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場“三劍客”的小康夢——“土蜂王”楊榮富父子的創業人生

蜂場“三劍客”的小康夢——“土蜂王”楊榮富父子的創業人生

本網訊 在鶯飛草長的陽春三月,走進龍陵縣榮富蜂業家庭農場一坵田土蜂繁育基地,可見一包包“籃球”或“面盆”般大小的蜂巢參差錯落地掛在樹林中,一群群胡(土)蜂有的在林中覓食,有的在追逐嬉戲,有的圍著蜂包(巢)遊弋護衛家園,一片“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景象。這裡日照充足,林茂竹豐,山花爛漫,清溪潺潺,空氣清新,是特禽養殖的風水寶地。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土蜂繁育室內,楊榮富雙手捧著一個裝有一隻蜂王(雌蜂)和20餘隻幼蜂的小蜂箱(巢),操著‘滇味’普通話招攬業務,基地經理二兒子楊連成用手機在拍視頻,製作抖音推介產品。“今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我家的土蜂、胡蜂、蜜蜂‘三個’養蜂基地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進入3月,疫情防控向好,產品銷售和培訓業務逐步恢復,年內完成60萬元的收入還是有把握的。”楊榮富介紹。

今年58歲的楊榮富生性不安份,特頑皮,是寨子裡的“孩子王”,少不更事的他常年帶領一群山裡娃上樹掏鳥窩瞄蜂子,河溝裡捉魚撈蝦,果園裡“偷”梨“盜”桃,常常讓父母給鄰里鄉親賠不是。父親是十里八鄉聞名的“瞄蜂人”,每年在山裡瞄到的土蜂、胡蜂、蜜蜂達幾十窩,把蜂蛹、蜂蜜拿到集市上出售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滋潤。楊榮富在父親耳濡目染下對蜂特痴迷,有時觀察蜜蜂花朵裡採蜜、土蜂捕捉昆蟲、胡蜂銜木築巢、蜂蛹破繭成蜂,一看就是很長時間,常常被蜇得鼻青臉腫,有時甚至忘了吃飯。上小學三年級時,他獨自上山瞄到了一窩胡蜂賣了25元錢,作為獎勵父親給了他5元錢,當時小松樹寨每個勞動日工分值僅2角多錢,5元錢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更加激發了他瞄蜂子的勁頭,時有斬獲。

1978年,楊榮富初中畢業。篤信“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的父親讓他跟一個遠房親戚學做磚瓦技術,掌握一門謀生的技藝,到瑞麗燒磚瓦每天5元工錢。寒冬臘月天,牽頭水牛在泥塘裡踹料泥手腳凍得皮膚開裂鑽心地痛,那滋味不好受。為了能當上“掌窯”師傅掙大錢他還是堅持下來,工暇,到山裡瞄幾窩胡(土)蜂給工友們改善生活,“叫花子”過年——苦中有樂,打工生活也有滋有味。1981年,一位鄰村的姑娘走進楊榮富的生活,婚後過上了“晚上一對花枕頭,早上一盆洗臉水”的生活。1988年,楊榮富夫婦帶著兩兒一女從大家庭中分家獨立生活。面對幾畝薄田瘦地和3個嗷嗷待哺的娃兒,楊榮富愁緒和鬱悶縈懷,隨著機制磚瓦廠的興起,作坊式的手工磚瓦廠被淘汰出局沒了市場,枉有掌窯師傳頭銜也白搭。識文斷字的妻子規勸他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好日子要靠自己奮鬥,總得有條養家餬口的生路,不妨就幹瞄蜂子營生試一試,如果掙不到錢再幹別的,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

楊榮富重操舊業當起了瞄蜂人,把責任田地和家務活兒扔給妻子打理,他一把長刀、一個水壺、一根竹棍、一包乾糧,行走在家鄉的崇山峻嶺青山綠水間,尋蜂跡、覓蜂巢;無論是晴天雨天,還是嚴冬酷暑,聞“蜂”而動,一直堅持不懈。幼時練就的瞄蜂“童子功”派上了用場,兩天就找到了4巢面盆般大小的胡蜂,蜂蛹賣給一位飯店老闆收入5700元,添置了一臺彩電和一臺收錄機,為妻子和娃兒每人買了一身新衣服,錢還有節餘。錢“景”誘人,一發而不可收。當上職業瞄蜂人每年能掙幾萬元,成為村裡率先富起來的人之一。村民們有說他不務正業常年遊山玩水逍遙派,有的稱讚他是“蜂口奪金”的“蜂王”,有的推崇他是有特異功能的“蜂老大”。

