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黄鹂古诗中的常客,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很少见?

马兰开花256


随便翻一下古诗,写黄鹂的诗句真是不少,如柳宗元的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晏殊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曾几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白居易的“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黄庭坚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秦观的“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温庭筠的“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李白的“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王安石的“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简直是数不胜数。

黄鹂栖息在树上,在枝叶间觅食昆虫、浆果,很少到地面活动,加之黄鹂性情胆小,所以人们很难看到黄鹂。但黄鹂的叫声悦耳动听,受到诗人的喜爱,当然,普通人也喜欢。每到春季的清晨,我们常常在床上就能听到鸟儿的鸣唱,其中最悦耳,应该就是黄鹂的叫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