅然离开了他,果然袁术覆灭;十几岁的时候与孙策相识以至惺惺相惜,毅然投身孙策的创业队伍中,果然帮助孙策打下一片江山;同样看好孙权,虽然没有辅佐他很长时间,但孙权果然没有辜负周瑜的眼光,让东吴雄据江东数十年。

在人品方面,周瑜出身宦官世家,从小受到的是忠君爱国的教育,有着高尚情操,并不想取代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对权力的欲望也并不强烈,更何况他的地位本来就非常高了,他毕生奋斗的目标是让吴国逐渐强大,有朝一日能够一统天下,尽情施展他的“王佐之才”。

因此我认为周瑜不专权并不是因为没有实力,也不是因为讲义气,而是他心里有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并不是权力和欲望,他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一直在坚持。


秦曰汉云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周瑜尽心尽力辅佐孙权,有讲义气的因素,也有周瑜自身实力不足以称王称霸的因素。


首先说周瑜的义气,周瑜与孙策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孙策在袁术那里借兵回到江东时,周瑜投奔孙策并辅佐孙策平定了江东六郡,帮助孙吴政权奠定了江东基业。可以说周瑜和孙策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两个人感情极深,且不说两人还是连襟,同时娶了大乔小乔姐妹。

孙策英年早逝后,周瑜出于对孙策的忠诚,也出于实现人生抱负的目的,继续为孙吴政权效力,对孙权也是很忠诚的,这表现在他平时对孙权的极度尊重,也表现在他统兵出征时,自觉接受孙权的各种监督。当然,孙权也很信任周瑜,给了周瑜很高的地位和权力。可以说,他们君臣二人合作的很好,堪称三国时期君臣关系的典范。


然后说说周瑜有没有废掉孙权自立的想法,我认为周瑜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客观条件不允许他这样做。

为什么说他有过这个想法呢?因为江东是他和孙策共同打下来的江山,周瑜不仅功劳很大,而且他对江东民情军情非常了解,也有亲手带出来的军队和将领。

孙策死的时候,三国鼎立之势并未形成,天下还是乱糟糟一团,只要有实力,谁都可以逐鹿称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生逢乱世,作为一名文武全才的青年才俊,周瑜肯定想过称王称霸。因为他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只有计谋,没有武力,在荆襄或者是益州都没有什么人脉和基础,刘备活着的时候,基本没有给诸葛亮直接带兵的机会,即便是在刘备关羽张飞死了以后,诸葛亮也没有实力取代刘禅。

而周瑜文武双全,有人脉有基础有兵权,所以他肯定想过自己称霸,但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允许他自立。

周瑜要自立门户,有两种选择,一是废掉孙权,自己做江东之主。但孙策刚死时候的江东,一帮重臣,尤其是高级别武将都是多年跟随孙坚、孙策父子打天下的人,如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丁奉等人,这些人对孙家非常忠心,他们不会追随周瑜,而要废孙权又必须与这些人为敌,这些人也都是当世名将,并不容易对付,周瑜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第二种选择就是周瑜带领自己的人马在孙权和刘表之间占据地盘,自立门户,然后再图发展。但这种方式非常冒险,很难成功,因为他若这么做了,等于就是背叛了孙吴政权,必然与孙权成为死敌,刚才说了,程普那一帮老将不是好对付的。他只有向西发展,去攻占刘表的地盘,但此时的刘表实力非常雄厚,由东向西又是逆江而上,孙策一心想报刘表的杀父之仇,倾江东全力也没有取胜的把握,何况以周瑜的实力去攻打刘表,难度更大。

与其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还不如乖乖的忠诚于孙权,既能实现安邦定国的壮志,又能全了对孙策的忠义之心,留下一世美名。


酒味悠悠过


周瑜不仅有谋略,才华出众,还与孙策有“总角之好”关系莫逆,对孙权忠心不二。因此,孙权对周瑜也十分信任,说言听计从实不为过。

1.孙权对周瑜的猜忌可以找到史料上的支持。比如,赤壁之战,以周程互为左右督,显然为的是牵制周瑜;孙权不采纳“徒备置吴”,也表明他对周瑜不放心,担心周瑜挟枭雄以令关张而独立做大;周瑜取蜀非要带上姓孙的孙瑜,也是为必免孙权疑心。