對這些褒貶不一的稱謂,楊榮富坦言:我瞄蜂的“特異功能”是多年實踐經驗的積累,實踐練就了“金鐘罩”和“鐵布衫”蜂子不蟄我。“操千劍而識器,聽鳥鳴而辨音”,我瞭解掌握蜂子的生活習性,種(雌)蜂雖然有毒針,只要不碰它,它不會主動進攻你。再說我相信心靈感應,我常年侍弄蜂子,它們已經把我當作蜂族的一員了。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楊榮富介紹,人工馴養土(胡)蜂是個低投入高產出的生態產業,很適合山區農民發展,農戶只要掌握養蜂的基本技術就行了,難度大的核心技術都由繁育基地提供。每巢(1只蜂王、20只幼蜂)2—3月繁育的土蜂3600元1巢、5—6月繁育的2000元1巢,胡蜂每巢為300元至100元不一;養殖4、5個月後出售蜂蛹,每市斤售價分別在130元、80元上下,每個面盆般大小的蜂巢產蛹在20市斤左右,分泌的蜂毒是稀有的製藥原料,晾曬乾的土(胡)蜂泡酒可以治療風溼和骨質增生病。生態養殖的土著蜜蜂釀的蜂蜜每市斤市場價100元左右,野壩蒿蜂蜜價更挺,銷售價每市斤150元上下。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2016年5月,楊榮富註冊了龍陵縣榮富蜂業家庭農場,下設土蜂、胡蜂兩個人工馴養和蜜蜂養殖基地,大兒子負責胡蜂基地,二兒子負責土蜂基地,楊榮富總攬全局並負責蜜蜂養殖基地,構建起產業“金三角”,以“農場+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戶發展養蜂產業,拓寬增收路子。 在雪山、小黑山、打蕨河流域建立了21個養蜂點,在盈江、隴川、騰衝等縣市建立土蜂養殖點6個,養殖土蜂100多巢,以收益的30%付給代養農戶管理費。2018年,收穫的一巢土蜂直徑有2.1米,產蛹212市斤,每市斤150元,收入3.18萬元。投資10萬為馴養基地購置了控溫器、空調、發電機等設備,依託基地常年舉辦土蜂、胡蜂馴養技術培訓班,學員來自雲南、湖南、貴州等省,已從培訓班結業50餘人,通過養蜂增加了收入。全場養殖土蜂510巢、胡蜂1200巢、蜜蜂160巢,實現年產值100多萬元。

龍新鄉勐冒社區椅子山寨傈僳族村民餘祖亮從胡蜂馴養基地培訓結業,在3萬元扶貧創業貸款扶持下,在自留山上養殖胡蜂16巢,蜜蜂46巢,每年養蜂收入5萬多萬,摘去了窮帽子,過上日子。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野壩子(蒿)為草本半灌木,高30cm-150cm,花冠白色、淡黃色或淺紫色,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化積、止血止痛的功效。龍新鄉域內的小黑山、大雪山上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野壩子(蒿),每年夏末秋初野壩子(蒿)花綻放,3個月的花期成為蜜蜂絕佳蜜源。這個季節的野壩蒿蜂蜜(冬蜜)質量最好,入口淡淡的野蒿味盈齒,回味綿長,餘香嫋嫋,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在麻家寨埡口蜜蜂養殖基地,兩盞太陽能警示燈在閃爍,太陽能攝像頭和路燈點綴其間;一個個塑膜或草皮覆蓋木製、竹編和水泥製作長1米多、直徑50多釐米的蜂房(桶)散佈在樹林裡,儼然一個生態小“山寨”,一群群蜜蜂從“小房子”裡飛出飛進,有的在櫻桃花枝上打鬧,有的溪澗戲水,有的在“房”前調情。楊榮富介紹,這裡屬小黑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茂密常有野獸出沒,安裝了太陽能警示燈和攝像頭主要是夜晚嚇唬野獸和防盜蜂人,在3個養蜂點安裝了這種設備。水泥制的蜂桶保暖效果比木製、竹編的蜂桶好,很適合在高寒山區使用,成本低於木製的,已經在養蜂戶中推廣了。“基地遠離村寨人跡罕至,剛開始建基地時,為了防止蜂巢被盜和遭野獸糟蹋,每天我都在基地值守,白天聽鳥叫蜂鳴,晚上聽熊嗥狼嚎,成天擔驚受怕的。現在好了,每年每巢蜂付給山林出租戶一定的管理費,讓他們幫管護,省心多了。”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為了讓蜂產業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農場培訓基地積極為養蜂戶提供種蜂、養殖技術、產品銷售等配套服務,建立了榮富蜂業微信群,開設了養蜂“手機課堂”,向群眾傳技授藝,釋疑解惑。難度大的核心技術由馴養基地提供,以農村為紐帶,讓養蜂戶“抱團兒”闖市場。黃草壩社區打蕨河寨傈僳族村民餘朝萬在榮富蜂業的扶持下養殖蜜蜂31巢,每年銷售蜂蜜收入5萬多元,日子過得滋潤了。在餘老倌帶動下,全寨30戶傈僳族村民養殖蜜蜂230多巢,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對事業的執著使楊榮富不甘平庸。他說,我就像一個登山運動員,只能把腳印留在身後,否則一事無成。2017年榮富蜂業家庭農場被評為市級示範家庭農(林)場,以此為契機,實施了鞏固根據地,市場大出擊戰略,在鞏固提升三大蜂業板塊的同時,面向市場延伸產業鏈,申報了“榮富野壩蒿生態蜂蜜”商標,建一個釀酒作坊,增加土(胡)蜂泡藥酒產品,擴充10個養蜂基地(點),養蜂規模增加到3000巢。依託電商平臺,線上主動與蜂業龍頭企業合作打通產品流通渠道,線下帶動更多的養蜂戶加入到產業鏈上,把養蜂產業做大。

蜂场“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