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河北:雲服務,開啟企業發展新窗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節奏,也成為雲服務推廣的助推器。

“根雲”讓遠程維護成為可能,訂單在“金蝶雲星空”上跑完了全程,“阿里雲·雲效”讓研發更高效……雲服務,不僅幫助企業搶回“失去的時間”,也為企業發展帶來變革。

数字经济|河北:云服务,开启企业发展新窗口

圖為河北唐山森普工作人員在使用手機上的運維小程序。

雲上運維,故障排查用上“千里眼”

2月24日,河北唐山森普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雲南唯森煤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復工了。

這是一家主營選煤業務的公司。根據業內經驗,巡檢工人100%到崗,是選煤企業正常運轉的必備條件。但在當時,因為疫情防控,再加之歲尾年初人員流動比較大,巡檢工人到崗數不足60%,唯森煤炭服務有限公司總負責人賀慧通卻拍拍胸脯說,“復工絕對沒問題。”

給賀慧通底氣的,是助推企業打造智能化選煤廠的一款運維小程序。

賀慧通打開手機上的運維小程序,只見選煤廠裡各個設備的運轉狀態、運行參數在屏幕上實時顯示著。他告訴記者,從前,負責設備檢查的工人都是用手觸摸機器溫度,借螺絲刀感受振幅,再憑經驗判斷機器的運行狀態。為及時發現設備故障,需要工人時時巡檢,一刻也不能放鬆,“負責任的工人甚至‘長’在了機器旁”。

巡檢工作又累又危險,有沒有一種工具能讓工人不用辛苦地跑現場,還能遠程發現故障?

在多次考察後,2019年12月,唐山森普與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雲服務共同開發潔淨煤設備市場。

藉助樹根互聯的雲服務產品“根雲”,在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後,唐山森普實現了對設備數據的實時採集,並在數據採集的基礎上,開發出運維小程序,對設備運轉狀況及工作參數進行遠程監控及控制。

只要將機器正常運轉的參數輸入運維小程序中,一旦機器運轉出現異常,小程序就會彈出報警信息,提醒維修。

經過安裝、調試,2月下旬,運維小程序率先在唯森煤炭服務有限公司啟用。“巡檢人員的工作量變小了,需要的人手也減少了,實現了精準補漏、減人提效。”眼下,唐山森普電氣自動化所所長曾慶軍正在考慮將運維小程序推廣到對客戶的售後服務中,遠程幫助外地客戶解決運維難題。

曾慶軍說,這只是雲服務為唐山森普帶來變化的開始。未來,他們將繼續加深與樹根互聯的合作,利用好“根雲”的數據採集功能,充分發掘“根雲”的數據存儲和計算優勢,實現大數據分析,推動人工智能在煤炭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

数字经济|河北:云服务,开启企业发展新窗口

圖為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路會會正在通過“金蝶雲星空”查看訂單。

雲上銷售,如網購一樣買賣產品

如果疫情期間既不能生產又無法銷售,對於生產製造型企業來說,在家復工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高中低壓閥門製造企業,產品種類多,生產任務緊。

“我們不能白白浪費時間,雖然生產環節不能運行,但可以藉助‘金蝶雲星空’做好銷售和排產計劃。一旦回到公司,可以馬上開工。”作為遠大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的信息總監,蔡志勇首先想到了藉助雲服務做好預銷售。

蔡志勇所說的“金蝶雲星空”是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能夠提供財務雲、供應鏈雲、全渠道營銷雲等平臺的雲服務產品。

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客戶和遠大閥門都在這個平臺上。沒有電話溝通、不用傳真傳送,價值總額、物料明細、訂貨數量等客戶訂單信息在“金蝶雲星空”上一目瞭然。

“以往,客戶需要通過電話或傳真下單,銷售人員將訂單錄入單位局域網內的銷售系統後,根據庫存和車間生產情況進行排產、發貨。光交貨時間、物料型號等信息就要反覆電話溝通好幾次,效率不高不說,在溝通中也難免產生摩擦。”路會會在遠大閥門做了多年銷售,接電話、接傳真、訂單錄入曾佔用了他大量的時間。

現在,客戶通過遠大閥門開放的相應端口,在“金蝶雲星空”平臺上就可以看到遠大閥門所有產品的圖片信息、價格等,在頁面選擇商品、標註交貨時間後,直接下單。訂單直接推送給銷售人員,通過線上審核後即推送給車間,車間便可安排生產。客戶還可以隨時在平臺上查看訂單進度,“這樣的銷售流程就像網購平臺操作一樣方便。”路會會說。

在家復工期間,遠大閥門藉助雲服務一共接收了782筆訂單,並提前做好了發貨和排產計劃。2月16日正式復工後,按照提前做好的計劃,當天就對外安排了發貨,車間也按計劃投入生產。

下游對接客戶,上游則有供應商。在“金蝶雲星空”,遠大閥門還將配件庫存狀況實時分享給供應商,一旦生產所需配件庫存低於定額,供應商就會主動把定額補上。

如今,遠大閥門在“金蝶雲星空”平臺上的模塊越來越多。蔡志勇說,信息化是沒有止境的,未來他們還想與金蝶合作,繼續開發質量、CRM等應用模塊。

数字经济|河北:云服务,开启企业发展新窗口

河北神玥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通過“阿里雲·雲效”平臺查看項目進度。

雲上設計,線性流程打破研發孤島

3月30日,在河北神玥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發部門會議室裡少了往日的喧囂,所有頭腦風暴似的爭論都轉到了線上進行。

帶來變化的,是一款名為“阿里雲·雲效”的高效研發軟件。

2019年,神玥便接觸到了“阿里雲·雲效”,但由於當時只是用在了實驗項目上,效果並沒有引起多大關注。

直到今年春天疫情打亂了復工計劃。

“從沒想到在家辦公會這麼累。”1月31日,神玥員工在家復工。來來回回的信息溝通、隨時會打過來的電話或視頻會議,讓包括陳志明在內的所有研發人員深感“身體累,效率低”。

這時,公司副總經理羅俊想到了被束之高閣的雲效。2月底,神玥的數字化企管平臺項目成為該公司基於“阿里雲·雲效”開發的首個項目。

羅俊說,數字化企管平臺項目參與人員達200來人。這些人分佈在需求、設計、研發、測試、運維等多個部門,有的甚至在南昌、西安、廣州等地的分公司。以往,支持同一個項目的平臺多達五六個,每個平臺都是一座孤島,需要人工將這些孤島上的信息串聯起來。一個人如果同時參與了兩三項工作,就需要登錄不同的平臺。為了讓這錯綜複雜的網狀結構內部溝通順暢,他們還專門設置了用於溝通的崗位。

現在只需要將所有環節納入“阿里雲·雲效”,用一個賬戶體系就可以把研發全流程管理起來。從網狀交叉的複雜模式變為線性模式,自動分發任務,自動完成上傳下達,既提高了效率,又節省了溝通成本,也便於管理人員對於工作全局的瞭解。

“阿里雲·雲效”的使用也在倒逼神玥的自我管理升級。

為了配合雲服務,神玥對人員結構進行了優化,明確人員工作界限,每個環節的成果物也有了規範制約。

“在雲服務的幫助下,研發效率得以提高,項目進程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羅俊說,在現有基礎上,未來還會與阿里雲繼續合作,應用雲效真正做到敏捷研發,實現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河北日報記者 宋 平)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