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水中人参”,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野生的少见了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气候也变得暖和起来了。在南方有些农民正在农田里面忙碌,因为这个时候要抓紧时间翻耕、平整农田了,为即将到来的插秧做准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不同,水稻一般都是种植两季的,而早稻的插秧是在五一劳动节前后,也就是说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所以时间紧迫。而在水稻田里面有一种动物,有着“水中人参”的美誉,在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却因为美味又营养而被大量捕捉,现在数量越来越少了,野生的很少见了。

人称“水中人参”,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野生的少见了

这种人称“水中人参”的动物就是泥鳅,这对于广大农村长大的小伙伴来说,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相信很多和笔者一样的朋友们,在小时候都有去挖泥鳅的经历,它们也是我们快乐童年的重要部分。还记得在以前,每年到了春耕的时候,大人催促着牛翻耕农田,而小孩子就跟在后面捡泥鳅,当时的泥鳅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下午就能捡上大半桶的泥鳅。

人称“水中人参”,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野生的少见了

在当时,农民对于泥鳅也没有太多的好感,并且有些农民还把它当成“害虫”,每年都会撒一些石灰在水稻田里面,这样不仅能把其他的害虫杀死,而且还会杀死很多的泥鳅。因为泥鳅这种动物是杂食性的,它们不仅吃一些小型的动物,而且也吃一些植物,最主要的一点是泥鳅还很喜欢打洞。虽然稻田里面有泥鳅活动,这样对于水稻的生长有利,可是泥鳅还会到处打洞,经常会在田埂钻得到处都是洞,这样就会导致水稻田里的水和肥料大量流失,农田没有水肥,那稻谷生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农民在过去农民才把泥鳅当成害虫。

人称“水中人参”,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野生的少见了

不过泥鳅的营养价值还是非常好的,它有着“水中人参”的美称,还被评价为“鱼中珍品”,这是因为泥鳅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营养方面也非常的丰富。中医上认为泥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并且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益肾、消肿保肝等功效。不过也是因为泥鳅的营养价值很高,它近些年也被大量捕捉,现在野生的泥鳅已经很少见了。在市面上所销售泥鳅,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

人称“水中人参”,过去农民把它当“害虫”,如今野生的少见了

当然了,导致泥鳅数量大量减少,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小时候农民种田种地,基本都是使用农家肥,所以每年稻田里面的泥鳅抓也抓不完。可是后来就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了。

记得数年前家里面种田,每次当把化肥撒在农田里面以后,就会死掉一大片的鱼儿,其中像泥鳅、黄鳝这些鱼儿就会大量死亡。而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普及,再加上野生泥鳅价格不断上涨,有些人使用电鱼工具大量捕捉泥鳅,这样也就导致了现在农田里面野生的泥鳅是越来越少见了,好些农田里面是一条都抓不到了。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爱吃泥鳅吗?在你们当地野生的泥鳅还多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