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立枯病要怎麼治?人蔘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人參,又叫地精、神草等,被譽為“百草之王”,主要產自於我國東北。人參的肉質根為著名強壯滋補藥,具有很高的食療保健作用。近年來人參的野生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少人也開始人工種植起了人參。在我們種植人參的過程中,比較常遇到的就是立枯病,那麼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下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一、病原

病原物為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菌絲有隔膜,初期無色,老熟時淺褐色至黃褐色,分枝處成直角,基部稍縊縮。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二、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殘體上越冬,腐生性較強,可在土壤中存活 2-3 年。混有病殘體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絲體和菌核,均可成為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通過雨水、流水、沾有帶菌土壤的農具以及帶菌的堆肥傳播,從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入,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長適溫為 17-28℃,12℃以下或 30℃以上病菌生長受到抑制,故苗床溫度較高,幼苗徒長時發病重。土壤溼度偏高,土質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窪地發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發病。通過雨水、流水、帶菌的堆肥及農具等傳播。病菌發育適溫 20-24℃。剛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多在苗期床溫較高或育苗後期發生、陰雨多溼、土壤過黏、重茬發病重。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易誘發本病。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三、症狀

立枯病是人參苗期主要病害,發生普遍,分佈較廣,人參被害率通常在 20%~30%, 發病嚴重時, 可造成參苗成片死亡,損失較大。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即在距表土 3~5 釐米的乾溼土交界處。病原菌侵入嫩莖後,莖基部呈現黃褐色的凹陷長斑, 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為黑褐色,當病斑擴大繞莖一週時,逐漸深入莖內,導致莖內組織腐爛,從而隔斷輸導組織,致使人參幼苗上部得不到水分和養分,最後乾枯死亡,但不倒伏。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溼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黴。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四、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方法:

1.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及時挖好排水溝,嚴防雨水漫灌參床,降低參床溼度。隨時清除田間雜草及病殘體,以減少病原菌基數。


2.秋播田在早春要及時鬆土、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避免土壤板結,降低參床溼度。

(二)化學防治方法

1.種子和栽子消毒:可用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包衣消毒,殺死種子攜帶病菌。可用適樂時 5 倍液拌籽或浸籽、50 倍液沾栽,有明顯的防治效果並可兼治其他病害。

2.土壤消毒:在播種前,每畝用 2.5-3 公斤 0.1%惡黴靈顆粒劑處理苗床土壤或用 3000-6000 倍 96%惡黴靈 (或1000 倍 30%惡黴靈)細緻噴灑苗床土壤,每平方米噴灑藥液 3 克,防治效果較好。

3.畦面消毒:參苗早春出土前,用 3000-6000 倍 96%惡黴靈(或 1000 倍 30%惡黴靈)細緻噴灑苗床土壤,每平方米噴灑藥液 3 克。

4.病區處理:用 99%惡黴靈 3000 倍液澆灌病區,能起到治療和防治擴散的作用。發現病株病葉要清除田間深埋。

5.在施藥後,葉面如沾有藥液,應立即用清水沖洗,以免發生藥害。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以上就是人參立枯病的症狀以及防治方法,立枯病主要發生在人參苗期,嚴重的話會導致植株死亡,給種植戶帶來巨大的損失。在種植過程中要重視消毒工作,加強田間管理,發現病株病葉要及時去除,控制好施藥濃度和劑量。想了解更多植物病蟲害防治,請關注。

人參立枯病要怎麼治?人參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人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