2.孙周关系中知遇是主流,猜忌不挡知遇。反正我个人对“将兵赴吴引来君臣失和”之类说法很反感,也不同意周瑜自孙策死后就一直在孙权的猜忌下艰难创业、夹缝求生。我认为孙权总体上善于用人的君主,尤其在其青年时代,孙权有孙策的风格,亲近臣下,讲义气。当然,也长于玩平衡,玩权术。孙权青年时代亲臣多一些,晚年玩权术整人多一些。

3.周瑜对孙权的影响力很大。不质子、赤壁之战,都听从周瑜。可以说明周瑜对东吴的整体策略有决定作用,“言必听,计必从”不是虚言。从《三国志》里周瑜与孙权说话的口气看,周瑜有左右孙权、控制孙权的霸气。

4.、孙权对周瑜是有感情的。从小认识的朋友多半感情好,加上是大哥的好朋友。如果没有感情话,周瑜凭什么那么卖命?而面对周瑜的忠诚和功勋

孙周之间不是瑜策的关系那第纯粹。有亲切和知遇,也有君臣是不可避免的争斗,但确实也很让人动情。




锋在起时


孙策和周瑜皆为三国时期的江东才俊,孙策起兵的时候,周瑜也曾散尽家财辅佐孙策。他们二人珠联璧合,最终打下了江东这一片土地。按道理,周瑜可以说是江东的开创功臣,其完全有能力与孙策平起平坐,那么为什么孙策死后,周瑜却甘愿辅佐孙权,而没有谋权篡位呢?

周瑜不谋权篡位,是自身没有实力,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像周瑜这样的豪族,家底一定雄厚,若想夺权,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周瑜不想夺权,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夺权的举动,孙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实就已经认定孙权为江东之主了。其这么做,自然也就无需有僭越之心了。

  孙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他们二人情同手足,像周瑜这样的士族子弟,他绝不会做此不忠不义的事情。虽然江东是孙策和周瑜一起打下来的,但是从上下关系上来看,周瑜还是以孙策为主公,毕竟江东原本就是孙氏的地盘。既然已经确了上下关系,且周瑜本人又和孙策情同手足,周瑜也就没有理由篡夺孙氏江山了。

  谁都知道,周瑜是一个特别重视名声的人,如果篡权,江东毕竟会陷入一片混乱,得不偿失且不忠不义的事情周瑜是不会做的。

  周瑜有篡权的实力,至于他为什么不谋权篡位,很有可能也是受到了孙氏旧臣的制约。周瑜毕竟是江东新兴的新贵,在孙氏旧臣面前,他还是稍显逊色。江东大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人皆为孙坚、孙策的旧将,他们对孙氏忠心耿耿,且他们也都掌握着江东最为精锐的兵马,周瑜要想篡权,就必须要过他们这一关。程普等大将效忠的是孙氏家族,并不是周瑜本人自己,就算周瑜是江东大都督,恐怕依然难以节制取信于这批猛将。若想让江东安稳,周瑜就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他只能和程普等人一样选择继续为孙氏效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周瑜若篡权,江东士族恐怕也不会答应。周瑜虽然是士族领袖,但若想取信于江东本地士族,恐怕也非常困难。江东士族中,张昭、张竑、虞翻等人都是孙策提拔的名臣,他们皆在江东士族子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人不同意周瑜自立为主,恐怕周瑜本人也难以篡位成功。周瑜若要篡位,就必然要除掉了江东本地士族,不过,江东士族根深蒂固,周瑜却是无法撼动的。再说,师出无名,又篡夺孙氏江山,周瑜起兵也会很快丧失民心,如此得不偿失,周瑜怎可会做。

孙氏旧将和江东士族的制约,也就使得周瑜本人不敢心生僭越之心,周瑜只有与他们合作才能永保江东稳固。另外,周瑜也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相反,他本人也对孙氏非常忠诚,故而,所谓谋权篡位的说法也是不存在的。

  周瑜作为一代名将,其对孙氏可谓是忠心耿耿。他对孙氏的忠心,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如此这般人物,也断然不会出现谋权篡位的情况。另外,孙权也是江东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他也完全有能力支撑孙氏家业,周瑜对于这样的少主,可以说是非常忠诚,他也决然不会出现僭越之心,除非周瑜自己想要江东不稳。

周瑜不存在篡夺孙氏江山的举动,故而,所谓周瑜谋权篡位的说法也是不存在的。周瑜所拥有的实力,就是维护江东孙氏的统治地位,如此无私之人,也绝不会悖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