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增广贤文》

跟别人合不来,就去养一群鹅;跟别人不和睦,就想想古人盖房子需要齐心协力合作的精神。

清朝的时候,京城有个叫张廷玉的官员。因为他一直尽职尽责,谨守本分,皇帝对他器重有加。他的官也越做越大,就连远在桐城的家里人都觉得分外有面子。

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一次,张廷玉的老家要修房子,跟邻居发生了冲突。其实,这件事说大不大,就是张家在修墙时,因为三尺宽的地盘,双方一直争让不休。张家人深觉家里有人在京城里当官,他们虽然离得远,但好歹能够沾到一点光吧。既然是有后台的,如果还把三尺地让出来,不就太没面子了吗?

而邻居也表示:“别以为你们有后台就了不起,这年头走到哪儿土地都是寸土寸金的,咱们怎么能说让就让呢?事关家族利益,绝对不妥协!”

张家人见对方不怕自己,又怒又急。张廷玉的母亲更是一咬牙,当即决定:“给儿子写信!”她在信中说:“儿子啊,你现在虽然在京城里当上了大官,但老家的这些邻里邻居却压根儿不把咱当回事。就说这次我们修房子吧,不过就是三尺地,他们都要一争高下。儿子,你虽然在京城,离得远,但也要给咱做主,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咱张家人不是?”

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收到母亲来信的张廷玉很为难,他深知自己如果动用官威,为家人挣回面子,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不过,自己之所以在官场上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跟官威大小毫无关系,而是自己多年来安分守己、与人为善才走到这一步的。

张廷玉思前想后,就给老妈写了回信,信上只有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劝告他母亲,咱们家修房子本来是好事,现在不过是三尺宽的地盘,谦让一步,避免双方的冲突有何不可呢?别的不说,您就看看那秦始皇,他在世的时候何等的风光,称得上是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了吧。可是千年过去了,这世上哪里还有他的地盘呢?不过只剩下万里长城还能证明他曾经存在过罢了。

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张家人收到信后,仔细一想:“对啊,咱们现在的屋子又不是不够住,何苦要劳神费力地跟人争个高下呢?”于是,众人商量过后,当即退让了三尺地出来。

另一边,张家的邻居本来还准备长期作战呢,谁曾想对方竟然主动退出争端,也不由得羞愧起来,暗说:“人家在京城里有后台的,现在都能主动相让,咱们再纠缠下去的话,就会有失体面了。不如也退出三尺地,重修邻里之间的关系吧。”

就这样,桐城的地面上多出了六尺空地。人们知道后,便把这里叫做“六尺巷”,以此劝诫后人:邻里之间要懂得和睦相处,相互忍让。

有句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好了,大多是比远房亲戚还要亲的。张廷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劝诫家里人让对方三尺又何妨。

老人言: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很多时候,我们和邻居发生的冲突,说穿了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并不牵涉到原则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心胸放宽一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争吵多一点笑容呢?人和人的相处,贵在和睦,如果彼此都能退一步的话,海阔天空并不是难事。毕竟某一天,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第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多半不是远方的亲人,而是离你最近的朋友和邻居。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学会跟邻居和睦相处,让自己和他人都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