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蕭衍能爬上皇位。主要是因為在齊武帝蕭賾死後的八九年時間裡,整個上層社會圍繞皇權的競爭進行的太激烈了。以至武帝蕭賾時代的大佬們,都一個接一個的被清理出了政治舞臺。

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武帝蕭賾的兄弟、子侄,自然不用說了,都讓明帝蕭鸞屠殺殆盡了;武帝蕭賾時代的軍政大佬,蕭諶、王晏、王敬則、陳顯達、徐孝嗣、沈文季都死於非命了,蕭鸞當了僅僅四年皇帝就死了。
  明帝蕭鸞的侄子蕭遙光兄弟,被小皇帝殺掉了,明帝蕭鸞母親、老婆一系的代表人物(江氏兄弟、劉暄),也都被小皇帝殺掉了。失去這種背景下,憑蕭衍兄弟的地位,實在距皇位太遙遠了。
  蕭衍登上皇位後,能迅速控制住局勢,主要是因為帝國上層社會,在武帝蕭賾死後的八九年時間裡,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清洗。
  在蕭衍登上皇位時,整個南朝真可謂一代新人換舊人,因為從前的軍政大佬,都爭奪皇位中死傷殆盡了。在這種背景下,蕭衍自然比明帝蕭鸞要容易佈局。
  蕭衍能輕易登上皇位,一方面自然是因為他有著過人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從前的大佬都被淘出了局。當然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普遍豪門貴族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江南。所以當蕭衍控制局勢後,並沒有費什麼周折就當了皇帝。
  蕭衍顯然非常洞悉貴族社會的政治原則,所以當了皇帝的蕭衍,從來都是一副小心謹慎的樣子。換而言之,他知道這種年代的皇帝,絕對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的工作,也是風險極高的工作。


  謝朏在見皇帝蕭衍時,首先聲明自己的腿腳有毛病,所以無法對皇帝拜謁行禮。這種說詞,一方面是使自己不用對皇帝下拜,另一方面也給了皇帝面子。換而言之,不是我不想對皇帝下拜,而我的腿腳有毛病。於是謝朏坐著車,直接到了皇帝面前。
  蕭衍第二天回訪謝朏,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樣的交談。謝朏表示自己不想當官,蕭衍自然堅決的表示不同意。謝朏說自己要回老家接一下自己母親,蕭衍親自為他送行,而且讓高級官員一塊陪同,於是送行的隊伍擠滿的道路。

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蕭衍給予貴族大佬謝朏這樣高規格的待遇,顯然只是向貴族社會做著一種表態。總而言之,我蕭衍是尊重門第論、血統論的。換而言之,我雖然當了皇帝,也絕不敢凌駕於豪門貴族之上的。
  想當年,蕭道成篡位時,謝朏一副傲視帝王的派頭。現在,風光一時的蕭道成一系已成為歷史了,而謝朏依然還是一別傲視帝王的派頭。
  帝王將相是什麼?不過是豪門貴族的打工仔罷了!所以帝王將相如流水一般不斷更換,而以王、謝為代表的豪門貴族,卻在血統論、門第論的保護下,一直在江南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蕭衍執政時,對貴族社會極盡寬容。總而言之,他們安份守法,自然可以憑藉血統論、門第論保證利益分配的優先權;而他們為非作歹觸犯了法律,帝國政府也會盡量法外施恩饒恕他們。但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安份守法,也只能在豪門貴族的手底下撿點兒殘渣剩飯;他們如果觸犯了法律,帝國政府對他們從來都是執法必嚴的。[注]
  蕭衍的這種執政態度,本身就證明他是豪門貴族的忠實代理人。當然了,這也是蕭衍可以長久控制皇權的主要原因。
  在蕭衍臨死前,依然也是以維持血統、門第為己任的。史書上說,侯景不斷向朝廷提出要求,朝廷都沒有拒絕過。有一次侯景請求娶王、謝家族的女子為妻。蕭衍說:“王、謝兩家的門第太高,與你不相配,你可以從朱、張以下的家族中娶妻。”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蕭衍從始到終都是豪門貴族的忠實代理人。當然了,這也是蕭衍可以長久控制皇權的主要原因。

