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清明

二十四節氣

節氣|清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節氣|清明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

節氣|清明

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

之後,清明和寒食逐漸合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節俗也被合併到了清明節。到了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個清明節。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清明節習俗

1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郊遊,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2

植樹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節氣|清明

3

盪鞦韆

盪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4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節氣|清明

清明節養生

因清明祭祖掃墓的風俗,人們在此節氣裡多容易產生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而春屬木,與肝相應。春氣主升, 肝主疏洩, 喜條達而惡抑鬱。立春之後體內肝木之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尤旺。此時如果七情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和陽氣的生髮,導致臟腑機能紊亂。所以清明節氣養生保健當以調暢情志為先。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適度宣洩以調理情志

清明掃墓,難免念物思人、悲傷落淚,此時不要以“有淚輕彈”為羞恥。心理學研究表明,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可以釋放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緩解機體和心理的緊張,甚至還能減輕疼痛。而在親人和摯友面前流淚和傾訴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既可促進親人間情感交流的同時,又有助於順應時節,抒發肝氣,開闊心境。所以無須掩飾,情到悲時,則適度宣洩,以調理情志。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儘量使心情舒暢,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戶外運動以舒暢情志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氣除了講究祭祖掃墓、禁火寒食外,還有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插柳、拔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這跟中醫養生密切相關。因為清明時節,天氣明朗,草木萌發,桃李初綻,一派萬物欣榮、清潔明淨的美好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此時也是人體肌膚腠理得以舒展、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得以潤濡的時候。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順應春氣,扶助正氣,升發陽氣,為被緬懷故人的傷感情懷籠罩著的清明時節增添一份賞春的輕快氣氛,以調節心情,舒暢情志,保證積極愉悅的生活態度。

謹和五味以養肝健脾

清明是養肝的好時機。只有肝氣不鬱不亢,人體氣機才會通暢,氣血才能調和,各個臟腑的功能才得以保證正常。但此節氣不可對肝臟過於進補,因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肝氣旺則心火盛,木火過旺則風氣內動,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清明時節飲食養生當以養肝柔肝為主,兼顧健脾養胃。可多食枸杞、大棗、薺菜、菠菜、豆製品、銀耳等有益肝臟之品。

節氣|清明

此外,因清明時節,氣候還不穩定,偶有寒流侵襲,仍是傳染病的高發期,也是高血壓、關節炎、過敏性哮喘、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易於復發時期,所以要作息規律,健康飲食,慎食發物,及時增減衣服,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春瘟,防病發,保健康。

節氣|清明

清明,對應人體胸椎第十一椎。是一年健康管理的基礎。

改善肝膽疾患、貧血、免疫系統、肺部炎症等。

心理調適,調節肝氣鬱結、精神癲狂等。

節氣|清明


節氣|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