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水中人蔘”,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野生的少見了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氣候也變得暖和起來了。在南方有些農民正在農田裡面忙碌,因為這個時候要抓緊時間翻耕、平整農田了,為即將到來的插秧做準備了。南方地區和北方不同,水稻一般都是種植兩季的,而早稻的插秧是在五一勞動節前後,也就是說還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所以時間緊迫。而在水稻田裡面有一種動物,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在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卻因為美味又營養而被大量捕捉,現在數量越來越少了,野生的很少見了。

人稱“水中人參”,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野生的少見了

這種人稱“水中人參”的動物就是泥鰍,這對於廣大農村長大的小夥伴來說,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相信很多和筆者一樣的朋友們,在小時候都有去挖泥鰍的經歷,它們也是我們快樂童年的重要部分。還記得在以前,每年到了春耕的時候,大人催促著牛翻耕農田,而小孩子就跟在後面撿泥鰍,當時的泥鰍數量實在是太多了,一下午就能撿上大半桶的泥鰍。

人稱“水中人參”,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野生的少見了

在當時,農民對於泥鰍也沒有太多的好感,並且有些農民還把它當成“害蟲”,每年都會撒一些石灰在水稻田裡面,這樣不僅能把其他的害蟲殺死,而且還會殺死很多的泥鰍。因為泥鰍這種動物是雜食性的,它們不僅吃一些小型的動物,而且也吃一些植物,最主要的一點是泥鰍還很喜歡打洞。雖然稻田裡面有泥鰍活動,這樣對於水稻的生長有利,可是泥鰍還會到處打洞,經常會在田埂鑽得到處都是洞,這樣就會導致水稻田裡的水和肥料大量流失,農田沒有水肥,那稻穀生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農民在過去農民才把泥鰍當成害蟲。

人稱“水中人參”,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野生的少見了

不過泥鰍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好的,它有著“水中人參”的美稱,還被評價為“魚中珍品”,這是因為泥鰍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營養方面也非常的豐富。中醫上認為泥鰍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並且有調中益氣、祛溼解毒、滋陰清熱、通絡益腎、消腫保肝等功效。不過也是因為泥鰍的營養價值很高,它近些年也被大量捕捉,現在野生的泥鰍已經很少見了。在市面上所銷售泥鰍,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

人稱“水中人參”,過去農民把它當“害蟲”,如今野生的少見了

當然了,導致泥鰍數量大量減少,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小時候農民種田種地,基本都是使用農家肥,所以每年稻田裡面的泥鰍抓也抓不完。可是後來就開始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了。

記得數年前家裡面種田,每次當把化肥撒在農田裡面以後,就會死掉一大片的魚兒,其中像泥鰍、黃鱔這些魚兒就會大量死亡。而隨著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普及,再加上野生泥鰍價格不斷上漲,有些人使用電魚工具大量捕捉泥鰍,這樣也就導致了現在農田裡面野生的泥鰍是越來越少見了,好些農田裡面是一條都抓不到了。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愛吃泥鰍嗎?在你們當地野生的泥鰍還多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