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蕭衍一系可以長久的統治江南地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蕭衍活的比較長。
  蕭衍足足當了近五十年的皇帝。如果他活得命短一點,那伴隨著他的死亡,皇帝會不會流出蕭衍一系,帝國會不會換一個國號,恐怕誰也不知道。但是,從蕭衍一死,他的子孫就玩命火併,並打得帝國滅亡去看,如果蕭衍早死上二三十年,梁帝國恐怕也會隨他的死亡而滅亡。


  蕭衍一系可以長久的統治江南地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蕭衍早已洞悉了貴族政治的全部規則,並一直能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蕭衍的一生,是兢兢業業的一生,從工作態度去看,他絕對是一個模範的皇帝,就是與現代的公僕相比,恐怕也絕不遜色。
  蕭衍所有的缺點,都是根植於貴族政治之上的。換而言之,他是豪門貴族的代理人,絕不是普遍老百姓利益的維護者。
  司馬光是這樣評論晚年蕭衍的:(先盛讚了蕭衍的才能,又寫了一大段蕭衍的美德),然後就說了,然而他對待官吏卻過分優待,以致州郡長官大多魚肉百姓,朝廷使節在各州郡也是橫行霸道。
  司馬光對蕭衍晚年的評論,與對他初期的評論,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因為蕭衍在剛當皇帝時,對官吏犯法一概從寬,對百姓犯法一概從嚴。
  為什麼擁有眾多美德的蕭衍;為什麼博學多才的蕭衍;一直無法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錯誤呢?原因顯然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門第論、血統論,佔據統治地位的帝國中,在豪門貴族經過二百多年繁衍,人數變得越來越多的江南地區。官吏通常都是大大小小的貴族子弟,而皇帝優待他們,無非就是因為他不敢觸犯豪門貴族的整體利益。

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因為是蕭衍的統治,是建立在尊重貴族政治的基礎上。所以蕭衍自然只能沿著晉武帝的老路去走。換而言之,蕭衍也必須得大肆擴張皇族勢力。當然了,擴張皇族勢力意味著什麼,晉武帝司馬炎之後的歷史,已用事實不斷的回答了。擴張皇族勢力的結果,就是皇族內鬨。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蕭衍才會死得很難看。侯景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侯景之所以能把蕭衍打得一塌糊塗,主要是因為他的兒子、侄子、孫子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都懷著不可告人的想法,一塊往死整蕭衍。從某種意義上,與其說梁衍是被侯景殺死的,還不如說蕭衍是被他的兒子、孫子一塊遺棄不管死的。


  當然了,後來梁帝國的滅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蕭衍的子孫們,把精力全部都用在了皇族內鬨中。蕭氏皇族成員願意與侯景聯合、妥協,也願意與敵國(北周)聯合、妥協,為此不惜引狼入室,卻獨獨不願意與自己的親人聯合、妥協。從這層意義上,蕭氏的皇族內鬨,比西晉的諸王內鬨,還不可以理喻。
  為什麼蕭衍只能沿著晉武帝的老路前進呢?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簡單,因為在豪門貴族代表的兄弟、子侄遍佈中央、地方政府的背景下,如果蕭衍不讓自己的兄弟、子侄遍佈中央、地方政府,就有可以讓蕭氏皇族失去駕馭貴族社會的能力。

評說梁武帝蕭衍的無奈

晉武帝

  [注]:據《通鑑》記載:皇上(蕭衍)為了加強宗族間的和睦關係,對朝廷的群臣非常優容,遇有犯罪的大臣,總是違背法律減免他們的處罰。但老百姓犯了罪的,就依照法律予以處罰,那些受株連的治罪的,就是老人和小孩都不能倖免,一個人逃亡,全家都當作人質抓住罰服榮役,百姓既陷入動則得咎的處境,作奸犯科的情況更加嚴重。
  有一次皇帝去郊祭,有個老人擋住鸞駕勸諫說:“陛下執法,對老百姓太苛刻,對權貴則太寬容,這可不是讓國家長治久安的法子。如果你能改變這種做法,才是國家的幸事。”皇上因而考慮設法將法律放寬緩些。
  但是,從蕭衍晚年的執政態度去看。蕭衍恐怕還是老樣子。套用一句老話,國家就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工具。而蕭梁帝國,顯然是貴族階級統治平民階級的工具,所以,蕭衍雖然集各種美德於一身,且貴為皇帝,但他也只能代表貴族階級去壓迫平民階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